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185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包括支架、取片组件,取片组件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载片臂的第一提钩框架、具有第二载片臂的第二提钩框架,第一提钩框架与第二提钩框架能够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当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进行取片作业时,第一载片臂及第二载片臂能够分别支撑于翅片组件的长度两端,取片组件活动连接于支架上,以能够相对于支架的运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能够机械化地从冲床集料架处取出换热器翅片组件,而不对换热器翅片组件施加夹持力,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避免翅片的夹持损坏现象发生。

Heat exchanger fin taking device, heat exchanger fin trans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
技术介绍
铝箔经高速冲床冲压完成后,形成空调两器(冷凝器、蒸发器)翅片,翅片在冲床的集料架上竖直堆积到规定数量后需要使用长弯管进行初步固定,随后由操作人员将集料架上堆积的翅片取下并装车。现有的人工取片装车方式:由操作人员将完成初步固定的翅片向上托举约1.6米高,使翅片完全脱离冲床集料架料针,随后将翅片抱离冲床,将翅片放置于身旁的物料板上,重复该动作数十次即可完成一料架翅片的取片装车。目前人工取片装车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员工托举翅片重量大、高度高,每位操作人员每天需要托举翅片的重量超过2.5吨;(2)操作人员长期反复托举、抱起、移动翅片,对员工身体腰部、手臂、腿部等负担较大;(3)现有方式下操作人员存在较多的重体力动作,对操作人员的体力、精力消耗较大;(4)现有人工取料、装车方式耗时较多。基于前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机械化取片装置显得非常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能够机械化地从冲床集料架处取出换热器翅片组件,而不对换热器翅片组件施加夹持力,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避免翅片的夹持损坏现象发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包括支架、取片组件,所述取片组件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载片臂的第一提钩框架、具有第二载片臂的第二提钩框架,所述第一提钩框架与所述第二提钩框架能够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当所述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进行取片作业时,所述第一载片臂及第二载片臂能够分别支撑于翅片组件的长度两端,所述取片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的运动。优选地,所述取片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载体,所述第一提钩框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上,和/或,所述第二提钩框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上;和/或,所述第一载片臂和/或所述第二载片臂的承载翅片组件的一面设有漏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提钩框架还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提杆,两根所述第一提杆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载片臂连接,两根所述第一提杆的对应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臂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提钩框架还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提杆,两根所述第二提杆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载片臂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提杆的对应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驱动臂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臂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两根所述第一提杆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载片臂之间可拆卸连接;和/或,两根所述第二提杆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载片臂之间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驱动臂通过滑块导轨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驱动臂通过滑块导轨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安装载体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分别螺纹连接,以保证所述第一提钩框架及第二提钩框架能够相对靠近或者远离运动。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还包括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高度位置调整组件及水平位置调整组件,所述水平位置调整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水平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调整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的水平位置;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与所述取片组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和/或,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取片组件的高度位置。优选地,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还通过滑块导轨组件与所述水平位置调整组件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的第三丝杆,所述取片组件与所述第三丝杆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三丝杆驱动连接;和/或,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还通过滑块导轨组件与所述取片组件滑动连接;和/或,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载体,所述第二安装载体为桁架结构,所述第二安装载体的顶端设有联结板,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通过所述联结板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且与所述水平位置调整组件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包括取片装置,所述取片装置为上述的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第三安装载体以及处于其上的具有放置翅片组件的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载体之间设有翻转结构,所述翻转结构能够驱动所述放置台在与所述第三安装载体平行的翅片组件放置位置及与所述第三安装载体垂直的翅片组件翻转位置之间转换。优选地,所述放置台包括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垂直的第一侧壁组件、第二侧壁组件,所述第一侧壁组件与所述第二侧壁组件相对间隔设置且两者的间隙与所述底壁共同构成放置所述翅片组件的U形放置空间,所述第一侧壁组件与所述第二侧壁组件的间隙宽度可变;和/或,所述翻转结构包括连接部、驱动部、枢转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放置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枢转部用于与所述第三安装载体枢转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与第四驱动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翻转结构围绕其枢转部带动所述放置台翻转;和/或,所述第三安装载体朝向所述放置台的一侧设有垫块;和/或,还包括转运车,所述转运车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台的间隔宽度与所述放置台的宽度相匹配,当所述放置台处于所述翅片组件翻转位置时,所述放置台能够摆动进入所述第一支撑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台的间隔。