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61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它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养殖箱和盖板,且盖板与养殖箱的顶部开口处相隔一定的间隙距离,所述养殖箱的一端外侧设有料斗并经若干导料管与养殖箱内连通;所述养殖箱的内腔从上至下均匀分布若干隔离网板并经转轴与养殖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每块隔离网板的其中一端转轴伸出养殖箱的侧壁外并设有销孔,且当隔离网板水平放置时销孔的轴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养殖箱的一侧壁外侧面上安装有若干固定座用于竖直插装销钉;它采用在养殖箱外侧设置销钉与转轴上销孔配装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隔离网板翻转结构复杂的缺陷,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它广泛适用于各种水产养殖配套使用。

An aquacultur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设备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设备。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传统的水产养殖大多在天然的水域里,一般限定在有江河的地方才能进行水产养殖,也有采用砖块搭建或者混泥土筑成养殖池,这样耗费材料多,成本高,且不便于拆除。目前,很多农场或家庭直接采用箱体在室内养殖虾、牡蛎等水产品,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箱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移动方便,但也普遍存在养殖区域有限,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申请号201721415696X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它采用设置三层隔离网板的结构分别养殖水产品,能增大养殖区域面积,有效提高养殖效率和收益,但存在三层隔离网板翻转固定结构复杂,因采用养殖箱相对两侧内壁设置固定板和调节螺栓配合实现对隔离网板进行紧固或松开,每次翻转时均需拧松两侧的螺栓,造成操作不便,费时费力,并且安装麻烦,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它采用在养殖箱外侧设置销钉与转轴上销孔配装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隔离网板翻转结构复杂的缺陷,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它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养殖箱和盖板,所述盖板位于养殖箱的顶部开口处上方并相隔一定的间隙距离,所述养殖箱的一端外侧设有料斗并经若干导料管与养殖箱内连通;所述养殖箱的内腔从上至下均匀分布若干隔离网板,所述每块隔离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并与养殖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每块隔离网板的其中一端转轴伸出养殖箱的侧壁外并连接有手柄,位于养殖箱侧壁外与手柄之间的转轴上设有销孔,且当隔离网板水平放置时销孔的轴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养殖箱的一侧壁外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与若干隔离网板中转轴对应设置的若干固定座,且若干固定座上分别设有通孔用于竖直插装销钉。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若干固定座分别位于相应隔离网板中伸出养殖箱侧壁外一端转轴的上方。所述养殖箱的底端呈锥状且其底面中心设有带密封门的出料口。所述养殖箱的一侧壁上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料斗的底部中心设有分料锥筒,且分料锥筒与料斗壁之间形成若干送料通道并经若干导料管与养殖箱内连通。所述养殖箱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与若干隔离网板对应分布的若干导料管,所述若干导料管的输入端与若干送料通道分别对应连接,且若干导料管的输出端贯穿养殖箱侧壁并分别位于相应的隔离网板的上方。所述隔离网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Ⅰ)本技术采用隔离网板伸出养殖箱侧壁外的转轴上设有销孔与养殖箱外侧设置的销钉配装,当销钉插装至销孔内,可使隔离网板保持水平状态适合养殖水产品,当拨出销钉,经驱动转轴运转实现隔离网板翻转,便于集中收捕水产品,相比现有技术操作过程简单、快捷,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Ⅱ)本技术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养殖箱和盖板,且盖板与养殖箱的顶部开口处相隔一定的间隙距离,便于为水产品的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采用透明材料可改善和增强光照效果,从而增强水体中的溶氧含量,并利用光线中的紫外线抑制水体中有害病菌的繁殖,有利于促进水产品的快速、正常生长;(Ⅲ)本技术采用养殖箱的内腔从上至下均匀分布若干隔离网板,每层隔离网板均可养殖水产品,从而增大了养殖区域面积,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有利于保障养殖户的收益;(Ⅳ)本技术采用每块隔离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经手柄驱动转轴运转可实现隔离网板绕转轴中心线翻转,可使隔离网板上的水产品快速翻落至养殖箱底部的出料口处,从而方便水产品的集中处理,与传统方式采用手工操作渔网捕捞水产品相比,操作更简单、快捷、方便;(Ⅴ)本技术采用在养殖箱外侧设置销钉与转轴上销孔配装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隔离网板翻转结构复杂的缺陷,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水产养殖配套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隔离网板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养殖箱,11-出料口,12-进水管,2-料斗,21-分料锥筒,22-送料通道,3-导料管,4-盖板,5-隔离网板,51-转轴,511-销孔,52-手柄,6-销钉,7-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它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养殖箱1和盖板4,所述盖板4位于养殖箱1的顶部开口处上方并相隔一定的间隙距离,所述养殖箱1的一端外侧设有料斗2并经若干导料管3与养殖箱1内连通;所述养殖箱1的内腔从上至下均匀分布若干隔离网板5,所述每块隔离网板5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51并与养殖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每块隔离网板5的其中一端转轴51伸出养殖箱1的侧壁外并连接有手柄52,位于养殖箱1侧壁外与手柄52之间的转轴51上设有销孔511,且当隔离网板5水平放置时销孔511的轴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养殖箱1的一侧壁外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与若干隔离网板5中转轴51对应设置的若干固定座7,且若干固定座7上分别设有通孔用于竖直插装销钉6。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中料斗2的底部中心设有分料锥筒21,且分料锥筒21与料斗壁之间形成若干送料通道22并经若干导料管3与养殖箱1内连通,所述养殖箱1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与若干隔离网板5对应分布的若干导料管3,所述若干导料管3的输入端与若干送料通道22分别对应连接,且若干导料管3的输出端贯穿养殖箱1侧壁并分别位于相应的隔离网板5的上方;通过在料斗2的底部中心设有分料锥筒21并与料斗壁之间形成若干送料通道22,当水产饲料从料斗2落下由分料锥筒21均匀分布进入送料通道22,并经导料管3输送至各养殖层,能有效保障各养殖层的水产品均能充分接受饲料喂养,从而实现正常生长,有利于保障水产品养殖的收益。参考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若干固定座7分别位于相应隔离网板5中伸出养殖箱1侧壁外一端转轴51的上方,方便销钉的插装定位;平常养殖时,经手柄52驱动转轴51运转使隔离网板5处于水平状态,再由销钉6穿过固定座7的通孔并插装至转轴51的销孔511内,可实现隔离网板5保持水平状态不动,从而适合养殖水产品;当需要收捕水产品时,先拨出销钉6,随后转动手柄52使转轴51运转实现翻转隔离网板5,即可使隔离网板5上的水产品翻落至养殖箱1底部出料口集中处理,整体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养殖箱1的底端呈锥状且其底面中心设有带密封门的出料口11,采用锥状结构方便养殖箱1内的水产品和水等物料快速排出,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养殖箱(1)和盖板(4),所述盖板(4)位于养殖箱(1)的顶部开口处上方并相隔一定的间隙距离,所述养殖箱(1)的一端外侧设有料斗(2)并经若干导料管(3)与养殖箱(1)内连通;所述养殖箱(1)的内腔从上至下均匀分布若干隔离网板(5),所述每块隔离网板(5)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51)并与养殖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每块隔离网板(5)的其中一端转轴(51)伸出养殖箱(1)的侧壁外并连接有手柄(52),位于养殖箱(1)侧壁外与手柄(52)之间的转轴(51)上设有销孔(511),且当隔离网板(5)水平放置时销孔(511)的轴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养殖箱(1)的一侧壁外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与若干隔离网板(5)中转轴(51)对应设置的若干固定座(7),且若干固定座(7)上分别设有通孔用于竖直插装销钉(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养殖箱(1)和盖板(4),所述盖板(4)位于养殖箱(1)的顶部开口处上方并相隔一定的间隙距离,所述养殖箱(1)的一端外侧设有料斗(2)并经若干导料管(3)与养殖箱(1)内连通;所述养殖箱(1)的内腔从上至下均匀分布若干隔离网板(5),所述每块隔离网板(5)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51)并与养殖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每块隔离网板(5)的其中一端转轴(51)伸出养殖箱(1)的侧壁外并连接有手柄(52),位于养殖箱(1)侧壁外与手柄(52)之间的转轴(51)上设有销孔(511),且当隔离网板(5)水平放置时销孔(511)的轴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养殖箱(1)的一侧壁外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与若干隔离网板(5)中转轴(51)对应设置的若干固定座(7),且若干固定座(7)上分别设有通孔用于竖直插装销钉(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固定座(7)分别位于相应隔离网板(5)中伸出养殖箱(1)侧壁外一端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苏仙区东江生态农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