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肾内科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肾内科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灌肠疗法是以中药药液或掺入散剂灌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现有的灌肠插管一般设置成外表光滑的圆柱状,以便插入肛门中,使用时在灌肠插管的外周涂抹润滑液,增加润滑效果,但由于灌肠插管外周光滑,润滑液进入褶皱的直肠内壁容易使灌肠插管外周与直肠内壁贴合,直肠内壁对灌肠插管形成吸附力,灌肠插管难以插入肛门内,灌肠插管长时间插入肛门内润滑液失效或流失,导致灌肠插管外周润滑效果降低,现有的灌肠插管仅能够从端部添加润滑液,从而导致灌肠插管外周的后侧无法润滑,灌肠插管取出操作困难;灌肠过程中,随时间流失,灌肠药剂药效降低,最好更换新的灌肠药剂,以保证灌肠药剂的药效,从而缩短灌肠时间,为减少灌肠插管插入肛门的次数,减少患者的痛苦,一般采用抽出的办法将直肠内的药剂吸出,但为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吸出负压不易过大,药剂吸出管经常被方便块堵塞,从而影响药剂的吸出,导致灌肠药剂无法更换,使更长时间延长,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故,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肾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肾内科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内管(1)外周的左端固定套装锥形管(2),锥形管(2)的内周与内管(1)的外周形成密封的润滑液腔(3),锥形管(2)的外周均匀开设数个圆周分布的球形透槽(4),球形透槽(4)内分别活动安装球体(5),球体(5)仅能够在球形透槽(4)内转动,球体(5)的表面与球形透槽(4)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内管(1)外周的中部固定套装管状的手柄(6),内管(1)的一侧设有润滑液管(7),润滑液管(7)的左端穿过手柄(6)、锥形管(2)的侧壁与润滑液腔(3)相连通,润滑液管(7)的右端通过第一液泵(8)与润滑液灌(9)相连通;内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肾内科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内管(1)外周的左端固定套装锥形管(2),锥形管(2)的内周与内管(1)的外周形成密封的润滑液腔(3),锥形管(2)的外周均匀开设数个圆周分布的球形透槽(4),球形透槽(4)内分别活动安装球体(5),球体(5)仅能够在球形透槽(4)内转动,球体(5)的表面与球形透槽(4)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内管(1)外周的中部固定套装管状的手柄(6),内管(1)的一侧设有润滑液管(7),润滑液管(7)的左端穿过手柄(6)、锥形管(2)的侧壁与润滑液腔(3)相连通,润滑液管(7)的右端通过第一液泵(8)与润滑液灌(9)相连通;内管(1)左端的内周固定连接网孔板(14)的外周,网孔板(14)的中间开设第一方孔透槽(15),第一方孔透槽(15)内活动安装第一方杆(16),第一方杆(16)仅能够在第一方孔透槽(15)内左右移动,第一方杆(16)的左端固定连接活塞(17)的右侧,活塞(17)的外周与内管(1)的内周滑动接触配合,内管(1)的右部内设有同轴的第一斜齿轮(18),第一斜齿轮(18)的中间开设第二方孔透槽(19),第一方孔透槽(19)内活动安装第二方杆(20),第二方杆(20)的左端与第一方杆(16)的右端轴承连接,第一斜齿轮(18)的右侧轴承连接套装于第二方杆(20)外周的圆环(21)的左侧,圆环(21)与内管(1)固定连接,内管(1)外周的一侧固定安装电机(22),电机(22)的转轴穿过内管(1)外周的预留孔位于内管(1)内并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23),第二斜齿轮(23)与第一斜齿轮(18)啮合配合,第二方杆(20)外周的左端固定安装数个动破碎刀(24),内管(1)的内周对应动破碎刀(24)固定安装数个定破碎刀(25),内管(1)右端的圆孔内活动安装插杆(26),插杆(26)的左端与第二方杆(20)的右端轴承连接,内管(1)的右端固定安装套装于插杆(26)外周的密封圈(27),插杆(26)的右端轴承连接螺栓(80)的左端,螺栓(80)的外周螺纹配合安装螺母(29),螺母(29)与内管(1)固定连接,内管(1)外周的右端固定安装两个阀门(28),阀门(28)的一端分别与内管(1)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灌肠式渗透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6)与锥形管(2)之间设有套装于内管(1)外周的环形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