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组件包括第一侧框架及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侧框架与所述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通过第一伸缩件与所述第一侧框架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组件包括第二侧框架及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侧框架与所述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通过第二伸缩件与所述第二侧框架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夹持板还通过第一线性导柱与所述第一侧框架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板还通过第二线性导柱与所述第二侧框架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换热器翅片转移设备,所述第一提钩框架与所述第二提钩框架分别通过第一载片臂、第二载片臂对冲床的集料架处的翅片组件由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此处的长度方向指的是单个冲压翅片的长度方向,一般来讲约有半米左右长)靠近所述翅片组件,并最终将翅片组件套装于所述第一载片臂、第二载片臂的承载平面上,此时翅片组件仅被放置于前述承载平面上,所述取片组件对所述翅片组件的施力仅为翅片组件的重力的反作用力,而不会对翅片组件形成夹持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夹持对翅片组件的潜在损害,而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的所述取片组件如一个提料篮一般将所述翅片组件由冲床集料架处转移至预设位置,例如工装车等运输部件上,从而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极大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0)、取片组件(120),所述取片组件(120)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载片臂(1211)的第一提钩框架(121)、具有第二载片臂(1221)的第二提钩框架(122),所述第一提钩框架(121)与所述第二提钩框架(122)能够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当所述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进行取片作业时,所述第一载片臂(1211)及第二载片臂(1221)能够分别支撑于翅片组件的长度两端,所述取片组件(120)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10)上,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110)的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0)、取片组件(120),所述取片组件(120)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载片臂(1211)的第一提钩框架(121)、具有第二载片臂(1221)的第二提钩框架(122),所述第一提钩框架(121)与所述第二提钩框架(122)能够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当所述换热器翅片取片装置进行取片作业时,所述第一载片臂(1211)及第二载片臂(1221)能够分别支撑于翅片组件的长度两端,所述取片组件(120)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10)上,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110)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组件(120)还包括第一安装载体(123),所述第一提钩框架(12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123)上,和/或,所述第二提钩框架(12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123)上;和/或,所述第一载片臂(1211)和/或所述第二载片臂(1221)的承载翅片组件的一面设有漏油槽(1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钩框架(121)还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提杆(1212),两根所述第一提杆(1212)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载片臂(1211)连接,两根所述第一提杆(1212)的对应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臂(1213)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1213)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123)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提钩框架(122)还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提杆(1222),两根所述第二提杆(1222)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载片臂(1221)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提杆(1222)的对应另一端分别与第二驱动臂(1223)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臂(1223)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123)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所述第一提杆(1212)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载片臂(1211)之间可拆卸连接;和/或,两根所述第二提杆(1222)的对应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载片臂(1221)之间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驱动臂(1213)通过滑块导轨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123)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驱动臂(1223)通过滑块导轨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载体(123)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安装载体(123)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241)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4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的第一丝杆(1242),所述第一丝杆(1242)与所述第一驱动臂(1213)、第二驱动臂(1223)分别螺纹连接,以保证所述第一提钩框架(121)及第二提钩框架(122)能够相对靠近或者远离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高度位置调整组件(130)及水平位置调整组件(140),所述水平位置调整组件(140)与所述支架(110)连接,所述水平位置调整组件(14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调整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130)的水平位置;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130)与所述取片组件(1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41)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4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的第二丝杆(142),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130)与所述第二丝杆(142)螺纹连接;和/或,所述高度位置调整组件(130)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取片组件(120)的高度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李平张鑫唐恒张毅何州平程林袁永章袁长锋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