腹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44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收集液体的引流袋,引流袋内置在引流箱内,防止人员挤压,箱盖上设有电动管夹和负压装置,负压装置与引流袋连通,便于引流的分泌物排泄出体外;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引流袋重量,通过电动管夹自动闭合引流管,也可通过控制按钮手动闭合引流管,实现引流量的精准控制;控制器通过气压传感器检测负压气囊内的压力,再通过微型气泵调节,实现引流袋内的负压力控制调节。

Abdominal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腹腔引流装置
,具体为一种腹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正常成人腹腔内液体一般少于50ml,病理状态下腹腔内多量液体贮留称为“腹水”。腹水可由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引起,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漏出液或渗出液;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依据其外观可分为浆液性、血性、脓性或乳糜性等。当腹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水增长较快或大量腹水时,患者腹胀明显,并可出现腹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饱胀感、下肢浮肿等症状,大量腹水压迫肾脏时,患者尚可出现尿少、血压下降、嗜睡等多种临床表现。目前,对于腹水的病人,需要增加负压抽取,现有是通过按压负压球抽取,但是人工按压的力度不容易控制,容易导致负压过大,增加了误伤肠管、血管的机率。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利用导管自动抽取腹水,提高抽取腹水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腹腔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收集液体的引流袋,所述引流袋安装在引流箱内,引流箱包括箱盖和箱体,箱体为透明材质制成,箱盖安装在箱体上端,箱盖下端两侧设有防脱挂钩,防脱挂钩钩住引流袋两侧的挂孔,所述引流袋上端设有引流接头和气压接头,所述气压接头内设有防水透气膜,气压接头通过气管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引流接头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通过箱盖内的引流孔穿插出箱盖,所述箱盖内对应引流孔内的引流管设有电动管夹,电动管夹挤压控制引流管的通断,电动管夹上端安装有控制器,电动管夹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上端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器与内置电源电性连接;引流管对应引流袋的另一端设有插入人体腹腔的引流嘴,引流嘴外端设有椭圆形的管盘,管盘位于人体一侧设有粘接有渗吸层,管盘外端粘接有胶贴,引流管靠近管盘处设有Y型正压接头,引流管位于正压接头外端连通有止逆管。优选的,负压装置包括负压气囊和微型气泵,微型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微型气泵进气端与负压气囊连通,微型气泵与负压气囊连接处设有单向阀,气压接头通过气管与负压气囊连通,负压气囊内弹性连接有弹簧。优选的,防脱挂钩与箱盖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负压气囊内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检测负压气囊内气压,控制器通过控制微型气泵调节负压气囊的气压。优选的,箱盖上端转动安装有提把。优选的,箱盖两侧端内置有系柱,系带通过锁扣可拆卸安装在系柱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引流袋内置在引流箱内,防止人员挤压,箱盖上设有电动管夹和负压装置,负压装置与引流袋连通,便于引流的分泌物排泄出体外;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引流袋重量,超量报警,通过电动管夹自动闭合引流管,也可通过控制按钮手动闭合引流管,实现引流量的精准控制;控制器通过气压传感器检测负压气囊内的压力,再通过微型气泵调节,稳定负压气囊的压力,避免压力多大对人体的损伤,实现引流袋内的负压力控制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引流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系带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及收集液体的引流袋11,所述引流袋11安装在引流箱2内,引流箱2包括箱盖21和箱体22,箱体22为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引流袋11,箱盖21安装在箱体22上端,箱盖21下端部分嵌入箱体22内固定,箱盖21下端两侧设有防脱挂钩23