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线开关及排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13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线开关以及排气扇,该拉线开关包括底座、盖板、轴芯、转动件和拨片,还包括显示盘、第一扭簧、第一静片、第二静片、第三静片、拉杆、第二扭簧和限位件;该排气扇包括框架、叶片和百叶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叶片正反转,百叶窗与叶片配合开闭,并且显示排气扇工作状态。

A pull switch and exhaust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线开关及排气扇
本技术涉及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拉线开关及具有该拉线开关的排气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排气扇一般能够正转将室内空气排出,但在一些应用领域要实现换气还需要叶片反转,从而将室外新鲜空气抽进来。目前有能够实现正转和反转的排气扇,但由于叶片转动较快,人眼难以识别叶片正转或是反转,因此难以判断排气扇的工作状态。此外,排气扇还常常与百叶窗配合,当排气或抽气时,百叶窗需要打开,当排气扇不工作时,百叶窗需要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叶片正反转且百叶窗与叶片配合开闭,同时显示排气扇工作状态的拉线开关。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具有上述拉线开关的排气扇。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线开关,包括底座、盖板、轴芯、转动件和拨片,底座与盖板连接,轴芯、转动件和拨片设置在底座和盖板之间,轴芯可绕自身轴线转动,转动件与轴芯周向联动,拨片套接在轴芯上且能够相对于轴芯转动;拉线开关还包括显示盘、第一扭簧、第一静片、第二静片、第三静片、拉杆、第二扭簧和限位件;轴芯贯穿盖板,显示盘在盖板外侧与轴芯周向联动;显示盘上设有至少一个显示组,当显示组为多个时,多个显示组沿显示盘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每一个显示组包括沿显示盘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标记、第二标记和第三标记,第一标记、第二标记和第三标记中相邻的两个标记之间相对于显示盘中心形成相同的夹角;拨片包括可转动地套接在轴芯上的转轮以及与转轮连接的拨杆,转轮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孔,拨杆末端连有拉绳,拉绳延伸穿出底座;拨片比转动件更靠近盖板,第一扭簧主体套设在轴芯上,第一扭簧第一端钩住盖板,第一扭簧第二端抵接在拨杆的沿拉绳伸出方向的下游侧;底座设有定位柱,限位件可绕定位柱转动地连接在定位柱上,限位件包括接触块以及与接触块连接的限位块;第二扭簧主体套设在定位柱上,第二扭簧第一端抵接在限位件上,第二扭簧第二端抵接在拨杆的沿拉绳伸出方向的上游侧或底座上;转动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拨片接触,第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块,卡块具有倾斜面,卡块用于与卡孔配合;第二端面上设有两个动触片,两个动触片可导电地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包括相互连接的推动轮和转动限位轮;推动轮上设有推动块,推动块的数目与显示组的数目相同;转动限位轮与底座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压紧件;当沿伸出方向拉动拉绳至极限位置时,卡孔带动卡块转动,转轮和转动件相对于底座转动,转动的角度为夹角的角度;当松开拉绳时,转动件在弹性压紧件的作用下相对于底座不转动,转轮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在原位上至少一个卡孔与至少一个卡块配合;连续三次拉动至极限位置并松开拉绳,每次松开拉绳后拉线开关分别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第一静片、第二静片和第三静片相互隔开地固定在底座上;在第一状态下,两个动触片分别与第一静片和第二静片接触;在第二状态下,两个动触片分别与第一静片和第三静片接触;在第三状态下,两个动触片不连通第一静片与出线静片,出线静片为第二静片与第三静片中的任一个;拉杆包括设置在底座内的凸块以及与凸块连接的连接块、压块和导向块,导向块与底座或盖板上的导向机构可滑动地配合,连接块沿导向块的滑动方向穿出底座,压块设置在拨杆的沿拉绳延伸方向的下游侧外;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限位块与凸块配合,阻碍拉杆沿拉杆伸出所述底座的伸出方向移动;在第三状态下,推动块与接触块接触,限位件转动到限位块离开凸块的位置,拉杆能够沿伸出方向伸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转动限位轮的周向上设有倾斜槽,底座侧壁设有导槽,弹性压紧件包括位于导槽内的弹簧以及与弹簧连接的顶块,顶块可沿所述导槽移动并可从导槽伸出,顶块包括与倾斜槽接触的倾斜凸部;倾斜槽的数目是显示组的数目的三倍,倾斜槽沿所述转动限位轮的周向均匀设置,相邻的两个倾斜槽之间通过圆弧或角过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转动限位轮的周向上设有倾斜槽,底座侧壁设有导轨,弹性压紧件包括弹簧以及与弹簧连接的顶块,顶块包括与导轨可移动地配合的凹槽以及与倾斜槽接触的倾斜凸部;倾斜槽的数目是显示组的数目的三倍,倾斜槽沿转动限位轮的周向均匀设置,相邻的两个倾斜槽之间通过圆弧或角过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转动限位轮的周向上设有倾斜槽,底座侧壁设有卡位,弹性压紧件包括与卡位卡合的固定片以及与固定片连接的弹片,弹片与倾斜槽接触;倾斜槽的数目是显示组的数目的三倍,倾斜槽沿转动限位轮的周向均匀设置,相邻的两个倾斜槽之间通过圆弧或角过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转动限位轮的周向上设有限位孔,底座侧壁设有倾斜槽,弹性压紧件包括设在限位孔内的弹簧以及与弹簧连接的顶块,顶块与倾斜槽接触;顶块为球珠;限位孔的数目为两个,弹性压紧件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与限位孔配合;倾斜槽的数目是显示组的数目的三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显示组的数目为两个;显示组印在贴纸上,贴纸与显示盘贴合,贴纸上周围具有第一定位特征,显示盘周围具有第二定位特征;或者,所述显示组印在所述显示盘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卡块的数目为三个,三个卡块沿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卡孔的数目为六个,六个卡孔沿周向均匀设置在转轮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拉杆的连接块末端设有拉钩,拉钩的末端设有钩状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轴芯包括台阶,盖板上设有通孔,台阶卡在通孔内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向机构是设置在盖板上的导向孔,导向块向上延伸穿过导向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盖板内侧设有抵接块,第一扭簧第一端抵接在抵接块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推动块包括限位槽,限位槽与接触块配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转动限位轮比推动轮更靠近盖板,第一端面设置在转动限位轮上,第二端面设置在推动轮上。