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82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手环,提高充电通用性和可靠性,且不会增大手环主体的体积,满足智能手环小型化设计需求。所述智能手环包括腕带和手环主体,手环主体包括壳体、手环充电结构和表耳,表耳于壳体外部固连于壳体,手环充电结构包括电路板、电导通件和USB充电接口,电路板固设在壳体内,电导通件的第一端与电路板上的充电端子电导通,第二端与USB充电接口电导通,USB充电接口设置在第一表耳内,第一表耳上对应设有用于露出USB充电接口的开口,开口被腕带端部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电通用性强,且USB充电接口隐藏设置,可靠性高,不易损坏。

A kind of intelligent Brace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智能手环,尤其是一种提高充电通用性和可靠性的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环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同时对手环的方便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智能手环通常都存在着充电的特殊性,其中大部分手环采用充电柱和与其配套的充电底座配合充电,充电柱设置在手环主体上,具有充电柱结构的手环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充电底座需要与其配套,不能通用。为提高智能手环充电的通用性,即采用普通手机充电线或数据线即可充电,有的智能手环上设置USB充电接口进行充电,然而,现有技术中,智能手环的USB充电接口通常裸露设置在手环主体的下壳上,在进行拉拔耐久测试或盐雾等可靠性实验时,USB充电接口裸露会使其功能受到影响,且手环主体本身体积较小,下壳空间有限,在其上设置USB充电接口,难免会增大下壳的体积,从而增大手环主体的体积和重量,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手环,提高充电通用性和可靠性,且不会增大手环主体的体积,满足智能手环小型化设计需求。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手环,包括腕带和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包括壳体、手环充电结构、表耳,所述表耳位于所述壳体外部且与所述壳体固连为一体,同时所述表耳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腕带;所述手环充电结构包括电路板、电导通件和USB充电接口,所述电路板固设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导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充电端子电导通,第二端与所述USB充电接口电导通,所述USB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表耳内,所述表耳上对应设有用于露出所述USB充电接口的开口,且所述开口被所述腕带的端部覆盖。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腕带所在侧。所述表耳上形成有多个卡槽部,所述腕带端部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对应设有凸出部,所述表耳过盈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卡槽部与所述凸出部卡接。所述表耳的插设端上形成有导向斜面。所述壳体包括中壳和下壳,所述中壳位于所述下壳内部并与所述下壳固连为一体,所述表耳与所述下壳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所述电路板固设在所述中壳内部。所述中壳、所述电导通件、所述USB充电接口和所述下壳双色注塑为一体,所述电导通件的第一端夹设在所述中壳和所述下壳主体之间,所述中壳上形成有用于露出所述电导通件的第一端的通孔,所述电导通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表耳内。所述USB充电接口为microUSB充电接口。所述电导通件为金属弹片,其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充电端子接触导通,第二端与所述USB充电接口接触导通。所述电导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充电端子焊接,第二端与所述USB充电接口焊接。所述腕带为两段式腕带或一体式腕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充电结构的充电接口采用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属于标准通用接口,使用常用的手机数据线或手环普通充电线插入USB充电接口中就可对手环进行充电,通用性强;2、USB充电接口设置在智能手环本身所具有的表耳内,合理地利用了表耳内部闲置空间,在表耳上对应形成开口以露出USB充电接口方便插线充电即可,不会加大手环主体的体积,满足智能手环小型化设计需求;3、USB充电接口设置在表耳内,表耳上仅设置开口以露出USB充电接口,而不充电时表耳上的开口被腕带端部覆盖,则USB充电接口在手环上隐藏式设置,相比现有弹片充电暴露设置,可靠性高,不易损坏;4、本技术智能手环的充电结构相比现有充电柱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手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手环的手环主体和腕带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手环的手环主体省略上壳及屏幕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手环中电导通件与电路板及USB充电接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I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手环中电导通件与电路板及USB充电接口的连接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7为图6的I部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智能手环,包括腕带200和手环主体100,手环主体100包括壳体A、手环充电结构130、表耳,当然,还包括上壳160和屏幕170,其同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省略描述;本实施例中以双表耳智能手环为例,即表耳包括第一表耳140和第二表耳150,第一表耳140和第二表耳150位于手环主体100的相对两端上,并均于壳体的外部与壳体A固连为一体,同时,本实施例中腕带200为两段式腕带,第一表耳140与其中一段腕带的一端部可拆卸连接,第二表耳150与另一段腕带的另一端部可拆卸连接,以便将手环主体100和腕带200连接为一体,形成整体手环结构,当然,腕带200也可以为一体式腕带,表耳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如图2至图7所示,手环充电结构130包括电路板131、电导通件132和USB充电接口133,电路板131固设在壳体A内部,电导通件132的第一端与电路板131上的充电端子1311电导通,第二端与USB充电接口133电导通,USB充电接口133设置在第一表耳140内,第一表耳140上对应设有用于露出USB充电接口133的开口141,开口141隐藏于安装槽210内,如图1所示。采用USB充电接口133通过电导通件132与电路板131导电连接,USB充电接口230属于标准通用接口,比如Type-A接口、Type-C接口、MiniUSB接口等,当需要充电时,只需将手环主体100从腕带200上拆卸下来,使用相匹配的手机数据线或手环普通充电线插入USB充电接口中就可对智能手环进行充电,通用性强,且操作方便,用户体验好;且USB充电接口133设置在第一表耳140内,表耳为智能手环本身所具有的结构部件,本实施例充电结构合理利用了表耳内部闲置空间,在第一表耳140上对应形成开口141以露出USB充电接口133方便插线充电即可,不会加大手环主体100的体积,满足智能手环小型化设计要求,用户体验良好;第一表耳140上的开口141由腕带的端部覆盖隐藏,则USB充电接口133既在第一表耳140内隐藏式设置,在整个手环上也是隐藏式设置,相比现有弹片充电暴露设置,可靠性高,不易损坏。进一步地,开口141朝向所述腕带所在侧,便于由腕带200的端部覆盖隐藏,进一步提高了USB充电接口133的隐蔽性,且方便USB充电接口133和充电线的插接配合。由于手环充电频率较高,为方便手环主体100的拆卸,尤其是便于USB充电接口133所在的第一表耳140拆离腕带200,第一表耳140上形成有多个卡槽部142,腕带200端部形成有安装槽210,安装槽210内对应设有凸出部(视角原因,图中未示出),第一表耳140过盈插设于安装槽210内且卡槽部142与凸出部卡接。因为腕带200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环,包括腕带和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包括壳体、手环充电结构、表耳,所述表耳位于所述壳体外部且与所述壳体固连为一体,同时所述表耳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充电结构包括电路板、电导通件和USB充电接口,所述电路板固设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导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充电端子电导通,第二端与所述USB充电接口电导通,所述USB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表耳内,所述表耳上对应设有用于露出所述USB充电接口的开口,且所述开口被所述腕带的端部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环,包括腕带和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包括壳体、手环充电结构、表耳,所述表耳位于所述壳体外部且与所述壳体固连为一体,同时所述表耳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充电结构包括电路板、电导通件和USB充电接口,所述电路板固设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导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充电端子电导通,第二端与所述USB充电接口电导通,所述USB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表耳内,所述表耳上对应设有用于露出所述USB充电接口的开口,且所述开口被所述腕带的端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腕带所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耳上形成有多个卡槽部,所述腕带端部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对应设有凸出部,所述表耳过盈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卡槽部与所述凸出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耳的插设端上形成有导向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冉令鹏李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