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替饥饿微氧厌氧耦合填料污泥侧流原位减量强化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原位减量,具体是涉及一种交替饥饿微氧厌氧耦合填料污泥侧流原位减量强化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处理量日益增大,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相应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也急剧上升。目前,我国每年干污泥产量约为934万吨,而且还以10%的速度逐年增长。剩余污泥含水率高、体积大,且其中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寄生虫及重金属等,处理不当会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通常采用先浓缩、脱水减容,再焚烧、卫生填埋、堆肥和土地利用等进行末端处置。然而,其过程复杂,占地面积要求高,存在二次污染;此外,污泥处理处置费用通常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5-50%,已成为污水运营单位沉重的财政负担。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实现污泥原位减量是解决剩余污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污泥原位减量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减量技术两大类。但是物化法具有能耗和成本偏高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替饥饿微氧厌氧耦合填料污泥侧流原位减量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主要包括主流生物处理系统和侧流污泥减量系统;/n所述主流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泥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缺氧池(1)、曝气池(2)和沉淀池(3),所述曝气池(2)底部通过管道将消化液泵回缺氧池(1),所述沉淀池(3)底部通过管道泵入侧流污泥减量组件,/n所述侧流减量系统包括饥饿微氧填料池(4)和厌氧填料池(5),所述饥缺氧池(1)、饿微氧填料池(4)和厌氧填料池(5)内均设有用于使悬浮填料或漂浮状态污泥搅动的旋转单元(6),侧流减量系统的出口返回连接所述主流生物系统前端的缺氧池(1);/n所述曝气池(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替饥饿微氧厌氧耦合填料污泥侧流原位减量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主要包括主流生物处理系统和侧流污泥减量系统;
所述主流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泥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缺氧池(1)、曝气池(2)和沉淀池(3),所述曝气池(2)底部通过管道将消化液泵回缺氧池(1),所述沉淀池(3)底部通过管道泵入侧流污泥减量组件,
所述侧流减量系统包括饥饿微氧填料池(4)和厌氧填料池(5),所述饥缺氧池(1)、饿微氧填料池(4)和厌氧填料池(5)内均设有用于使悬浮填料或漂浮状态污泥搅动的旋转单元(6),侧流减量系统的出口返回连接所述主流生物系统前端的缺氧池(1);
所述曝气池(2)、饥饿微氧填料池(4)内底部均设有曝气管(21)并通过管道与外界的曝气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替饥饿微氧厌氧耦合填料污泥侧流原位减量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单元(6)包括转轴组件、搅拌组件,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上下两端设置的端部转轴节(61)、中部设置的中心转轴节(62),所述两个端部转轴节(61)之间通过连接细杆(63)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转轴节(62)内部中空并套设在连接细杆(63)上,中心转轴节(62)两端各通过其端头设置的传动组件(64)分别与两个端部转轴节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64)包括第一锥齿环(641)、第二锥齿环(642)、传动锥齿轮(643),所述第一锥齿环(641)、第二锥齿环(642)均设有两组,两个第一锥齿环(641)分别设置在中心转轴节(62)两端内壁,两个第二锥齿环(642)分别设置在两个端部转轴节(61)端头处,所述传动锥齿轮(643)设有多个,且通过轴杆周向设置在第一锥齿环(641)、第二锥齿环(642)之间的中心转轴节(62)内壁上;
所述搅拌组件主要包括搅拌筒环(65),所述搅拌筒环(65)设有三组,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端部转轴节(61)、中心转轴节(62)上,且相邻两个搅拌筒环(65)之间通过承接环(66)滑动连接,搅拌筒环(65)内壁通过若干固定杆与各个转轴节连接,搅拌筒环(65)周向设有多个纵向搅拌槽(651),所述纵向搅拌槽(651)内设有搅拌叶(652),所述搅拌叶(652)上下两端中部分别与纵向搅拌槽(651)的顶面、底面连接。
3.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