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扇,包括框架、叶片和百叶窗,叶片设置在框架第一侧,百叶窗设置在框架第二侧,排气扇还包括拉线开关,拉线开关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一种拉线开关;拉线开关安装在框架第一侧内部,框架第一侧设有显示孔,显示孔用于显示第一标记、第二标记或第三标记;拉杆与百叶窗的传动机构连接,当拉线开关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拉杆拉动百叶窗打开;当拉线开关在第三状态时,拉杆松开百叶窗,百叶窗关闭;第一静片连接电源,第二静片连接叶片的正转电路,第三静片连接叶片的反转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拉线开关通过拉绳带动拨片转动,拨片再带动转动件和显示盘转动,能够实现三种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两个动触片分别连接第一静片和第二静片,叶片正转电路连通,同时限位件阻碍拉杆伸出,百叶窗打开,排气扇从室内排出空气。在第二状态下,两个动触片分别连接第一静片和第三静片,叶片反转电路连通,同时限位件阻碍拉杆伸出,百叶窗打开,排气扇从室外抽入新鲜空气。在第三状态下,两个动触片不连通第一静片与出线静片即第二静片与第三静片中的任一个,叶片转动电路不连通,叶片停止转动,同时限位件解除对拉杆限位作用,拉杆伸出,百叶窗闭合。由上可见,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线开关,包括底座、盖板、轴芯、转动件和拨片,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轴芯、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拨片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轴芯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轴芯周向联动,所述拨片套接在所述轴芯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轴芯转动;其特征在于:/n所述拉线开关还包括显示盘、第一扭簧、第一静片、第二静片、第三静片、拉杆、第二扭簧和限位件;/n所述轴芯贯穿所述盖板,所述显示盘在所述盖板外侧与所述轴芯周向联动;所述显示盘上设有至少一个显示组,当所述显示组为多个时,所述多个所述显示组沿所述显示盘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每一个所述显示组包括沿所述显示盘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标记、第二标记和第三标记,所述第一标记、所述第二标记和所述第三标记中相邻的两个标记之间相对于所述显示盘中心形成相同的夹角;/n所述拨片包括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轴芯上的转轮以及与所述转轮连接的拨杆,所述转轮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孔,所述拨杆末端连有拉绳,所述拉绳延伸穿出所述底座;所述拨片比所述转动件更靠近所述盖板,所述第一扭簧主体套设在所述轴芯上,所述第一扭簧第一端钩住所述盖板,所述第一扭簧第二端抵接在所述拨杆的沿所述拉绳伸出方向的下游侧;/n所述底座设有定位柱,所述限位件可绕所述定位柱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限位件包括接触块以及与所述接触块连接的限位块;所述第二扭簧主体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二扭簧第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第二扭簧第二端抵接在所述拨杆的沿所述拉绳伸出方向的上游侧或所述底座上;/n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拨片接触,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块,所述卡块具有倾斜面,所述卡块用于与所述卡孔配合;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两个动触片,两个所述动触片可导电地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包括相互连接的推动轮和转动限位轮;所述推动轮上设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数目与所述显示组的数目相同;所述转动限位轮与所述底座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压紧件;/n当沿所述伸出方向拉动所述拉绳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卡孔带动所述卡块转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转动的角度为所述夹角的角度;当松开所述拉绳时,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弹性压紧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不转动,所述转轮在所述第一扭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在所述原位上至少一个所述卡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卡块配合;连续三次拉动所述拉绳至所述极限位置并松开所述拉绳,每次松开所述拉绳后所述拉线开关分别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n所述第一静片、所述第二静片和所述第三静片相互隔开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两个所述动触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片和第二静片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两个所述动触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片和所述第三静片接触;在所述第三状态下,两个所述动触片不连通所述第一静片与出线静片,所述出线静片为所述第二静片与所述第三静片中的任一个;/n所述拉杆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