,防脱挂钩23钩住引流袋11两侧的挂孔12,所述引流袋11上端设有引流接头13和气压接头14,气压接头14内设有防水透气膜15,气压接头14通过气管连接负压装置3;所述引流接头13与引流管1连通,引流管1通过箱盖21内的引流孔24穿插出箱盖21,所述箱盖21内对应引流孔24内的引流管1设有电动管夹25,电动管夹通过电机旋转推出管夹挤压引流管1,达到关闭的效果,电动管夹25上端安装有控制器26,电动管夹25与控制器26电性连接,控制器26上端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器26与内置电源电性连接;引流管1对应引流袋11的另一端设有插入人体腹腔的引流嘴16,引流嘴16外端设有椭圆形的管盘17,管盘17位于人体一侧设有粘接有渗吸层18,渗吸层18吸收人体渗出的液体,管盘17外端粘接有胶贴19,胶贴19将管盘17固定在人体上,引流管1靠近管盘17处设有Y型正压接头10,便于后期注射药物,引流管1位于正压接头10外端连通有止逆管20,防止引流管1中液体回流。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引流袋11通过防脱挂钩23固定在引流箱2内,箱体22为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引流袋11,引流袋11上设有气压接头14和引流接头13,引流接头13与引流管1连通至人体腹腔,气压接头14与负压装置3连通使引流袋11内产生负压力,引流管1位于引流孔24处设有电动管夹25,控制器26通过电动管夹25控制引流管1的通断。本实施例中,负压装置3包括负压气囊31和微型气泵32,微型气泵32与控制器26电连接,微型气泵32进气端与负压气囊31连通,微型气泵32与负压气囊31连接处设有单向阀33,气压接头14通过气管与负压气囊31连通,负压气囊31内弹性连接有弹簧34;微型气泵32抽出负压气囊31内的气体,使负压气囊31收缩,负压气囊31在弹簧34的反弹作用下产生负压吸出引流袋11内气体。本实施例中,防脱挂钩23与箱盖21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7,压力传感器27与控制器26电连接,控制器26通过显示屏显示压力传感器27传递的引流袋11的重量,达到精准引流。本实施例中,负压气囊31内安装有气压传感器35,气压传感器35与控制器26电连接检测负压气囊31内气压,控制器26通过控制微型气泵32调节负压气囊31的气压。本实施例中,箱盖21上端转动安装有提把28,提把28方便引流箱2的拿取移动。本实施例中,箱盖21两侧端内置有系柱36,系带37通过锁扣可拆卸安装在系柱36上,患者可以斜挎系带37便于携带装置或者通过系带固定在某个地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收集液体的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安装在引流箱内,引流箱包括箱盖和箱体,箱体为透明材质制成,箱盖安装在箱体上端,箱盖下端两侧设有防脱挂钩,防脱挂钩钩住引流袋两侧的挂孔,所述引流袋上端设有引流接头和气压接头,所述气压接头内设有防水透气膜,气压接头通过气管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引流接头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通过箱盖内的引流孔穿插出箱盖,所述箱盖内对应引流孔内的引流管设有电动管夹,电动管夹挤压控制引流管的通断,电动管夹上端安装有控制器,电动管夹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上端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器与内置电源电性连接;引流管对应引流袋的另一端设有插入人体腹腔的引流嘴,引流嘴外端设有椭圆形的管盘,管盘位于人体一侧设有粘接有渗吸层,管盘外端粘接有胶贴,引流管靠近管盘处设有Y型正压接头,引流管位于正压接头外端连通有止逆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收集液体的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安装在引流箱内,引流箱包括箱盖和箱体,箱体为透明材质制成,箱盖安装在箱体上端,箱盖下端两侧设有防脱挂钩,防脱挂钩钩住引流袋两侧的挂孔,所述引流袋上端设有引流接头和气压接头,所述气压接头内设有防水透气膜,气压接头通过气管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引流接头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通过箱盖内的引流孔穿插出箱盖,所述箱盖内对应引流孔内的引流管设有电动管夹,电动管夹挤压控制引流管的通断,电动管夹上端安装有控制器,电动管夹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上端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器与内置电源电性连接;引流管对应引流袋的另一端设有插入人体腹腔的引流嘴,引流嘴外端设有椭圆形的管盘,管盘位于人体一侧设有粘接有渗吸层,管盘外端粘接有胶贴,引流管靠近管盘处设有Y型正压接头,引流管位于正压接头外端连通有止逆管。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钦王霞胡少华李清风程秀梅徐乐汪慧琴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