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930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包括外滤芯,所述外滤芯包括筒状的第一外壳体、RO膜和滤芯管;第一外壳体的后端设有原水进水通道、浓水排出通道和净水排出通道;滤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所述第一外壳体和所述滤芯管之间形成外腔体,RO膜设置于所述外腔体内;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和所述浓水排出通道连通,RO膜的前端的端面与所述原水进水通道连通;内滤芯,所述内滤芯设置于所述滤芯管内;内滤芯包括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内设有后处理滤芯和气囊;所述滤芯管的管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净水排出通道连通。本方案可解决头杯水问题。

A compound filter system with air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净水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
技术介绍
RO膜(ReverseOsmosis)反渗透净水器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普遍使用的净化水器,其净化原理是利用加压实现逆渗透,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RO膜净水器的净化效果,往往通过前置过滤的处理工艺来过滤颗粒较大的杂质,并通过后置过滤处理来增加净化后水的口感。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前处理滤芯和后处理滤芯及RO膜的排列占用较大的空间,在分多级净化水的过程中,水流需要先经过前置过滤,而后经过RO膜,最后经过后置过滤完成复合滤芯的净化过程,水路通道的设计如果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最终产品的体积较大。且包装其的塑料外壳体材料的使用较多,也造成了塑料材料的浪费,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现有技术需要一种结构更加紧凑、且合理地将前处理滤芯、后处理滤芯及RO膜集成一体,并使水流的通道满足过滤处理要求的滤芯结构。附图1所示的是一种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RO膜净水器,结合附图2所示可以发现,其包括带有多个通孔011的中心管010,以及,套设在所述中心管010的侧表面外的RO膜020,所述RO膜020是由多个膜片021组成的柱状的滤材,使用中,未经处理的原水沿图1中黑色箭头的方向从RO膜020的左端进入RO膜020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净水穿过所述通孔011后进入中心管010内,并最终从出水口012排出,供用户使用,而过滤后富集了较多杂质的浓水则从RO膜020的右端排出。停止过滤时,经过RO膜过滤后的净水会存储在纯水滞留区040和中心管010内部分,特别是对于一般家用的大通量的RO膜,这部分储存的水的体积不少于120ml,而浓水则会暂存于浓水滞留区030和浓水管路内,一般体积大约为200ml。根据RO膜的渗透扩散原理,在净水器停止运行时,RO膜的两膜片的两面没有压力差,RO膜020内存储的纯水的TDS值逐渐升高,直至接近浓水的TDS,这意味着部分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元素(例如砷铅镉镍汞等)会随着净水器的再次制水而进入净水的管路内并最终供用户使用。大通量的净水器在市场中的重要优势即为可以供用户即制即饮地提供净水,如果用户每次取用的净水较少,则每次在开始取用净水时都会引用这样的不合格的净水,无法达到健康标准的要求,这个问题又被称为“头杯水”问题。现有技术已提供了多种解决头杯水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设置检测结构和设计电路,在净水的出水口处设置指示灯,让人们把不合格的水排掉再取用,这样的方法既浪费水,又需要处理时间;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加设水的流道,让用户取用净水时,把不合格的水排掉,水质合格后再供给用户,这不仅浪费水、浪费处理时间,还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增加设备的体积;还有一种方式是,在RO膜过滤后进行后处理滤芯处理,同时增大后处理过程的空间,让不合格的水和后处理滤芯内存储的合格的水混合,从而降低头杯水中不合格的杂质的浓度,但是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根本上解决头杯水的问题,还有技术人员通过设计水流的流道,让不合格的水回到前置处理的步骤,重新过滤,但是这样做无疑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延长了制取净水的工艺时间。由于上述的解决方案都存在缺陷,因此现有技术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对现有技术的RO膜净水器进行较少的改动、在设备不占用较大的空间的同时,完美地解决头杯水的技术问题。此外,为了实现大通量的净化水的要求,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加大RO膜滤材的体积来实现,而对水前处理和后处理的滤材的体积保持不便,且RO膜的使用寿命较之更长,这样的结构及特性导致前处理和后处理的滤材更换更为频繁,如果一次性对所有的滤材进行更换,产生极大的浪费,更换的塑料外壳对环境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使其能够解决“头杯水”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包括:外滤芯,所述外滤芯包括筒状的第一外壳体、RO膜和滤芯管,为了便于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所述筒状的复合滤芯的一端称为前端,另一端称为后端;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后端设有原水进水通道、浓水排出通道和净水排出通道;所述滤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所述第一外壳体和所述滤芯管之间形成外腔体,所述RO膜呈柱状,设置于所述外腔体内;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和所述浓水排出通道连通,所述RO膜的前端的端面与所述原水进水通道连通;内滤芯,所述内滤芯设置于所述滤芯管内;所述内滤芯包括筒状的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二外壳体内设有后处理滤芯和气囊;所述滤芯管的管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RO膜的后端的内侧面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外壳体连通,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净水排出通道连通。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原水进水通道与所述RO膜的前端的端面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通过多条管道或腔体间接连通。