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8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56
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有效的解决了穿刺点无法观测,及穿刺距离无法控制的问题;包括左右轴向的针芯与针套,针芯右端设有针座,针套右端经连接座连通有套座,针套上同轴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可前后转动的限位座,限位座开口向左且螺纹连接有左端伸出限位座且中空的限位头,限位座底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左窄右宽的扇形杆,扇形杆可伸入限位头内,限位头内设有径向截面为半圆形且可与扇形杆外缘面接触的固定环,套座上端面上经固定座设有激光灯;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A new type of maxillary sinus punctur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耳鼻喉科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
技术介绍
用套管针刺穿鼻窦骨壁,进行窦腔冲洗、检查,称为鼻窦穿刺冲洗术,大多应用于上颌窦。上颌窦穿刺的目的是诊断和治疗上颌窦疾病,穿刺时操作者一手持鼻镜,一手持穿刺针,沿患者下鼻甲附着处至上颌窦骨壁,寻找骨壁最薄点刺入上颌窦窦腔进行冲洗,但穿刺点的位置仅凭肉眼无法进行有效的观察,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凭经验进行穿刺,且穿刺的深度无法控制,也需要由医护人员的经验来确定,操作误差较大,易产生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眶内气肿或感染、翼腭窝感染、气栓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有效的解决了穿刺点无法观测,及穿刺距离无法控制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轴向的针芯与针套,针芯右端设有针座,针套右端经连接座连通有套座,针套上同轴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可前后转动的限位座,限位座开口向左且螺纹连接有左端伸出限位座且中空的限位头,限位座底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左窄右宽的扇形杆,扇形杆可伸入限位头内,限位头内设有径向截面为半圆形且可与扇形杆外缘面接触的固定环,套座上端面上经固定座设有激光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寻找穿刺点,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防止出现穿刺点偏移的情况发生,限定了穿刺的距离,防止穿刺距离过远从而对眼球造成损伤,降低了相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小的针尖角度,使针尖能够更省力的刺入骨壁中,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半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限位座的轴测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右轴向的针芯1与针套2,针芯1右端设有针座3,针套2右端经连接座4连通有套座5,针套2上同轴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可前后转动的限位座6,限位座6开口向左且螺纹连接有左端伸出限位座6且中空的限位头7,限位座6底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左窄右宽的扇形杆8,扇形杆8可伸入限位头7内,限位头7内设有径向截面为半圆形且可与扇形杆8外缘面接触的固定环9,套座5上端面上经固定座10设有激光灯11。为了防止在穿刺过程中针芯1从针套2内脱落,所述的连接座4内开设有环形的挡槽12,针芯1上设有可插入挡槽12内的挡环13。为了使限位座可左右移动且可前后转动,所述的限位座6与针套2套装连接在一起。为了便于转动限位座6与限位头7,所述的限位座6与限位头7外缘面上分别设有与其轴向相同的防滑杆14。为了更好的控制刺入的深度,所述的针套2外缘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均布的刻度线。为了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穿刺,所述的套座5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方形杆15,方形杆1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防滑块。为了更加顺畅的刺入上颌窦骨壁,所述的针套2左端的针尖为小角度的三角形。本技术在使用时,顺时针转动限位头7,使限位头7相对于限位座6向左移动,固定环9与扇形杆8外缘面不接触,限位座6与限位头7可左右移动,参考刻度线的数字,依所需调整限位头7的位置,在限位头7左端与所需的刻度线位置齐平时,停止移动限位头7,顺时针转动限位座6,使限位座6相对于限位头7向左移动,由于扇形杆8左窄右宽且可向内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故随着限位座6的移动,固定环9逐渐与扇形杆8外缘面接触并向内挤压扇形杆8,扇形杆8内侧面与针套2外缘面接触并挤压针套2,在限位座6移动适当的距离后,停止旋转限位座6,此时固定环9挤压扇形杆8,使扇形杆8与针套2紧密接触,限位头7与限位座6无法左右移动,限位头7的位置被固定;将针芯1插入针套2中,使挡环13插入挡槽12内,针芯1无法左右移动,针芯1的位置被固定,防止针芯1从针套2内自行滑出,准备工作结束;依医学要求进行消毒工作,启动激光灯11,从激光灯11内射出与针套2轴向相同且指向针尖的可见光,对患者需进行穿刺的部位进行照射,随着激光灯11的移动,会照射在不同的位置,从外部可清晰的观测到所照射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清晰快捷的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依医学要求进行相应的穿刺操作,在限位头7左端面与患者穿刺点处的皮肤接触时,无法继续穿刺,穿刺的长度被固定,防止穿刺距离过远从而刺入眼球。本技术的限位座6与限位头7可采用透光材质,防止遮挡激光灯11照射出来的光。本技术的挡环13为橡胶材质,便于在针套2内移动。本技术的激光灯11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介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寻找穿刺点,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防止出现穿刺点偏移的情况发生,限定了穿刺的距离,防止穿刺距离过远从而对眼球造成损伤,降低了相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小的针尖角度,使针尖能够更省力的刺入骨壁中,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包括左右轴向的针芯(1)与针套(2),针芯(1)右端设有针座(3),针套(2)右端经连接座(4)连通有套座(5),其特征在于,针套(2)上同轴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可前后转动的限位座(6),限位座(6)开口向左且螺纹连接有左端伸出限位座(6)且中空的限位头(7),限位座(6)底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左窄右宽的扇形杆(8),扇形杆(8)可伸入限位头(7)内,限位头(7)内设有径向截面为半圆形且可与扇形杆(8)外缘面接触的固定环(9),套座(5)上端面上经固定座(10)设有激光灯(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包括左右轴向的针芯(1)与针套(2),针芯(1)右端设有针座(3),针套(2)右端经连接座(4)连通有套座(5),其特征在于,针套(2)上同轴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可前后转动的限位座(6),限位座(6)开口向左且螺纹连接有左端伸出限位座(6)且中空的限位头(7),限位座(6)底面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布且左窄右宽的扇形杆(8),扇形杆(8)可伸入限位头(7)内,限位头(7)内设有径向截面为半圆形且可与扇形杆(8)外缘面接触的固定环(9),套座(5)上端面上经固定座(10)设有激光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上颌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4)内开设有环形的挡槽(12),针芯(1)上设有可插入挡槽(12)内的挡环(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妍王莉汪岳叶琳王琼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