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透气胶贴,涉及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包括胶贴主体,所述胶贴主体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增高布层,所述胶贴主体的下表面中心处胶合有创伤贴合布,所述胶贴主体的底端靠近创伤贴合布的两侧设置有离型纸层,所述增高布层的内壁一侧胶合有经纬加强层,所述经纬加强层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经纬加强层与增高布层的内部一侧,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充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气胶贴,能够使得整体更加贴合患者的患处,便于患者的患处能够更快的愈合,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new type of air permeable adhes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透气胶贴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透气胶贴。
技术介绍
胶贴根据种类有很多种,无论哪一种胶贴,在使用的过程中均是将胶贴贴附在患处或者受伤部位,在临床治疗中,科常常采用透皮技术给药,即药物外敷方法对非感染性的骨伤科疾病进行治疗,将各种药膏、药粉等敷于病变部位,再用医用胶贴覆盖固定。现有的胶贴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胶贴在使用时,由于人体的皮肤是可动性的,现有的胶贴不能够紧密的贴合皮肤,从而患者在运动时,胶贴会产生缝隙,则会导致药物掉落等现象,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透气胶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透气胶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透气胶贴,包括胶贴主体,所述胶贴主体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增高布层,所述胶贴主体的下表面中心处胶合有创伤贴合布,所述胶贴主体的底端靠近创伤贴合布的两侧设置有离型纸层,所述增高布层的内壁一侧胶合有经纬加强层,所述经纬加强层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经纬加强层与增高布层的内部一侧,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充气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气口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充气筒,且充气筒通过连接管与气囊连通,所述胶贴主体的下表面对应离型纸层的一侧设置有胶粘剂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创伤贴合布包括有隔离布、基布层、聚酯纤维层与防水层,所述隔离布的内部等距开设有多组透气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离布的上表面胶合有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胶合有聚酯纤维层,且隔离布通过基布层与聚酯纤维层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酯纤维层的上表面与防水层,且基布层通过聚酯纤维层与防水层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创伤贴合布的厚度不超过3mm,所述胶贴主体通过胶粘剂层与离型纸层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气孔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透气孔等距开设在隔离布的内部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气囊,当使用人员将胶贴主体贴合在皮肤上,使用人员则可以通过捏动充气筒,从而能够通过连接管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能够有效的将创伤贴合布紧紧的贴合在患者的皮肤上,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胶贴主体与皮肤之间贴合的紧密度,提高了整体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2、通过设置的创伤贴合布,当创伤贴合布贴合在患者皮肤上时,通过隔离布设置的透气孔保持整体装置的透气性,由于聚酯纤维层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固此竖牢耐用、抗皱免烫,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也具有透气性,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透气胶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透气胶贴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新型透气胶贴中创伤贴合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胶贴主体;2、增高布层;3、创伤贴合布;4、离型纸层;5、经纬加强层;6、气囊;7、连接管;8、充气口;9、充气筒;10、胶粘剂层;11、隔离布;12、透气孔;13、基布层;14、聚酯纤维层;15、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透气胶贴,包括胶贴主体1,胶贴主体1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增高布层2,胶贴主体1的下表面中心处胶合有创伤贴合布3,胶贴主体1的底端靠近创伤贴合布3的两侧设置有离型纸层4,增高布层2的内壁一侧胶合有经纬加强层5,经纬加强层5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气囊6,气囊6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管7,连接管7贯穿经纬加强层5与增高布层2的内部一侧,连接管7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充气口8。充气口8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充气筒9,且充气筒9通过连接管7与气囊6连通,胶贴主体1的下表面对应离型纸层4的一侧设置有胶粘剂层10,从而使得整体可以通过充气筒9对气囊6进行充气,从而能够让创伤贴合布3更加贴合患者的皮肤。创伤贴合布3包括有隔离布11、基布层13、聚酯纤维层14与防水层15,隔离布11的内部等距开设有多组透气孔12。隔离布11的上表面胶合有基布层13,基布层13的上表面胶合有聚酯纤维层14,且隔离布11通过基布层13与聚酯纤维层14连接,从而使得整体可以通过聚酯纤维层14保持创伤贴合布3的弹性恢复能力和耐用性。聚酯纤维层14的上表面与防水层15,且基布层13通过聚酯纤维层14与防水层15连接,从而使得整体可以通过防水层15保持创伤贴合布3的防水性。创伤贴合布3的厚度不超过3mm,胶贴主体1通过胶粘剂层10与离型纸层4连接,从而使得整体可以通过创伤贴合布3贴合患者的患处。透气孔12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透气孔12等距开设在隔离布11的内部一侧,从而使得整体可以通过透气孔12保证创伤贴合布3的透气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为一种新型透气胶贴,将该装置的胶贴主体1设置的离型纸层4撕去,将创伤贴合布3贴合在患者的患处,将胶粘剂层10贴合在患者的皮肤上,使用人员通过捏动充气筒9,通过连接管7对气囊6进行充气,从而能够将创伤贴合布3紧紧地贴合在患者的皮肤上,使用人员运动时也不会发生药物掉落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整体装置的使用时,通过隔离布11设置的透气孔12保证患处的透气,通过防水层15避免创伤贴合布3透水,通过聚酯纤维层14保证了创伤贴合布3的弹性恢复能力和耐用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较为实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透气胶贴,包括胶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贴主体(1)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增高布层(2),所述胶贴主体(1)的下表面中心处胶合有创伤贴合布(3),所述胶贴主体(1)的底端靠近创伤贴合布(3)的两侧设置有离型纸层(4),所述增高布层(2)的内壁一侧胶合有经纬加强层(5),所述经纬加强层(5)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贯穿经纬加强层(5)与增高布层(2)的内部一侧,所述连接管(7)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充气口(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透气胶贴,包括胶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贴主体(1)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增高布层(2),所述胶贴主体(1)的下表面中心处胶合有创伤贴合布(3),所述胶贴主体(1)的底端靠近创伤贴合布(3)的两侧设置有离型纸层(4),所述增高布层(2)的内壁一侧胶合有经纬加强层(5),所述经纬加强层(5)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贯穿经纬加强层(5)与增高布层(2)的内部一侧,所述连接管(7)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充气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气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8)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充气筒(9),且充气筒(9)通过连接管(7)与气囊(6)连通,所述胶贴主体(1)的下表面对应离型纸层(4)的一侧设置有胶粘剂层(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气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伤贴合布(3)包括有隔离布(11)、基布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