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工作平台和浮床生物的采收方法,生物浮床包括多个保护网箱以及水平布设在保护网箱内的种植浮床,种植浮床包括由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拼接而成的种植网片,种植网片上布置有为其提供浮力的浮力撑管;用于采收浮床生物的工作平台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平台上设有载人平台、滑动组件以及升降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浮床的种植网片由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拼接而成,可循环多次利用,且还设置有浮力撑管,增大种植浮床浮力,增加了种植浮床的使用寿命,种植浮床铺设于保护网箱内,保护种植植物不受鱼类等水生生物危害,且搭配有合适的采收装置,方便人们采收种植的植物。
Recyclable biological floating bed, working platform and biological recovery method of float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工作平台和浮床生物的采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植物种植及采收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工作平台和浮床生物的采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农作物、植物等种植栽培通常在陆地上进行,其收成直接受土壤结构、成分、肥沃程度及雨水的丰润程度等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土地沙漠化的进程加快,可耕作土地正在急剧减少,势必造成粮油等农产品收成减少而带来供应不足的矛盾。于是,人们想到了利用鱼塘、水库、湖泊的水面采用浮土种植植物的方式予以弥补。这种栽培种植方式是通过在设置可漂浮于水面的浮床,在浮床上设置土壤、植物秸秆或网状结构体等固定植物根系,通过向植物根系施加植物生长养分的方式,以获得相应的粮油、蔬菜或经济作物等农产品。但是,现有的浮床通常是通过比重比水的比重小的泡沫板、木材、竹筒等制作成浮床骨架,在骨架之间设置植物栽培结构实现的。由于木材或竹筒在水中长期浸泡后容易腐烂,因此,其使用寿命低,不便回收再利用,且一般种植水生植物,植物根系延伸至水中,在水中的鱼类等牧食植物的根系,严重的可导致植物死亡,而现有的浮床对种植的植物也缺乏保护;并且,在采收的时节,没有合适的采收装置,也增加了采收产品的困难。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浮力较大,可循环多次利用,可保护种植植物不受鱼类等水生生物危害,且搭配有合适的采收装置的生物浮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工作平台和浮床生物的采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包括多个保护网箱以及水平布设在所述保护网箱内的种植浮床;所述种植浮床包括由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拼接而成的种植网片,所述种植网片上布置有为其提供浮力的浮力撑管,所述浮力撑管的布置方向与所述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方向垂直;相邻两个保护网箱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且二者设置预定间距。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本专利技术种植浮床由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拼接而成,并且还设置有用于为种植浮床提供浮力的浮力撑管,增大了种植浮床的浮力,可循环多次利用,增加了种植浮床的使用寿命,种植浮床铺设于保护网箱内,可保护种植植物不受鱼类等水生生物危害。进一步的,间距预定的相邻所述保护网箱的底面之间通过一组绳索连接,同平面相邻的绳索之间连接有用于稳定所述保护网箱的浮力撑杆。进一步的,所述浮力撑杆包括塑料制成的球状浮子以及撑杆,所述球状浮子位于所述撑杆中部;所述撑杆两端一体连接有呈叉状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撑杆中部对称,所述撑杆穿过所述球状浮子中心与所述球状浮子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相邻的生物浮床之间通过两组绳索连接,绳索之间连接有浮力撑杆,增加了保护网箱的浮力,使保护网箱可以稳定的漂浮在水中。进一步的,所述浮力撑管为两管口加热密封的线管,在线管的两端部开设有穿透所述线管的用于串联养殖网片的圆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加热密封的线管为浮力撑管,制作简单,且可为种植浮床提供较大浮力。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平台,包括浮板架、平台主体和载人平台,所述浮板架为两个,均包括支撑杆和用于提供浮力的浮板框,所述支撑杆下端与所述浮板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平台主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浮板框适配位于如上所述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中所述相邻两个所述保护网箱的预定间隙内,且所述平台主体对应位于所述保护网箱上方;所述平台主体上沿着两个所述浮板框连线的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载人平台上固定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与所述滑动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为长方形框体,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滚动轴承及连接短轴,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长方形框体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横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短轴一端套装在所述滚动轴承内;所述连接短轴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