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包括前牵引器、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以及将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与前牵引器相连的牵引弹性圈,该装置在利用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实现对口腔内牙齿进行三维正畸移动的同时,还通过前牵引器给牵引弹性圈提供支撑力,使牵引弹性圈产生向前的弹力,通过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传导到上颌骨,达到前牵引上颌骨、促进生长发育期患者上颌骨发育的目的。这种装置,因同时实现了促进生长发育期患者上颌骨的发育与正畸牙三维方向的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长发育期患者骨性三类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效能,更快地实现牙颌面畸形矫治的四个目标:美观、功能、健康、稳定的咬合。
A compound device for anterior distraction of maxilla and simultaneous three-dimensional movement of orthodontic tee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口腔正畸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常表现为面中份凹陷,大多数是因为上颌发育不足引起。其在白种人中的发生率大约是1%~5%,而在亚洲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约14%。该畸形还可随发育生长期患者的全身生长发育进一步加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咀嚼功能,甚至导致患者心理障碍。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干预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很有帮助,建议将8-10岁作为矫治这类骨性不调的黄金时期。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常伴有上下牙列存在拥挤不齐、长宽高三维不调的问题。现有骨性Ⅲ类患者的正畸治疗,通常分为上颌前牵引阶段和上下牙列三维移动控制阶段,先后分别对上颌发育不足与上下牙列三维不调的症状进行矫治,其治疗周期长(三年以上),且在上颌骨前牵引阶段(12个月左右),因无法同时对上下牙列进行三维调整移动,患者常常伴有影响美观的上下前牙拥挤不齐、后牙因上颌骨前牵引产生的无咬合接触、严重拥挤错位牙出现的龋齿与牙周病等问题,都使矫治的美观、功能、健康的目标,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其次,生长发育期患者骨性III类牙颌面畸形,采用现有传统前牵引装置前牵引上颌骨后,容易产生上颌磨牙的近中移动和伸长、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大以及下颌发生明显的后下旋转等副作用,使后续的正畸治疗变得复杂。再者,传统骨性III类患者的前牵引上颌骨矫形治疗,粘接的螺旋扩弓器常需要在整个前牵引过程中(1年左右),一直粘接在上颌两颗磨牙与两颗双尖牙上,患者因此既有较长时间的明显不适感,也使口腔卫生清洁困难,容易诱发腭粘膜红肿等口腔健康问题。因此针对上颌发育不足且伴有牙齿排列不整齐的生长发育期患者,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对上颌骨进行前牵引的同时,又能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包括前牵引器、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以及将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与前牵引器相连的牵引弹性圈。该装置利用牵引弹性圈的收缩弹力作为牵引力,前牵引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上颌骨,促进上颌骨发育。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设有牵引构件,牵引构件用于固定牵引弹性圈。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可实现对上下牙齿进行三维正畸牙移动。该装置因同时实现了促进上颌骨发育与正畸牙的三维移动,大大提高了生长发育期患者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效能,较传统装置,更快地实现牙颌面畸形矫治的四个目标:美观、功能、健康、稳定的咬合。同时,避免了采用传统装置矫治后产生的上颌磨牙近中移动和伸长、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以及下颌发生明显的后下旋转等副作用。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牵引器、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以及将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与所述前牵引器相连的牵引弹性圈,利用牵引弹性圈的收缩弹力作为牵引力,用于前牵引上颌骨、促进上颌骨发育;所述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设有牵引构件,所述牵引构件与所述牵引弹性圈相连,用于固定所述牵引弹性圈。进一步地,所述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矩形,且设有开口,以便医生快捷安装牵引钩,所述牵引构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一体成型设计。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构件为牵引钩,所述牵引钩包括固定杆和连接部,且固定杆装设于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的固定部内,所述连接部设于固定杆顶端,为凹面朝向口腔内侧的问号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钩的长度不小于4mm。