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架、上肢锻炼装置、握力锻炼装置和下肢锻炼装置,上肢锻炼装置、握力锻炼装置和下肢锻炼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患者的手掌抓住第一滑杆,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滑杆会在第一弧形通槽内滑动,可以锻炼患者上肢的伸直、屈曲锻炼,患者的脚部放置到第一脚部固定板上,第一脚托板可以对患者的脚跟部其支撑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疲劳感,第一脚托板上的圆弧凹槽更加符合形体特征,可以使患者更加舒适,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就会带动第二滑杆在第二弧形通槽内滑动,可以对患者下肢的伸直、屈曲锻炼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An early bed functional exercise frame for ICU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
技术介绍
据报道,美国ICU住院病人中,约40%的病人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其中至少有30%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而每年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例数正在以5.5%的速度持续增长。为维持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稳定性,防止脱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常常需要患者卧床、镇静镇痛、约束,致使肌肉蛋白合成减少,分解增加,最终导致了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及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研究证实,早期活动尤其是主动活动被认为是增加患者肌肉力量最好的活动方式,2017年美国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对于机械通气时间>24h的患者应给予早期活动及康复锻炼。但因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导管较多,担心发生安全性负性事件,主动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并不广泛。在目前已开展早期活动的ICU病房中,由于患者处在疾病恢复期,四肢肌力尚未完全恢复,且引流管路较多,需要妥善固定。实施早期活动应从床上活动逐渐过渡至床旁活动进而到床下活动及步行锻炼。因患者床单元有限,患者能够开展的主动活动较少,患者依从性较低,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为患者提供支撑、固定作用及辅助锻炼的支架。目前患者已有的功能锻炼架缺乏针对性及可调节性,功能锻炼种类少,体积较大,不利于医务人员应用于不同患者。因此,针对临床实际需要,拟设计出一款能够满足以下需求的床上功能锻炼架:1、上肢的伸直、屈曲锻炼,握力训练;2、下肢的伸直、屈曲锻炼;3、不固定于某一个患者,可以来回推走,方便下一个需要的患者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包括支架、上肢锻炼装置、握力锻炼装置和下肢锻炼装置,上肢锻炼装置、握力锻炼装置和下肢锻炼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多个万向轮和多个升降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设置在支架上端,多个万向轮和多个升降杆设置在支架1的底端;第一支杆上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第一拉绳设置在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之间;第一拉绳的两端均设置有手指套圈;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结构相同;升降杆包括电推杆和支撑腿,支撑腿设置在电推杆的滚珠丝杠螺母上;上肢锻炼装置包括第一上肢锻炼装置、第二上肢锻炼装置和第一滑杆,第一滑杆设置在第一上肢锻炼装置和第二上肢锻炼装置之间;第一上肢锻炼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电机和第一连接板,第一电机固连在第一支撑板上并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滑杆连接;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通槽,第一滑杆设置在第一弧形通槽内;第一滑杆上设置有手脖固定环套;第二上肢锻炼装置与第一上肢锻炼装置结构相同;握力锻炼装置包括第一握力装置和第二握力装置,第一握力装置和第二握力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架的两侧;第一握力装置包括气罐和气囊球,气囊球通过气管与气罐连接;气罐上设置有气压表和进气口;第二握力装置与第一握力装置结构相同;下肢锻炼装置包括第一下肢锻炼装置、第二下肢锻炼装置和第二滑杆,第二滑杆设置在第一下肢锻炼装置和第二下肢锻炼装置之间;第一下肢锻炼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接板,第二电机固连在第二支撑板上并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滑杆连接;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弧形通槽;第二下肢锻炼装置与第一下肢锻炼装置结构相同;第二滑杆上设置有第一转套、第一脚部固定板和第一脚部固定带,第一转套套置在第二滑杆上并可转动,第一脚部固定板固连在第一转套上,第一脚部固定带设置在第一脚部固定板上;第一脚部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脚托板;第一脚托板上设置有圆弧凹槽。优选的,所述的支架上端设置有滑槽,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以在滑槽内滑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使用时,将本技术推到患者病床四周,调整好位置后,通过外接电源使多个升降杆升起,使多个支撑腿触地,支撑腿可以使患者在康复训练时更加的稳定,将患者的手掌穿过手脖固定环套,使其固定在患者的手脖上,同时患者的手掌抓住第一滑杆,这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滑杆会在第一弧形通槽内滑动,可以锻炼患者上肢的伸直、屈曲锻炼,手脖固定环套可以分担患者部分抓紧第一滑杆的力量,其辅助和保护的作用,将患者的脚部放置到第一脚部固定板上,第一脚托板可以对患者的脚跟部其支撑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疲劳感,第一脚托板上的圆弧凹槽更加符合形体特征,可以使患者更加舒适,这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就会带动第二滑杆在第二弧形通槽内滑动,可以对患者下肢的伸直、屈曲锻炼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一转套在第二滑杆运动时相对与第二滑杆做相对转动的作用,可以对患者的脚踝锻炼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患者需要锻炼手掌的握力时,可以将患者的手掌握住气囊球,用手掌的握力去挤压气罐,可以利用气囊球的弹力锻炼患者的握力,气罐内的压力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设置,气压表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出气罐的压力,在患者康复训练良好后,可以利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设置的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进行简单的主动锻炼,第一弧形通槽和第二弧形通槽更加符合人体工学,不像其他训练装置采用至上直下的锻炼方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符合人体特征,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以前后滑动,使用与不同身高的患者,本技术下端设置有多个万向轮,方便移动,可以一床多用,节约成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外接电源使多个升降杆升起,使多个支撑腿触地,支撑腿可以使患者在康复训练时更加的稳定。