及调节连杆,所述第一圆管下端与所述载人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管上端与所述第二圆管滑动套装且沿二者轴向方向对应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孔;所述调节连杆对应插接在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的高度调节孔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平台主体上设置有载人平台、升降调节机构以及滑动组件,通过升降调节机构控制载人平台升降保证工人工作时可调整到最佳采收距离,控制滑动组件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方便了人们采收种植植物,减轻了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所述载人平台内设有两根横档,所述横档将所述载人平台分为三等份,在所述横档上固定连接有方形板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载人平台内设置有方形板凳,减轻了人们在采收种植植物时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浮板架的浮板框内卡接有泡沫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浮板架的浮板框内卡接有泡沫板,增加了浮板架的浮力。本专利技术浮床生物的采收方法,使用如上所述工作平台进行采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将工作平台放入水中,所述工作平台的浮板架插入到相邻的如上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的保护网箱之间的间隔空隙中,平台主体对应位于所述保护网箱上方;b.调节所述平台主体上的升降调节机构,通过升降调节机构控制载人平台升降,保证工人工作时可调整到最佳采收距离;c.控制所述滑动组件进行水平方向移动,对种植浮床上的产品进行全面采收;d.移动工作平台,将所述工作平台的浮板架插入其他相邻的生物浮床的保护网箱之间的间隙空隙,进行重复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植浮床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保护网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其中:1、种植浮床;11、浮力撑管;12、种植网片;2、保护网箱;3、工作平台;31、平台主体;311、载人平台;312、滚动轴承;313、连接短轴;314、调节连杆;315、方形板凳;316、第一圆管;317、第二圆管;32、浮板架;321、支撑杆;322、浮板框;323、侧杆;324、横杆;4、浮力撑杆;41、浮子;42、撑杆;5、绳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工作平台和浮床生物的采收方法,生物浮床包括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保护网箱(2)以及水平布设在所述保护网箱(2)内的种植浮床(1);/n所述种植浮床(1)包括由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拼接而成的种植网片(12),所述种植网片(12)上布置有为其提供浮力的浮力撑管(11),所述浮力撑管(11)的布置方向与所述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方向垂直;相邻两个保护网箱(2)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且二者设置预定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保护网箱(2)以及水平布设在所述保护网箱(2)内的种植浮床(1);
所述种植浮床(1)包括由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拼接而成的种植网片(12),所述种植网片(12)上布置有为其提供浮力的浮力撑管(11),所述浮力撑管(11)的布置方向与所述多个养殖网片串联方向垂直;相邻两个保护网箱(2)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且二者设置预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间距预定的相邻所述保护网箱(2)的底面之间通过一组绳索(5)连接,同平面相邻的绳索之间连接有用于稳定所述保护网箱的浮力撑杆(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撑杆(4)包括塑料制成的球状浮子(41)以及撑杆(42),所述球状浮子(41)位于所述撑杆(42)中部;所述撑杆(42)两端一体连接有呈叉状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撑杆中部对称,所述撑杆(42)穿过所述球状浮子(41)中心与所述球状浮子(4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撑管(11)为两管口加热密封的线管,在线管的两端部开设有穿透所述线管的用于串联所述养殖网片的圆孔。
5.一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板架(32)、平台主体(31)和载人平台(311),所述浮板架(32)为两个,均包括支撑杆(321)和用于提供浮力的浮板框(322),所述支撑杆(321)下端与所述浮板框(32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平台主体(31)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321)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浮板框(322)适配位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可循环利用的生物浮床中所述相邻两个所述保护网箱(2)的预定间隙内,且所述平台主体(31)对应位于所述保护网箱(2)上方;
所述平台主体(31)上沿着两个所述浮板框连线的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载人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名德,汪建国,魏志宇,谢从新,张良民,胡德国,王文彬,刘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