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56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包括多功能管本体,所述多功能管本体的表面设置有主套囊、高位套囊与环形套囊,所述主套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主套囊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多功能管本体相连接,所述高位套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高位套囊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多功能管本体相连接,所述环形套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任一侧支气管的双侧肺野分别通气,同时提供良好的吸痰处理可能,固定方式简便牢靠,即使右上肺开口解剖异常的病人也能够实现封堵或通气,简化了任意一侧单肺通气实现的可能,提高医疗效率,兼顾不同解剖结构的各类人群,减少医疗材料的浪费。

A new type of multifunctional tube for bronchial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
技术介绍
现如今,单侧支气管通气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胸科手术、心脏外科房颤消融手术以及左心耳切除手术、呼吸科单侧肺灌洗手术等,单侧支气管通气技术,主要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管等实现。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1.现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支气管封堵管必须在插入指定肺,如果左、右侧插入反向或手术同时牵涉两肺的分别单侧通气,术中必然要进行调整,而术中可能因为手术操作后出现肺野血液、粘液浸润,纤支镜视野模糊,调整严重受限;2.现有支气管封堵管吸痰困难;3.对于右上肺开口较高及右上肺极高至平行于气管隆突的情况,现有技术尚缺乏简便解决办法;4.现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管的固定后,可能因手术导致移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包括多功能管本体,所述多功能管本体的表面设置有主套囊、高位套囊与环形套囊,所述主套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主套囊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多功能管本体相连接,所述高位套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高位套囊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多功能管本体相连接,所述环形套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且环形套囊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多功能管本体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多功能管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管末端,且管末端呈倾斜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主套囊的一端固定于管末端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高位套囊的一端固定于管末端的表面,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环形套囊的一端固定于管末端的表面。优选的,所述多功能管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管尖端,所述管尖端的表面开设有缺口。优选的,所述多功能管本体的表面套接有环形螺扣,且多功能管本体通过环形螺扣与气管导管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环形螺扣的内腔设置有导轨,且多功能管本体位于导轨内,所述导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轨固定于环形螺扣的内侧壁。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任一侧支气管的双侧肺野分别通气,同时提供良好的吸痰处理可能,固定方式简便牢靠,即使右上肺开口解剖异常的病人也能够实现封堵或通气,简化了任意一侧单肺通气实现的可能,提高医疗效率,兼顾不同解剖结构的各类人群,减少医疗材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中环形套囊充气后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中高位套囊充气后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中环形螺扣的剖视图。图例说明:1、多功能管本体;2、管末端;3、管尖端;4、主套囊;5、高位套囊;6、环形套囊;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缺口;11、环形螺扣;12、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包括多功能管本体1,多功能管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主套囊4、高位套囊5与环形套囊6,主套囊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且主套囊4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高位套囊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8,且高位套囊5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环形套囊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9,且环形套囊6通过第三连接管9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该多功能能够在任意一侧主支气管实现左侧或右侧肺的通气,而不需要术中位置调整,支气管封堵管套囊位于管腔内壁,气体抽出后可方便吸痰管置入,不影响吸痰。多功能管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管末端2,且管末端2呈倾斜状态,第一连接管7远离主套囊4的一端固定于管末端2的表面,第二连接管8远离高位套囊5的一端固定于管末端2的表面,第三连接管9远离环形套囊6的一端固定于管末端2的表面,多功能管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管尖端3,管尖端3的表面开设有缺口10,环形套囊6及高位套囊5兼顾了右上肺开口较高及右上肺极高至平行于气管隆突的情况,实现各种特殊解剖结构的右上肺通气或封堵。多功能管本体1的表面套接有环形螺扣11,且多功能管本体1通过环形螺扣11与气管导管相连接,环形螺扣11的内腔设置有导轨12,且多功能管本体1位于导轨12内,导轨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轨12固定于环形螺扣11的内侧壁,环形套囊6及环形螺扣11的双重固定,提供了术中位置的稳定性,四个导轨12可根据方向需要选择不同的导轨12进入,特别需要依靠高位套囊5进行特制高位的右主支气管封堵时,通过向一个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进入,可让高位套囊5更方便封堵右支气管。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时,可以实现任一侧支气管的双侧肺野分别通气,同时提供良好的吸痰处理可能,固定方式简便牢靠,即使右上肺开口解剖异常的病人也能够实现封堵或通气,简化了任意一侧单肺通气实现的可能,提高医疗效率,兼顾不同解剖结构的各类人群,减少医疗材料的浪费,同时,在环形螺扣11内设置有四个导轨12,四个导轨12可根据方向需要选择不同的导轨12进入,特别需要依靠高位套囊5进行特制高位的右主支气管封堵时,通过向一个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进入,可让高位套囊5更方便封堵右支气管。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包括多功能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管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主套囊(4)、高位套囊(5)与环形套囊(6),所述主套囊(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且主套囊(4)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所述高位套囊(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8),且高位套囊(5)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所述环形套囊(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9),且环形套囊(6)通过第三连接管(9)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包括多功能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管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主套囊(4)、高位套囊(5)与环形套囊(6),所述主套囊(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且主套囊(4)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所述高位套囊(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8),且高位套囊(5)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所述环形套囊(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9),且环形套囊(6)通过第三连接管(9)与多功能管本体(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管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管末端(2),且管末端(2)呈倾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通气封堵多功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7)远离主套囊(4)的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凯孙晓迪吴君蓓张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