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包括外壳,由于水泵抽水滤头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分流管入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且水泵抽水滤头、水泵、分流管、分流管入口、分流管出口形成蓝藻循环过滤,提高净化效果,由于挡板为长方体结构,且防水垫片的左侧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环,增加装置的密封性,且凹槽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凹槽的左侧下端进行弧形处理,增加挡杆与挡板的连接稳定性,并能增加连接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防水效率,由于转动过滤网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且转动过滤网内部中空、外部铺有滤网,形成流体的流动,增加原水进入装置的速率,同时对蓝藻进行滤过,增加了净化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A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suitable for cleaning cyanobacter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属于净化水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染,蓝藻大量出现,造成了鱼虾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发展,破坏了环境,因此对蓝藻的治理,刻不容缓,然而,传统的蓝藻净化水质装置,密封性差,过滤效果不理想,过滤速率低,进程缓慢,不利于蓝藻的快速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左侧设置有原水入口,所述原水入口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外壳内部左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侧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连接有第一滤网连接杆,所述第一滤网连接杆上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设置有提手,所述支撑板右侧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中部设置有分流管入口,所述分流管下端设置有分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出口下端设置有转动过滤网,所述转动过滤网两侧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分流管右侧设置有水泵,所述转动过滤网下端设置有保护架,所述保护架上端设置有水泵抽水口,所述水泵抽水口下端设置有水泵抽水滤头,所述水泵抽水滤头下端设置有圆形滤球,所述外壳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右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有挡板主体,所述挡板主体右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挡板主体左侧设置有防水垫片,所述挡板主体下端设置有转动销,所述挡板上端设置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设置有挡杆,所述外壳右侧设置有电机。进一步而言,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方便放置。进一步而言,所述圆形滤球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结构,且圆弧面设有滤网,对蓝藻进行多次滤过,增加进化效率。进一步而言,所述水泵抽水滤头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分流管入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且水泵抽水滤头、水泵、分流管、分流管入口、分流管出口形成蓝藻循环过滤,提高净化效果。进一步而言,所述挡板为长方体结构,且防水垫片的左侧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环,增加装置的密封性。进一步而言,所述凹槽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凹槽的左侧下端进行弧形处理,增加挡杆与挡板的连接稳定性,并能增加连接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防水效率。进一步而言,所述转动过滤网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且转动过滤网内部中空、外部铺有滤网,形成流体的流动,增加原水进入装置的速率,同时对蓝藻进行滤过,增加了净化效率。进一步而言,所述限位块与第一滤网连接杆为焊接连接,且限位块的宽度是第一滤网连接杆宽度的2倍,连接牢固,方便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1、由于水泵抽水滤头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分流管入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相连,且水泵抽水滤头、水泵、分流管、分流管入口、分流管出口形成蓝藻循环过滤,提高净化效果,2、由于挡板为长方体结构,且防水垫片的左侧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环,增加装置的密封性,且凹槽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凹槽的左侧下端进行弧形处理,增加挡杆与挡板的连接稳定性,并能增加连接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防水效率,3、由于转动过滤网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且转动过滤网内部中空、外部铺有滤网,形成流体的流动,增加原水进入装置的速率,同时对蓝藻进行滤过,增加了净化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的挡板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壳;2、出水口;3、支撑柱;4、保护架;5、水泵抽水口;6、水泵抽水滤头;7、圆形滤球;8、挡板;801、挡板主体;802、凹槽;803、防水垫片;804、转动销;9、辅助块;10、挡杆;11、电机;12、水泵;13、分流管;14、分流管