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产妇产后护理装置。所述产妇产后护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卧板机构、撑板、把手机构、升降气囊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安置床体顶部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卧板,所述卧板的顶面上呈阵列式卡合滚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滚轴;所述把手支座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充气气囊;所述撑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囊,所述升降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卧板底面的中部;所述升降气囊同两个所述充气气囊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导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使用灵活,操作简单,便于产妇自行起身卧坐。
A postpartum nursing device for partur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妇产后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产妇产后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产妇产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产妇在产后通常卧床休息,由于产妇生产后,体力消耗很大,并且,产后的恶露不会很快排出,此时,子宫收缩无力,恶露逐渐在体内积存,导致产妇的腹腔产生鼓胀而疼痛,因而产妇在生产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全都需要卧床休息。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产妇长时间都需要卧床休息,其身边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存在有人进行照顾,当产妇身边的陪护人员刚好不在时,产妇就不方便将身姿挺立,同时,陪护人员在帮助产妇进行卧坐时也非常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灵活,操作简单,便于产妇自行起身卧坐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卧板机构、撑板、把手机构、升降气囊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安置床体和支架,所述安置床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架;所述卧板机构转动连接有所述主体机构的一侧,所述卧板机构包括转轴、卧板和滚轴,所述安置床体顶部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卧板,所述卧板的顶面上呈阵列式卡合滚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滚轴;所述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安置床体背离所述支架一侧的底部;所述把手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安置床体顶部靠近所述卧板的一端,所述把手机构包括把手支座,所述安置床体顶部靠近所述卧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把手支座;所述升降气囊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支座顶部和所述撑板之间,所述升降气囊机构包括充气气囊、导气管、弹簧和升降气囊,所述把手支座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充气气囊;所述撑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囊,所述升降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卧板底面的中部;所述升降气囊同两个所述充气气囊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安置床体底部的四周。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整体呈一个倒置的“凵”字状。优选的,所述卧板顶面上卡合滚动连接有所述滚轴的部位设有若干个孔槽,孔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所述滚轴的截面直径。优选的,所述把手机构还包括安置槽,两个所述把手支座顶部的一端都设有一个截面呈圆形的所述安置槽。优选的,所述升降气囊机构还包括升降气囊底座,所述升降气囊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气囊底座的顶部,所述升降气囊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撑板的的顶面中部。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脚,所述安置床体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脚。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产妇产后护理装置,当医护人员不处于场中时,产妇可亲自手动握住两个所述升降气囊,不断的对所述充气气囊进行挤压,当所述充气气囊受到挤压时,所述充气气囊不断的输出气体经所述导气管对所述升降气囊进行充气,则所述升降气囊不断的膨胀,对所述弹簧施加压力,所述弹簧受到压力进行收缩,同时也不断的对所述卧板施加压力,将所述卧板缓慢的顶起,当产妇达到自身所需要的姿势,就可以自主的选择停止按压所述充气气囊,即可以停止所述卧板继续被顶起,与此同时,所述弹簧也对人体持续挺直的过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在无人护理时,令产妇可以自动控制自身的起身卧坐,使得使用更加灵活,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主体机构,11、安置床体,12、支架,2、卧板机构,21、转轴,22、卧板,23、滚轴,3、撑板,4、把手机构,41、把手支座,42、安置槽,5、升降气囊机构,51、充气气囊,52、导气管,53、弹簧,54、升降气囊,55、升降气囊底座,6、支撑机构,61、支撑杆,62、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产妇产后护理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产妇产后护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卧板机构2、撑板3、把手机构4、升降气囊机构5和支撑机构6,所述主体机构1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卧板机构2,所述主体机构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撑板3,所述主体机构1顶面中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把手机构4,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机构4顶部和所述撑板3之间,所述主体机构1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机构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安置床体11和支架12,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架12;所述卧板机构2转动连接有所述主体机构1的一侧,所述卧板机构2包括转轴21、卧板22和滚轴23,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背离所述支架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卧板22,所述卧板22的顶面上呈阵列式卡合滚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滚轴23;所述撑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安置床体11背离所述支架12一侧的底部;所述把手机构4固定安装于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靠近所述卧板22的一端,所述把手机构4包括把手支座41,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靠近所述卧板22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把手支座41;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支座41顶部和所述撑板3之间,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包括充气气囊51、导气管52、弹簧53和升降气囊54,所述把手支座41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充气气囊51;所述撑板3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囊54,所述升降气囊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53,所述弹簧5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卧板22底面的中部;所述升降气囊54同两个所述充气气囊51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导气管52连通;所述支撑机构6固定连接于所述安置床体11底部的四周。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架12的整体呈一个倒置的“凵”字状,为了在使用时,对躺于所述安置床体11顶面上的产妇起到限位的作用。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卧板22顶面上卡合滚动连接有所述滚轴23的部位设有若干个孔槽,孔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所述滚轴23的截面直径,为了实现对于所述滚轴23的合理安置。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把手机构4还包括安置槽42,两个所述把手支座41顶部的一端都设有一个截面呈圆形的所述安置槽42,为了在使用时,方便产妇放置一些所需的趁手物品。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还包括升降气囊底座55,所述升降气囊54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气囊底座55的顶部,所述升降气囊底座55固定安装于所述撑板3的的顶面中部,为了方便所述升降气囊54进行合理的安置。参考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妇产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机构(1),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安置床体(11)和支架(12),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架(12);/n卧板机构(2),所述卧板机构(2)转动连接有所述主体机构(1)的一侧,所述卧板机构(2)包括转轴(21)、卧板(22)和滚轴(23),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背离所述支架(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卧板(22),所述卧板(22)的顶面上呈阵列式卡合滚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滚轴(23);/n撑板(3),所述撑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安置床体(11)背离所述支架(12)一侧的底部;/n把手机构(4),所述把手机构(4)固定安装于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靠近所述卧板(22)的一端,所述把手机构(4)包括把手支座(41),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靠近所述卧板(22)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把手支座(41);/n升降气囊机构(5),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支座(41)顶部和所述撑板(3)之间,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包括充气气囊(51)、导气管(52)、弹簧(53)和升降气囊(54),所述把手支座(41)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充气气囊(51);所述撑板(3)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囊(54),所述升降气囊(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53),所述弹簧(5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卧板(22)底面的中部;所述升降气囊(54)同两个所述充气气囊(51)之间通过两个所述导气管(52)连通;/n支撑机构(6),所述支撑机构(6)固定连接于所述安置床体(11)底部的四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妇产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机构(1),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安置床体(11)和支架(12),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架(12);
卧板机构(2),所述卧板机构(2)转动连接有所述主体机构(1)的一侧,所述卧板机构(2)包括转轴(21)、卧板(22)和滚轴(23),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背离所述支架(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卧板(22),所述卧板(22)的顶面上呈阵列式卡合滚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滚轴(23);
撑板(3),所述撑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安置床体(11)背离所述支架(12)一侧的底部;
把手机构(4),所述把手机构(4)固定安装于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靠近所述卧板(22)的一端,所述把手机构(4)包括把手支座(41),所述安置床体(11)顶部靠近所述卧板(22)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把手支座(41);
升降气囊机构(5),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固定连接于所述把手支座(41)顶部和所述撑板(3)之间,所述升降气囊机构(5)包括充气气囊(51)、导气管(52)、弹簧(53)和升降气囊(54),所述把手支座(41)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充气气囊(51);所述撑板(3)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气囊(54),所述升降气囊(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53),所述弹簧(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瑞仪,张刘莲,
申请(专利权)人:钟瑞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