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15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工装上模以及固定工装下模,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可移动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外部按压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下模上设置有限位装置以及预紧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预紧装置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所提供的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通过弹簧产生的预紧力压紧方壳电芯及电芯隔离套来实现两者的固定,能够控制每个方壳电芯以及电芯隔离套组合成的电芯小总成厚度,以及保证其厚度一致性,整个工装仅需要将电芯以及电芯隔离套嵌套放置在固定工装上,进行压紧固定就能完成,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A kind of fixed tooling for controlling the thickness of Uvg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
技术介绍
UV胶又称光敏胶、紫外光固化胶,UV胶是一种必须通过紫外线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它可以作为粘接剂使用,UV胶固化原理是UV固化材料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目前,在动力电池方壳电芯模组成组过程中,通常是利用预紧力进行固定,并在电芯隔离套与电芯之间使用橡胶垫吸收公差,此种方式安装困难,同时也导致吸收方形电芯厚度不可控,在同日申请的专利一种电池模组中,提供了一种使用UV胶固定电芯隔离套与电芯的技术方案,但目前并没有一种固化电芯隔离套上UV胶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操作简单,能够高迅速完成电芯隔离套上UV胶的固化,并且能够控制每个方壳电芯以及电芯隔离套组合成的电芯小总成厚度,以及保证其厚度一致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工装上模以及固定工装下模,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可移动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外部按压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下模上设置有限位块以及预紧装置,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预紧装置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工装下模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半部分为连接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通过连接孔与连接部分可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工装上模设置有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限位块外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采用透光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工装下模与所述限位块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透光开口。进一步的,所述预紧装置包括弹性支撑件以及支撑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预紧装置在未发生弹性形变前与略高于所述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工装上模设置有限位装置。本技术提供所提供的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通过弹簧产生的预紧力压紧方壳电芯及电芯隔离套来实现两者的固定,能够确保电方壳电芯以及电芯隔离套组合成的电芯小总成厚度一致性,并且通过预紧力大小对UV胶的厚度进行控制,整个工装仅需要将方壳电芯以及电芯隔离套嵌套放置在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上,进行压紧固定就能完成,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主视图。图2为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爆炸图。图3为为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下模示意图。图4为为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上模示意图。其中,1为固定工装上模,2为电芯,3为电芯隔离套,4为下模限位块,5为固定工装下模,6为弹性装置,11为UV胶压块,12为上模限位装置,51为支撑杆,52为下模透光开口,61为弹性支撑件,62为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若有“上”、“下”、“左”、“右”等描述方向或是位置关系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方便对附图的说明,并不限制本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器件或装置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向或是位置进行装配。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工装上模(1)以及固定工装下模(5),固定工装上模(1)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5)相互配合,固定工装上模(1)固定工装下模(5)可移动连接,固定工装上模(1)与外部按压装置连接,固定工装下模(5)上设置有限位块(4)以及预紧装置(6),限位块(4)设置在弹性装置(6)的两侧。进一步的,固定工装下模(5)上设置有支撑杆(51),支撑杆(51)上半部分为连接部分。进一步的,固定工装上模(1)与支撑杆(5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进一步的,固定工装上模(1)设有UV胶固定压块(11)。进一步的,固定工装上模(1)与固定工装下模(5)通过连接孔与连接部分可移动连接。进一步的,支撑杆(51)设置于限位块(4)外围。进一步的,限位块(4)采用透光材料制成。进一步的,固定工装下模(5)与限位块(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透光开口(52)。进一步的,预紧装置(6)包括弹性支撑件(61)以及支撑板(62)。进一步的,支撑板(62)通过弹性支撑件(61)与固定工装下模(5)连接。进一步的,预紧装置(6)在未发生弹性形变前与略高于限位装置(5)。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固定工装上模(1)以及固定工装下模(5)圆角矩形,固定工装下模(5)四个顶点位置分别设置有四根支撑杆(51),支撑杆(51)上半部分为连接连接部分,固定工装上模(1)的四个顶点位置处同样设置有四个连接孔,固定工装上模(1)与固定工装下模(5)通过四根支撑杆(51)以及四个连接孔连接,连接部分的直径略小于连接孔的直径,确保固定工装上模(1)可沿支撑杆(51)上下移动。固定工装下模(5)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预紧装置(6),整个预紧装置(6)由弹性支撑件(61)以及方形支撑板(62)组成,弹性支撑件(61)连接支撑板(62)以及固定工装下模(5),保证支撑板(62)在受到向固定工装下模(5)方向的应力时能够向下移动。预紧装置(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4),用于支撑电芯隔离套以及电芯组成的小总成,左右两侧的限位块(4)置高度相同,确保小总成放置在限位块(4)上后出于水平状态。固定工装下模(5)与限位块(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透光开口(52),预紧装置(6)两侧的限位块(4)均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玻璃透光材质,由于电芯隔离套以及限位块(4)均使用可透光材料制成,可以使用紫外光从透光开口(52)处向固定工装上模(1)方向照射,可以加速UV胶固化。限位块(4)的高度略低于预紧装置(6)的高度,在电芯以及电芯隔离套组成的小总成放置在限位块(4)上时,预紧装置(6)顶住电芯,防止电芯因自身重量下压涂覆在电芯隔离套上的UV胶,导致UV胶厚度不一致,在进行电芯以及电芯隔离套工装时,预紧装置(6)受到朝向固定工装下模(2)的压力,弹簧(61)逐渐压缩,对电芯的支撑力逐渐增大,最终与电芯受到的压力平衡,弹簧(61)停止压缩,电芯与电芯隔离套间的距离固定,进而固定小总成厚度。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并不意味着本技术仅有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任何与本技术技术原理相同,仅通过简单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工装上模以及固定工装下模,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可移动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外部按压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下模上设置有限位块以及预紧装置,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预紧装置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工装上模以及固定工装下模,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可移动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外部按压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工装下模上设置有限位块以及预紧装置,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预紧装置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半部分为连接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上模与所述固定工装下模通过连接孔与连接部分可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UV胶厚度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冠宇席兵荣邱强亿罗功波程志刚彭云庭魏瑞洪王明旺王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