2、本技术使用时患者的手掌抓住第一滑杆,这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滑杆会在第一弧形通槽内滑动,可以锻炼患者上肢的伸直、屈曲锻炼,手脖固定环套可以分担患者部分抓紧第一滑杆的力量,其辅助和保护的作用。3、本技术使用时将患者的脚部放置到第一脚部固定板上,第一脚托板可以对患者的脚跟部其支撑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疲劳感,第一脚托板上的圆弧凹槽更加符合形体特征,可以使患者更加舒适,这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就会带动第二滑杆在第二弧形通槽内滑动,可以对患者下肢的伸直、屈曲锻炼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一转套在第二滑杆运动时相对与第二滑杆做相对转动的作用,可以对患者的脚踝锻炼起到很好的作用。4、本技术使用时患者的手掌握住气囊球,气罐内的压力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设置,气压表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出气罐的压力,5、本技术的第一弧形通槽和第二弧形通槽更加符合人体工学,6、技术下端设置有多个万向轮,方便移动,可以一床多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与病床结合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体1至图3所示,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包括支架1、上肢锻炼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上肢锻炼装置(2)、握力锻炼装置(3)和下肢锻炼装置(4),上肢锻炼装置(2)、握力锻炼装置(3)和下肢锻炼装置(4)分别设置在支架(1)上;/n支架(1)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轮(12)和多个升降杆(13),多个万向轮(12)和多个升降杆(13)设置在支架(1)的底端;/n升降杆(13)包括电推杆(130)和支撑腿(131),支撑腿(131)设置在电推杆(130)的滚珠丝杠螺母上;/n上肢锻炼装置(2)包括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第二上肢锻炼装置(21)和第一滑杆(22),第一滑杆(22)设置在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和第二上肢锻炼装置(21)之间;/n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包括第一支撑板(200)、第一电机(201)和第一连接板(202),第一电机(201)固连在第一支撑板(200)上并通过第一连接板(202)与第一滑杆(22)连接;/n第一支撑板(200)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通槽(2000),第一滑杆(22)设置在第一弧形通槽(2000)内;/n第一滑杆(22)上设置有手脖固定环套(220);/n第二上肢锻炼装置(21)与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结构相同;/n握力锻炼装置(3)包括第一握力装置(30)和第二握力装置(31),第一握力装置(30)和第二握力装置(31)分别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n第一握力装置(30)包括气罐(300)和气囊球(301),气囊球(301)通过气管与气罐(300)连接;/n气罐(300)上设置有气压表(3000)和进气口(3001);/n第二握力装置(31)与第一握力装置(30)结构相同;/n下肢锻炼装置(4)包括第一下肢锻炼装置(40)、第二下肢锻炼装置(41)和第二滑杆(42),第二滑杆(42)设置在第一下肢锻炼装置(40)和第二下肢锻炼装置(41)之间;/n第一下肢锻炼装置(40)包括第二支撑板(400)、第二电机(401)和第二连接板(402),第二电机(401)固连在第二支撑板(400)上并通过第二连接板(402)与第二滑杆(42)连接;/n第二支撑板(400)上设置有第二弧形通槽(4000);/n第二下肢锻炼装置(41)与第一下肢锻炼装置(40)结构相同;/n第二滑杆(42)上设置有第一转套(420)、第一脚部固定板(421)和第一脚部固定带(422),第一转套(420)套置在第二滑杆(42)上并可转动,第一脚部固定板(421)固连在第一转套(420)上,第一脚部固定带(422)设置在第一脚部固定板(421)上;/n第一脚部固定板(421)上设置有第一脚托板(4210);/n第一脚托板(4210)上设置有圆弧凹槽(4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上肢锻炼装置(2)、握力锻炼装置(3)和下肢锻炼装置(4),上肢锻炼装置(2)、握力锻炼装置(3)和下肢锻炼装置(4)分别设置在支架(1)上;
支架(1)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轮(12)和多个升降杆(13),多个万向轮(12)和多个升降杆(13)设置在支架(1)的底端;
升降杆(13)包括电推杆(130)和支撑腿(131),支撑腿(131)设置在电推杆(130)的滚珠丝杠螺母上;
上肢锻炼装置(2)包括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第二上肢锻炼装置(21)和第一滑杆(22),第一滑杆(22)设置在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和第二上肢锻炼装置(21)之间;
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包括第一支撑板(200)、第一电机(201)和第一连接板(202),第一电机(201)固连在第一支撑板(200)上并通过第一连接板(202)与第一滑杆(22)连接;
第一支撑板(200)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通槽(2000),第一滑杆(22)设置在第一弧形通槽(2000)内;
第一滑杆(22)上设置有手脖固定环套(220);
第二上肢锻炼装置(21)与第一上肢锻炼装置(20)结构相同;
握力锻炼装置(3)包括第一握力装置(30)和第二握力装置(31),第一握力装置(30)和第二握力装置(31)分别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
第一握力装置(30)包括气罐(300)和气囊球(301),气囊球(301)通过气管与气罐(300)连接;
气罐(300)上设置有气压表(3000)和进气口(3001);
第二握力装置(31)与第一握力装置(30)结构相同;
下肢锻炼装置(4)包括第一下肢锻炼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