进一步地,所述前牵引器包括头部固定组件、颏部(下巴)固定组件、牵引柱组件和连接杆组件,所述头部固定组件、颏部(下巴)固定组件和牵引柱组件通过连接杆组件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与头部固定组件相连的头部连接杆、与颏部(下巴)固定组件相连的颏部(下巴)连接杆,以及将所述头部连接杆和颏部(下巴)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的位置调节块;所述头部固定组件包括额托(前额定位块)和连接带,且额托(前额定位块)的两侧端设有额托连接块;所述颏部(下巴)固定组件包括与下巴形状相适配的颏兜结构和固设于所述颏兜结构底部的颏部(下巴)连接块;所述牵引柱组件包括牵引连接杆、活动套设于牵引连接杆上的牵引块以及与所述牵引块螺纹连接的牵引柱;所述头部连接杆为问号钩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顶部分别与额托(前额定位块)相连,底部连有位置调节块;所述颏部(下巴)连接杆为U型结构,顶部两端分别与位置调节块相连,底部与颏兜结构相连;所述牵引连接杆为U型结构,两端分别与位置调节块相连,U型底部与牵引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顶部与额托(前额定位块)之间,形成完整的、与头部相适配的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为带有调节扣的弹性连接带。进一步地,所述额托连接块、颏部(下巴)连接块和位置调节块上均设有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分别与头部连接杆、颏部(下巴)连接杆和牵引连接杆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头部连接杆、颏部(下巴)连接杆和牵引连接杆末端均设有限位套。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弹性圈,一般为左右两侧每侧两根,弹性圈一端连于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的牵引构件上、另一端连于前牵引器的牵引柱上,左右两侧每侧产生500—1000克的牵引力。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前牵引生长发育期患者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实现对上下牙列三维正畸牙移动,同时利用前牵引器给牵引弹性圈提供支撑,使牵引弹性圈的弹力作用,通过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的牵引构件传导到上颌骨,牵引上颌骨向前、促进上颌骨的发育。该装置避免了传统装置在上颌骨前牵引阶段(12个月左右),因无法同时对上下牙列进行三维移动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患者常伴有的上下前牙拥挤不齐、后牙因上颌骨前牵引产生的无咬合接触、严重拥挤错位牙出现的龋齿与牙周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功能、健康的问题,从而更快(疗程较传统装置约缩短12个月)地实现牙颌面畸形矫治的四个目标:美观、功能、健康、稳定的咬合。2、本技术前牵引生长发育期患者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操作难度低,且可由患者自行对前牵引器与系列无托槽矫治器进行佩戴与更换,省去每次佩戴与更换都需要复诊的麻烦,并且,该装置将传统前牵引装置中口内需较长时间(1年左右)佩戴的螺旋扩大器的佩戴时间,缩短为3个月左右,从而更利于患者口腔健康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前牵引器;11、头部固定组件;111、连接带;1111、调节扣;112、额托(前额定位块);1121、额托连接块;12、颏部(下巴)固定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牵引器、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以及将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与所述前牵引器相连的牵引弹性圈,利用牵引弹性圈的收缩弹力作为牵引力,作用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上颌骨,达到前牵引上颌骨、促进上颌骨发育的目的;所述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设有牵引构件,所述牵引构件与所述牵引弹性圈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牵引器、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以及将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与所述前牵引器相连的牵引弹性圈,利用牵引弹性圈的收缩弹力作为牵引力,作用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上颌骨,达到前牵引上颌骨、促进上颌骨发育的目的;所述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设有牵引构件,所述牵引构件与所述牵引弹性圈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矩形,且设有固定孔装设所述牵引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构件为牵引钩,所述牵引钩包括固定杆和连接部,且固定杆装设于系列个性化无托槽矫治器的固定部内,所述连接部设于固定杆顶端,为凹面朝向口腔内侧的问号钩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钩的长度不小于4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上颌骨同时实现正畸牙三维移动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引器包括头部固定组件、颏部固定组件、牵引柱组件和连接杆组件,所述头部固定组件、颏部固定组件和牵引柱组件通过连接杆组件连接为一体;
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与头部固定组件相连的头部连接杆、与颏部固定组件相连的颏部连接杆,以及将所述头部连接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熊国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