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43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属于敷料领域。该敷料从上至下依次为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CMC/gelatin/bioactive glass,CMC/gelatin/BGA)复合膜层、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PVA/PEG)接枝共聚水凝胶层、羧甲基壳聚糖/明胶CMC/gelatin)海绵层和多孔聚氨酯薄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复合湿性敷料具有高透气、吸收、抗菌性强、生物相容等优点。

A new multifunctional polyurethane based nano compound wet dressing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
本技术涉及医用敷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
技术介绍
临床上通常根据愈合时间把创面分成急性与慢性两种,一般将治疗1个月以上仍未愈合的创面称为慢性创面,其特点是愈合时间延长、不愈合或易复发。目前西医对于慢性伤口的治疗,多采用物理治疗配合抗生素使用,若病情加重,则采取手术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虽然抗生素抗菌起效迅速,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副作用,而且手术治疗也并非慢性伤口最有效的方法。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抑菌等作用,且抗菌广谱、不良反应小、耐药性小,能控制感染,对慢性伤口愈合有独特的疗效。目前,中医药修复创面的使用主要有内服和外用两种方法,其中外用方法较为常见且治疗效果较佳。外用药剂型主要有散剂、膏剂、凝胶剂和巴布剂等,但剂型仍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临床研究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满足医用敷料制品对保持创面湿润和促进慢性伤口愈合性能的需求,提供一种多层结构的新型复合湿性敷料。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该敷料从上至下依次为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CMC/gelatin/bioactiveglass,CMC/gelatin/BGA)复合膜层、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PVA/PEG)接枝共聚水凝胶层、羧甲基壳聚糖/明胶CMC/gelatin)海绵层和多孔聚氨酯薄膜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层的上表面覆有一层离型纸。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海绵层通过医用压敏胶粘于聚氨酯薄膜层上,且位于多孔聚氨酯薄膜层的中心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多孔聚氨酯薄膜层呈透明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水凝胶层位于甲基壳聚糖/明胶海绵层的中心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离型纸与多孔聚氨酯薄膜层的大小相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敷料为柱状或长方体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纳米中药为纳米级别的中药粉末,中药包括白芨、海螵蛸。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医用复合湿性敷料便于调节透气透水性能,改善强度、吸收性、保湿性能,具有高透气、高吸收、抗菌性强、生物相容等优点。2、本技术的医用复合湿性敷料具有多层保护,外界细菌不容易直接侵蚀到水凝胶层造成污染,也不容易导致水凝胶层本身含水量的过快丢失。而且本技术的医用复合湿性敷料的吸液速率较高,能满足创面初期渗出液较多的护理阶段,扩大了它的临床使用范围。3、本技术的PVA/PEG温敏水凝胶层可根据创面发炎情况对纳米中药实现控制释放;同时将水凝胶的大小设计比海绵层小主要是因为当伤口产生大量渗液时,海绵层可以辅助水凝胶层吸收渗液;PU膜外层能起到很好的防水透气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复合湿性敷料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CMC/gelatin/bioactiveglass,CMC/gelatin/BGA)复合膜层,2是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PVA/PEG)接枝共聚水凝胶层,3是羧甲基壳聚糖/明胶(CMC/gelatin)海绵层,4是多孔聚氨酯薄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该敷料从上至下依次为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CMC/gelatin/bioactiveglass,CMC/gelatin/BGA)复合膜层1、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PVA/PEG)接枝共聚水凝胶层2、羧甲基壳聚糖/明胶CMC/gelatin)海绵层3和多孔聚氨酯薄膜层4。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层1的上表面覆有一层离型纸。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海绵层3通过医用压敏胶粘于聚氨酯薄膜层上,且位于多孔聚氨酯薄膜层4的中心处。所述的多孔聚氨酯薄膜层4呈透明状。所述的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水凝胶层2位于甲基壳聚糖/明胶海绵层3的中心处。所述的离型纸与多孔聚氨酯薄膜层4的大小相同。所述敷料为柱状或长方体状。所述的纳米中药为纳米级别的中药粉末,中药包括白芨、海螵蛸。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只需撕开离型纸,然后将生物相容性CMC/gelatin/BGA复合膜层覆盖在伤口处,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CMC/gelatin/BGA复合膜的制备:(1)称取1g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粉体,放入三口烧瓶中,加入7.5mlAPTES和150ml正己烷溶液,搅拌,氮气保护,70℃下水浴加热10h。反应完成后,抽滤,分别用正己烷、乙醇、去离子水清洗3次,清洗过的玻璃粉体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8h,即得改性生物活性玻璃(SBG)。(2)称取2g改性SBG粉末溶解于40ml去离子水中,超声30min;取20mlCMC溶液(2%,质量分数)与20ml明胶溶液(2%,质量分数)混合加入上述溶液,滴加少量甘油,磁力搅拌2h,再加入香草醛溶液1.0ml(0.5%,质量分数)继续搅拌30min后,将溶液倒入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交联24h,冰箱冷冻24h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于-50℃下冷冻12h,制备复合多孔膜。PVA/PEG温敏水凝胶的制备:(1)中药成分的纳米化:选取对慢性伤口有良好治愈功能的中药白芨、海螵蛸等,将其先在一定温度下均质化,并过滤洗净杂质,再通过真空蒸发浓缩干燥得到粉体。最后采用机械球磨法对其进行粉碎,制成纳米级中药粉末,不仅可解决抗生素等西药治疗带来的耐药性问题,而且可增强吸收性。(2)PVA/PEG温敏水凝胶1)干燥反应物PEG,将4gPEG和8ml甲苯加入到50ml的烧瓶中,120℃共沸分水,然后减压旋干甲苯。2)在装有冷凝管、机械搅拌和氮气保护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6gPEG2000和0.4gPEG4000,加入6ml的DMSO,加热至50℃溶解PEG。3)当温度恒定至50℃时,通过恒压漏斗滴加相应化学计量比的TDI到四口瓶中,保持2滴/min的速度滴加,通过300r/min搅拌使之均匀混合,通过电子控温恒定温度为70℃反应2h,可获得以预聚物为溶质质量分数40%的溶液。4)以PVA为溶质,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设定溶液质量分数为10%,将配置好的溶液较为缓慢地注入到预聚物溶液中,匀速搅拌使其充分混合。5)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加充分,需将所制得的凝胶产物放入烘箱中,温度设定为80℃,反应时间设定为4h。6)将所得溶液放入冻干机中,-20℃,冻干10h既得产物。(3)将制得的PVA/PEG温敏水凝胶浸泡入纳米级中药粉末中,使得药物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其特征在于,该敷料从上至下依次为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层、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水凝胶层、羧甲基壳聚糖/明胶海绵层和多孔聚氨酯薄膜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其特征在于,该敷料从上至下依次为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层、纳米中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水凝胶层、羧甲基壳聚糖/明胶海绵层和多孔聚氨酯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湿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层的上表面覆有一层离型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湿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明胶海绵层通过医用压敏胶粘于聚氨酯薄膜层上,且位于多孔聚氨酯薄膜层的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湿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郝凌云张小娟乔光辉申明霞王祥顾月皓盛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