待RO膜过滤处理的水从RO膜的前端的端面流入RO膜中,过滤后的净水经过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进入第二外壳体内并不断累积,第二外壳体内压力逐渐增加压缩气囊,经过后处理滤芯过滤后的净水从所述净水排出通道排出,当停止制取净水时,净水排出通道关闭,由于第二外壳体内的压力大于外腔体内的压力,气囊膨胀导致净水穿过第五通孔和第一通孔回流至外腔体中,同时将RO膜中富集了重金属离子等杂质的浓水从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经过浓水排出通道冲洗出。因此,使用本方案可确保在RO膜的膜片两面失去压力时,浓水不会流入第二外壳体内,将RO膜富集的浓水从RO膜内冲走,每次取用时,最开始制取的净水的杂质含量很低,能够符合制取净水的标准,从而解决了头杯水的问题。且本方案使用的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和加工。优选地,还包括冲洗组合阀,所述冲洗组合阀与所述浓水排出通道的出口连接。打开所述冲洗组合阀时,富集的浓水从浓水排出通道排出。优选地,还包括增压泵和进水阀,所述增压泵与所述原水进水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水阀与所述增压泵连接。使用时,所述进水阀控制原水注入的启停,所述增压泵向复合滤芯内增压,原水经过前置过滤后进入RO膜中,利用增压泵的增压大于渗透压,从而将重金属离子富集,并使过滤后的净水进入后处理滤芯中过滤。优选地,还包括逆止阀,所述净水排出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逆止阀连接。所述外腔体内与所述后处理腔直接连通,所述逆止阀设置在出口位置,使得后处理滤芯和RO膜之间的结构更加简洁。优选地,还包括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逆止阀连接,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冲洗组合阀电性连接;当所述压力开关检测到的压力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压力开关断开,所述进水阀关闭。用户在使用所述复合滤芯进行净化水时,打开进水阀,原水通过增压泵的增压进入原水进水通道中,水经过后处理滤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滤芯,所述外滤芯包括筒状的第一外壳体、RO膜和滤芯管,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后端设有原水进水通道、浓水排出通道和净水排出通道;所述滤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所述第一外壳体和所述滤芯管之间形成外腔体,所述RO膜设置于所述外腔体内;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和所述浓水排出通道连通,所述RO膜的前端的端面与所述原水进水通道连通;/n内滤芯,所述内滤芯设置于所述滤芯管内;所述内滤芯包括筒状的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二外壳体内设有后处理滤芯和气囊;所述滤芯管的管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RO膜的后端的内侧面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外壳体连通,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净水排出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气囊的复合滤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滤芯,所述外滤芯包括筒状的第一外壳体、RO膜和滤芯管,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后端设有原水进水通道、浓水排出通道和净水排出通道;所述滤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所述第一外壳体和所述滤芯管之间形成外腔体,所述RO膜设置于所述外腔体内;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和所述浓水排出通道连通,所述RO膜的前端的端面与所述原水进水通道连通;
内滤芯,所述内滤芯设置于所述滤芯管内;所述内滤芯包括筒状的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二外壳体内设有后处理滤芯和气囊;所述滤芯管的管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RO膜的后端的内侧面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外壳体连通,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净水排出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洗组合阀,所述冲洗组合阀与所述浓水排出通道的出口连接;
还包括增压泵和进水阀,所述增压泵与所述原水进水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水阀与所述增压泵连接;
还包括逆止阀,所述净水排出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逆止阀连接。所述外腔体内与所述后处理腔直接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逆止阀连接,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冲洗组合阀电性连接;当所述压力开关检测到的压力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压力开关断开,所述进水阀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后端,所述滤芯管的管体和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还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之间形成密封通道;所述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与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围成第二流道腔,所述第二流道腔与所述浓水排出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管还包括封盖部,所述封盖部盖合于所述RO膜的后端的端面,所述封盖部分别与所述管体和所述第一外壳体密封连接,与所述第一外壳体和所述管体围成所述外腔体;所述封盖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腔体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浓水排出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复合滤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体在轴向方向上被隔断为前处理腔和后处理腔;所述前处理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四化刘建勋赵福龙余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护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