凸块以及与所述凸块连接的连接块、压块和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底座或所述盖板上的导向机构可滑动地配合,所述连接块沿所述导向块的滑动方向穿出所述底座,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拨杆的沿所述拉绳延伸方向的下游侧外;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凸块配合,阻碍所述拉杆沿所述拉杆伸出所述底座的伸出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推动块与所述接触块接触,所述限位件转动到所述限位块离开所述凸块的位置,所述拉杆能够沿所述伸出方向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开关,包括底座、盖板、轴芯、转动件和拨片,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轴芯、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拨片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轴芯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轴芯周向联动,所述拨片套接在所述轴芯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轴芯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线开关还包括显示盘、第一扭簧、第一静片、第二静片、第三静片、拉杆、第二扭簧和限位件;
所述轴芯贯穿所述盖板,所述显示盘在所述盖板外侧与所述轴芯周向联动;所述显示盘上设有至少一个显示组,当所述显示组为多个时,所述多个所述显示组沿所述显示盘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每一个所述显示组包括沿所述显示盘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标记、第二标记和第三标记,所述第一标记、所述第二标记和所述第三标记中相邻的两个标记之间相对于所述显示盘中心形成相同的夹角;
所述拨片包括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轴芯上的转轮以及与所述转轮连接的拨杆,所述转轮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孔,所述拨杆末端连有拉绳,所述拉绳延伸穿出所述底座;所述拨片比所述转动件更靠近所述盖板,所述第一扭簧主体套设在所述轴芯上,所述第一扭簧第一端钩住所述盖板,所述第一扭簧第二端抵接在所述拨杆的沿所述拉绳伸出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底座设有定位柱,所述限位件可绕所述定位柱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限位件包括接触块以及与所述接触块连接的限位块;所述第二扭簧主体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二扭簧第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第二扭簧第二端抵接在所述拨杆的沿所述拉绳伸出方向的上游侧或所述底座上;
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拨片接触,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块,所述卡块具有倾斜面,所述卡块用于与所述卡孔配合;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两个动触片,两个所述动触片可导电地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包括相互连接的推动轮和转动限位轮;所述推动轮上设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数目与所述显示组的数目相同;所述转动限位轮与所述底座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压紧件;
当沿所述伸出方向拉动所述拉绳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卡孔带动所述卡块转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转动的角度为所述夹角的角度;当松开所述拉绳时,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弹性压紧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不转动,所述转轮在所述第一扭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在所述原位上至少一个所述卡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卡块配合;连续三次拉动所述拉绳至所述极限位置并松开所述拉绳,每次松开所述拉绳后所述拉线开关分别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所述第一静片、所述第二静片和所述第三静片相互隔开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两个所述动触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片和第二静片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两个所述动触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片和所述第三静片接触;在所述第三状态下,两个所述动触片不连通所述第一静片与出线静片,所述出线静片为所述第二静片与所述第三静片中的任一个;
所述拉杆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凸块以及与所述凸块连接的连接块、压块和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底座或所述盖板上的导向机构可滑动地配合,所述连接块沿所述导向块的滑动方向穿出所述底座,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拨杆的沿所述拉绳延伸方向的下游侧外;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凸块配合,阻碍所述拉杆沿所述拉杆伸出所述底座的伸出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推动块与所述接触块接触,所述限位件转动到所述限位块离开所述凸块的位置,所述拉杆能够沿所述伸出方向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限位轮的周向上设有倾斜槽,所述底座侧壁设有导槽,所述弹性压紧件包括位于所述导槽内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顶块,所述顶块可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奥克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