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透气防护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透气防护服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在易感染人群以及在特殊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人员,由于经常接触到污染的物品和空气,为了自身健康及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需要密切接触一些传染病人或传染动物,目前的防护措施是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等,但对于传染性强的疾病,如埃博拉、禽流感、出血热、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等一些高危险性的致病生物患者或动物时,常常因为防护不当,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非常高。防护服的密封性要求高,人们穿上后排出的汗水无法蒸发掉,因此内衣全部被汗水湿透,同时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强度大,体能消耗非常大,这样的防护服不仅着装复杂,穿上很不舒服,还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如湿疹、痱子以及其他皮肤疾病;并且,防护服极高的密封性导致人体体温无法正常散出,防护服内温度聚集、导致内部温度极高,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医护人员发热、窒息等。现有具有透气功能的防护服安全性能低,容易被外界气体入侵至防护服内,且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透气防护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六层面料结构以及同轴管(7);所述六层面料结构从人体表面向外依次为功能面料层(1)、第一缓冲保温层(2)、气囊层(3)、防护层(4)、第二缓冲保温层(5)、防水隔热层(6);所述同轴管(7)一端设置在所述功能面料层(1)内,另一端依次穿过功能面料层(1)、第一缓冲保温层(2)、气囊层(3)、防护层(4)、第二缓冲保温层(5)、防水隔热层(6)且端部露出所述防水隔热层(6);/n所述同轴管(7)为正方形管,包括内管(71)、中管(72)与外管(73),所述内管(71)、中管(72)与外管(73)的中线均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内管(7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透气防护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六层面料结构以及同轴管(7);所述六层面料结构从人体表面向外依次为功能面料层(1)、第一缓冲保温层(2)、气囊层(3)、防护层(4)、第二缓冲保温层(5)、防水隔热层(6);所述同轴管(7)一端设置在所述功能面料层(1)内,另一端依次穿过功能面料层(1)、第一缓冲保温层(2)、气囊层(3)、防护层(4)、第二缓冲保温层(5)、防水隔热层(6)且端部露出所述防水隔热层(6);
所述同轴管(7)为正方形管,包括内管(71)、中管(72)与外管(73),所述内管(71)、中管(72)与外管(73)的中线均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内管(71)、中管(72)与外管(73)露出所述防水隔热层(6)端部呈阶梯形降低且所述内管(71)端口位置设置单向排气阀(711);所述中管(72)端口位置到与所述防水隔热层(6)的端面平齐位置设置吸附海绵层(721),所述内管(71)内部设置管口开关(722),所述管口开关(722)的顶部端面与所述吸附海绵层(721)的底部端面共面;所述中管(72)内、所述吸附海绵层(721)下方设置方形堵块(723)且所述方形堵块(723)顶部端面与所述管口开关(722)底部端面共面,所述方形堵块(723)对应所述管口开关(722)设置方形通孔;所述中管(72)靠近所述功能面料层(1)的端口设置活性炭层(724);所述外管(73)由第一方形外管(731)与第二方形外管(732)、第三方形外管(733)组成,所述第一方形外管(731)、第二方形外管(732)、第三方形外管(733)均为凹形管且它们的内壁紧靠所述中管(72)的外壁,所述第一方形外管(731)与第二方形外管(732)露出所述防水隔热层(6)一端端口平齐,所述第一方形外管(731)另一端端口设置在所述气囊层(3)内、与所述第三方形外管(733)的一端端口平齐,所述第二方形外管(732)另一端端口设置在所述防护层(4)内,所述第三方形外管(733)另一端端口设置在所述功能面料层(1)内;所述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