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置式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13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置式空调机,其主机体10的上面板16上安装有加强肋槽32支持马达17驱动涡轮风扇18。在上面板16的内表面31上,配置包括聚氨酯泡沫的吸音材料41的整流板40,其平坦的下表面43区划出风路55。吸音材料41可以吸收马达运转时发出的噪音等,从而降低噪音。(*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顶置式空调机。顶置式空调机是一种相当实用的空调装置。这种空调机通常由主机体以及装饰面板构成。主机体由包括四边形箱状外围包装壳和配置在内的马达、风扇、热交换器以及防止水滴下的排水盘等装置组成。这种主机体被安装于天花板顶棚内。装饰面板由空气吸入口及空气吹出口组成,从主机体下方的室内安装。主机体的内部设有风路,在其中间配置有由风扇、马达等组成的送风机。从下表面中央部的空气吸入口风路将空气向上吸入,再由风扇改变空气的流向直至下表面周边部的空气吹出口的折回状设置的风路,同时驱动风扇工作的马达固定于主机体外包装壳的上面板上。但是马达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音,电磁音与上面板共振产生强大的噪音,而且被风扇所吸的空气与外包装壳内部的凹凸部分碰撞也会产生噪音。由于主机体的下方即是室内,而且室内与主机体之间由空气吹出口、空气吸入口等连通,因此主机体内部的声音容易向室内泄漏。为解决已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噪音的顶置式空调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顶置式空调机,其主机体设置在天花板内,其外包装壳的上面板内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下表面区划出风路的一部分。在上面板上安装有驱动将空气吸入风路的风扇的马达,在其附近因为配置有吸音材料,所以可以吸收由马达产生的电磁音。而且在临近风路的地方的吸音材料同样也可以吸收气流在通过风路时发出的噪音,因此,本技术是一种消声空调装置。在上面板上,为降低噪音安装有面积非常大的吸音材料,确实可大大降低噪音污染。在上面板上设有肋槽,可以使吸音材料下表面变得平坦。即肋槽的设置使上面板大大提高了刚性,可防止与马达的共振,也就是说可以进一步降低由电磁音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肋槽的凹凸可导致气流紊乱,而因为吸音材料的下表面设计成平坦的形状,这样空气的流动就会变得平缓有序,于是就可以降低因气流紊乱而造成的噪音。所述吸音材料为由发泡塑料制成的板材,一支持板支持所述板材,在其上面安装吸音材料。用发泡塑料制成的板材容易被制成吸音材料。同时其支持板可防止吸音材料的破损,即便是软质的吸音材料,安装时也可保持吸音材料下部的平坦。作为这种设计方案,在顶置式空调装置的安装在天花板内的主机体内设有风路与风扇,风扇的端面与外包装壳上面板的内侧接近且平行,同时,在外包装壳的上面板上设有肋槽,在肋槽下表面设有底部平坦的整流板,整流板的下表面区划出风路的一部分。采用上述结构,肋槽使上面板大大提高了刚性,可防止与马达的共振,也就是说可以降低由电磁音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肋槽的凹凸可导致气流紊乱,而整流板使来自风扇的空气空气流动变得平缓有序,于是就可以降低因气流紊乱而造成的噪音。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这些附图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简要视图,其中(A)是侧面视图,(B)是平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展示出外包装壳、风扇、马达等的内部组装件。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顶置式空调机的构造简示图。参照图1-(A)的侧面简示图,在天花板1上设有四边形开口2。空调机主机体10由室内侧3通过开口2进入到天花板内侧4。然后从在天花板内侧4的梁5下垂的吊杆装置6开始将主机体在天花板内侧4进行吊装。作业者在室内侧3进行作业。完成主机体10吊装后,再在主机体10下表面的11上安装装饰面板50,然后调整主机体10的吊装高度以及装饰面板50的安装高度。