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棒线材轧制工艺流程一般为连铸工序生产切割后的连铸坯由输送辊道送至轧机进行轧制。但是,在输送过程中,连铸坯表面温度会出现损耗,这种温度损耗使得连铸坯头尾形成较大温差,这种温差将直接影响后续轧制生产的棒线材通条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旨在解决铸坯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温度损耗影响棒线材通条性能的稳定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包括补热工序、轧制工序,补热工序对由连铸生产的连铸坯进行补温,补温后连铸坯的首尾温差小于3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补热工序对连铸坯的补热段进行补温,补热段的长度占连铸坯总长的1/3,补热段的一端为连铸坯的头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补热工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检测连铸坯表面温度,得到连铸坯沿长度方向的温度曲线,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 ...
【技术保护点】
1.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补热工序,对由连铸生产出的连铸坯进行补温,补温后连铸坯的首尾温差小于30℃;/n轧制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补热工序,对由连铸生产出的连铸坯进行补温,补温后连铸坯的首尾温差小于30℃;
轧制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热工序对连铸坯的补热段进行补温,所述补热段的长度占连铸坯总长的1/3,所述补热段的一端为连铸坯的头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热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检测连铸坯表面温度,得到所述连铸坯沿长度方向的温度曲线,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得到连铸坯需要加热到的设定温度;
步骤2、检测所述补热段远离头部的端部是否到达调温模块,若达到调温模块,则控制模块控制调温模块对连铸坯进行补温;
步骤3、检测头部是否送出调温模块,若送出调温模块,则结束补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线材的补热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调温模块对连铸坯进行补温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调温模块对连铸坯的补热段进行加热;
步骤(2)、检测所述补热段运送出调温模块的送出温度,并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劭,陈文勇,张剑,李亚彦,张海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