入口;15、分流管出口;16、支撑板;17、第一滤网;18、限位块;19、提手;20、原水入口;21、第二滤网;22、第一滤网连接杆;23、活性炭;24、转动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3所示,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左侧设置有原水入口20,所述原水入口20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21,所述外壳1内部左侧设置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左侧设置有第一滤网17,所述第一滤网17连接有第一滤网连接杆22,所述第一滤网连接杆22上端设置有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上端设置有提手19,所述支撑板16右侧设置有分流管13,所述分流管13中部设置有分流管入口14,所述分流管13下端设置有分流管出口15,所述分流管出口15下端设置有转动过滤网24,所述转动过滤网24两侧设置有活性炭23,所述分流管13右侧设置有水泵12,所述转动过滤网24下端设置有保护架4,所述保护架4上端设置有水泵抽水口5,所述水泵抽水口5下端设置有水泵抽水滤头6,所述水泵抽水滤头6下端设置有圆形滤球7,所述外壳1下端设置有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右侧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端设置有挡板8,所述挡板8设置有挡板主体801,所述挡板主体801右侧设置有凹槽802,所述挡板主体801左侧设置有防水垫片803,所述挡板主体801下端设置有转动销804,所述挡板8上端设置有辅助块9,所述辅助块9设置有挡杆10,所述外壳1右侧设置有电机11,所述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方便放置,所述圆形滤球7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结构,且圆弧面设有滤网,对蓝藻进行多次滤过,增加进化效率,所述水泵抽水滤头6通过管道与水泵12相连,分流管入口14通过管道与水泵12相连,且水泵抽水滤头6、水泵12、分流管13、分流管入口14、分流管出口15形成蓝藻循环过滤,提高净化效果,所述挡板8为长方体结构,且防水垫片803的左侧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环,增加装置的密封性,所述凹槽802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凹槽802的左侧下端进行弧形处理,增加挡杆10与挡板8的连接稳定性,并能增加连接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防水效率,所述转动过滤网24通过转轴与电机11连接,且转动过滤网24内部中空、外部铺有滤网,形成流体的流动,增加原水进入装置的速率,同时对蓝藻进行滤过,增加了净化效率,所述限位块18与第一滤网连接杆22为焊接连接,且限位块18的宽度是第一滤网连接杆22宽度的2倍,连接牢固,方便安装,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技术的使用流程及效果: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左侧设置有原水入口(20),所述原水入口(20)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21),所述外壳(1)内部左侧设置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左侧设置有第一滤网(17),所述第一滤网(17)连接有第一滤网连接杆(22),所述第一滤网连接杆(22)上端设置有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上端设置有提手(19),所述支撑板(16)右侧设置有分流管(13),所述分流管(13)中部设置有分流管入口(14),所述分流管(13)下端设置有分流管出口(15),所述分流管出口(15)下端设置有转动过滤网(24),所述转动过滤网(24)两侧设置有活性炭(23),所述分流管(13)右侧设置有水泵(12),所述转动过滤网(24)下端设置有保护架(4),所述保护架(4)上端设置有水泵抽水口(5),所述水泵抽水口(5)下端设置有水泵抽水滤头(6),所述水泵抽水滤头(6)下端设置有圆形滤球(7),所述外壳(1)下端设置有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右侧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端设置有挡板(8),所述挡板(8)设置有挡板主体(801),所述挡板主体(801)右侧设置有凹槽(802),所述挡板主体(801)左侧设置有防水垫片(803),所述挡板主体(801)下端设置有转动销(804),所述挡板(8)上端设置有辅助块(9),所述辅助块(9)设置有挡杆(10),所述外壳(1)右侧设置有电机(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清理蓝藻的净化水质的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左侧设置有原水入口(20),所述原水入口(20)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21),所述外壳(1)内部左侧设置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左侧设置有第一滤网(17),所述第一滤网(17)连接有第一滤网连接杆(22),所述第一滤网连接杆(22)上端设置有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上端设置有提手(19),所述支撑板(16)右侧设置有分流管(13),所述分流管(13)中部设置有分流管入口(14),所述分流管(13)下端设置有分流管出口(15),所述分流管出口(15)下端设置有转动过滤网(24),所述转动过滤网(24)两侧设置有活性炭(23),所述分流管(13)右侧设置有水泵(12),所述转动过滤网(24)下端设置有保护架(4),所述保护架(4)上端设置有水泵抽水口(5),所述水泵抽水口(5)下端设置有水泵抽水滤头(6),所述水泵抽水滤头(6)下端设置有圆形滤球(7),所述外壳(1)下端设置有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右侧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端设置有挡板(8),所述挡板(8)设置有挡板主体(801),所述挡板主体(801)右侧设置有凹槽(802),所述挡板主体(801)左侧设置有防水垫片(803),所述挡板主体(801)下端设置有转动销(804),所述挡板(8)上端设置有辅助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凯里市鑫明凯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