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包括:S1、将污水沉淀20‑40分钟,而后将上部的上清液排出;S2、向上清液中加入混凝剂,沉淀40‑50分钟后再将上清液排出;S3、向S2中的上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沉淀100‑120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对污水处理。
An environmental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加,而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且其中仅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因此,节约水资源和重复利用水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中,污水处理为重中之重。目前,污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处理法等方法。在申请号:201910494822.2中公开了一种污水的处理方法,所述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参考水样的振动频率;以所述振动频率对所述污水进行电磁振荡,所述参考水样的杂质含量小于所述污水的杂质含量;分离电磁振荡后的污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该技术方案污水沉淀效果差,泥水不便分离,污水处理效果不过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效果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包括:S1、将污水沉淀20-40分钟,而后将上部的上清液排出;S2、向上清液中加入混凝剂,沉淀40-50分钟后再将上清液排出;S3、向S2中的上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沉淀100-120分钟;其中;所述混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沸石10-15份、硫酸铝2-4份,氧化淀粉3-6份、生石灰4-8份、硫酸亚铁10-15份、明矾15-18份、氧化钙2-4份;所述絮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碳酸钙2-3份、柠檬酸铁6-8份、硅酸钠20-25份、高铁酸钾4-6份、铝盐22-24份。优选地,所述混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沸石12份、硫酸铝3份,氧化淀粉4份、生石灰5份、硫酸亚铁14份、明矾16份、氧化钙3份。优选地,所述絮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碳酸钙2份、柠檬酸铁7份、硅酸钠22份、高铁酸钾5份、铝盐23份。优选地,所述混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1.2:1000;所述絮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5-1.8:100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环境污水处理装置,用于采用上述任意一项的所述的环境污水处理方法来处理污水,包括:池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位于池体内并将池体分割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三容纳空间;两个引流部,一个引流部用于将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污水引流至第二容纳空间内;另一个引流部,用于将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污水引流至第三容纳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数值高度第一第一连接孔的数值高度;所述引流部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其中,一个引流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一端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另一个引流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一端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第一端位于第三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优选地,所述引流部还包括提升单元,该提升单元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或/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升降。优选地,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架;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绳索,其一端缠绕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或/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搅拌轴,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或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叶片组件,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齿轮,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齿轮啮合;转动件,与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气缸,用于带动所述转动件升降。优选地,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第一叶片,其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向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倾斜;第二叶片,其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向所述第二隔板的方向倾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将污水先进行沉淀一段时间,方便泥水分离。在向上清液中加入混凝剂。可以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能够降浊、脱色,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等。加入絮凝剂能够有效生产较大的絮凝物,降低浊度,加速泥水分离。本专利技术在处理污水能够有效的进行沉淀,能够让泥水分离,能够广泛用于工业污水、城市污水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例1-5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环境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照图1,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包括:S1、将污水沉淀30分钟,而后将上部的上清液排出;S2、向上清液中加入混凝剂,沉淀45分钟后再将上清液排出;S3、向S2中的上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沉淀110分钟;其中;所述混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沸石12份、硫酸铝3份,氧化淀粉4份、生石灰5份、硫酸亚铁14份、明矾16份、氧化钙3份。所述絮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碳酸钙2份、柠檬酸铁7份、硅酸钠22份、高铁酸钾5份、铝盐23份。所述混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1:1000;所述絮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6:1000。结合图1,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包括:S1、将污水沉淀20分钟,而后将上部的上清液排出;S2、向上清液中加入混凝剂,沉淀40分钟后再将上清液排出;S3、向S2中的上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沉淀120分钟;其中;所述混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沸石10份、硫酸铝4份,氧化淀粉3份、生石灰8份、硫酸亚铁10份、明矾18份、氧化钙2份;所述絮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碳酸钙3份、柠檬酸铁6份、硅酸钠25份、高铁酸钾4-份、铝盐24份。所述混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2:1000;所述絮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5:1000。结合图1,实施例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包括:S1、将污水沉淀40分钟,而后将上部的上清液排出;S2、向上清液中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将污水沉淀20-40分钟,而后将上部的上清液排出;/nS2、向上清液中加入混凝剂,沉淀40-50分钟后再将上清液排出;/nS3、向S2中的上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沉淀100-120分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污水沉淀20-40分钟,而后将上部的上清液排出;
S2、向上清液中加入混凝剂,沉淀40-50分钟后再将上清液排出;
S3、向S2中的上清液中加入絮凝剂,沉淀100-12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沸石10-15份、硫酸铝2-4份,氧化淀粉3-6份、生石灰4-8份、硫酸亚铁10-15份、明矾15-18份、氧化钙2-4份;
所述絮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碳酸钙2-3份、柠檬酸铁6-8份、硅酸钠20-25份、高铁酸钾4-6份、铝盐22-24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沸石12份、硫酸铝3份,氧化淀粉4份、生石灰5份、硫酸亚铁14份、明矾16份、氧化钙3份;
所述絮凝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碳酸钙2份、柠檬酸铁7份、硅酸钠22份、高铁酸钾5份、铝盐2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1.2:1000;所述絮凝剂与所述上清液的质量比为:1.5-1.8:1000。
5.一种环境污水处理装置,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的所述的环境污水处理方法来处理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
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位于池体内并将池体分割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三容纳空间;
两个引流部,一个引流部用于将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污水引流至第二容纳空间内;另一个引流部,用于将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污水引流至第三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污水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得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