如图1-(B)所示,主机体10的外形从平面角度看大致呈八边形。具体说,主机体10从平面角度看,自开口2部呈稍小的四边形,其四个角部被去除后形成角部侧面12,因此主机体10由平面角度看呈八边形。在各个角部侧面12上安装吊装时组合于吊杆装置6的吊装金属部件14。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例的横剖视图。下表面参照图2进行说明。构成主机体10的外形的是外包装壳15。外包装壳15的下方呈开放的四边形箱状,由金属板制成。外包装壳15内配置有固定在外包装壳上面板16中央的马达17、由马达17驱动旋转的涡轮风扇18、引导空气流入涡轮风扇18的漏斗19、紧靠涡轮风扇18周围的热交换器20以及防止从热交换器20产生的水滴下的排水盘30。装饰面板50可由树脂制成,其中央部有可以大量吸入空气的吸入口51。空气吸入口51的上面配置有捕获空气中尘埃的空气过滤器53。同时,装饰面板50的周边部基本沿着外包装壳15的轮廓,形成空气吹出口52。在外包装壳15内部设有与空气吹出口52以及空气吸入口51连通的风路55。风路55有往外包装壳15内的中央部的涡轮风扇18向上流进空气的第一区域、气流从涡轮风扇18沿大致平行方向流入热交换器20的第二区域以及外包装壳15周围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0朝下流入的第三区域组成。通过马达17驱动涡轮风扇18旋转,空气流向风路55,如空白箭头所指,通过空气吸入口51,空气被吸入主机体10到达热交换器20。通过热交换器20空气被冷却(夏季)或者被加热(冬季)(该流程示意由带有剖面线的箭头表示),再从主机体10周围通过装饰面板50的空气吹出口52被吹到室内3。外包装壳15的内表面由于与通过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接触,所以会在外包装壳15的外表面结成露水,为防止这一点,在里面嵌入了发泡树脂等的隔热材料21。为在热交换器20结露时,防止从热交换器20引成的水滴落,安装有排水盘30。外包装壳15包括有角部侧面13以及形成主机体侧面13的框状侧部,在这个侧部上面固定有上面板16。图3是外包装壳15、马达17、涡轮风扇18等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主要部分的放大图。上面板16的内侧31(配置于外包装壳15内侧的下方的面)的中央部,配置有支持马达17的多个例如3个支柱33。支柱33的下端有外螺纹,使用螺母将马达17固定。马达17的旋转轴44上固定有可进行一体旋转的涡轮风扇18。涡轮风扇18由相向的一对环状的第一以及第二端板37、38之间呈圆周状排列的多个翼板39连接组成。在第一端板37的中心安装有马达17的旋转轴44。第一端板37的端面36与旋转轴线35垂直相交,与上面板16的内表面31接近并与内表面31平行。也可用西洛克风扇(多叶片环形风扇)替代涡轮风扇18。在上面板16上设有多个肋槽32,在其下方,下表面部43沿内表面31配置有平坦的整流板40。整流板40在热交换器20所包围的内部,呈包围马达17的环状结构。肋槽32从上面板16的中央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在上面板16的内表面31上形成凹凸状。肋槽32使上面板16大大提高刚性,所以可防止上面板16与马达17产生共振,从而降低由此产生的电磁音引起的噪音。另一方面,肋槽32的凹凸可导致气流紊乱,而因为整流板40的下表面43设计成平坦的形状,这样空气的流动就会变得平缓有序,于是就可以降低因气流紊乱而造成的噪音。整流板40由吸音材料41和支持这个吸音材料41的金属制支持板42组成。支持板42与吸音材料41几乎是同一形状,两块重叠单面接触。支持板42为上层,吸音材料41为下层。吸音材料41为软质聚氨脂等发泡塑料制成的板材,通过支持板42用螺钉固定安装于上面板16的内表面3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置式空调机,它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由带上面板的外包装壳、外包装壳内配置的与空气吸入口以及空气吹出口连通的风路组成;在所述风路中使空气流通的风扇;驱动风扇运转的马达,所述马达是由外包装壳的上面板支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壳的上面板内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下表面区划出风路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俊行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