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96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6:00
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其构成为:能够简单地组装、且在长时间内能够可靠阻止因为浸入水而引起的危害。利用顶盖部(20)而将内置有电池的收纳壳体(10)的上方开口部(11)进行封堵,利用顶盖部(20)而在外壳(9)形成出:流入开口(71)和排出开口(72),并且在顶盖部(20)设置有:用于将来自流入开口(71)的浸入水引导到排出开口(72)的引导槽(73),此外,还构成为:使排出开口(72)的水路阻力小于流入开口(71)的水路阻力从而能够将浸入水迅速排出到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二次电池单格(cell)内置的电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室外用的防水构造的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电源装置根据用途而要求有防水构造。例如,在如自行车、电动摩托车那样在室外使用的电源装置中,由于无法完全排除:所有使用环境中水的危害,故而要求外壳具有防水构造。这是因为浸入至壳体内的水会导致腐蚀、漏电、短路、电子电路的误动作等各种危害。为了防止因浸水而引起的危害,开发出了将外壳制成密闭的防水构造的电源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上述等电源装置利用填充料而将外壳密封为水密构造,或者利用填充料而将连接器以水密构造固定于外壳。将外壳、或连接器设制成完全密闭构造的电源装置存在有:填充料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老化导致水会浸入这样的缺点。另外,在维护保养时外壳的开闭还会费工费时。特别是还存在有:在将已打开的外壳再密闭时,一旦不是完全密闭,水就会浸入这样的缺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32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359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将外壳密闭为水密构造的电源装置存在有:组装、或维护保养费工费时这样的缺点。另外,还存在有如下缺点:因为填充料一旦老化,水就会浸入,因此,长时间阻止因浸入水引起的危害是很困难的。本专利技术正是以消除现有的防水构造的电源装置的缺点为目的而开发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构造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的外壳的组装简单,而且能够长时间防止因浸入水所引起的危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是在外壳内置有电池单格的电源装置,所述外壳具备:收纳壳体,其上方呈开口而将所述电池单格内置于内部;以及顶盖部,其对所述收纳壳体的上方开口部进行封堵。所述顶盖部形成:流入开口,其用于使外部的水流入于外壳内;以及排出开口,其用于将从所述流入开口流入的浸入水排出到外部,且其水路阻力比所述流入开口的水路阻力还小。此外,还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所述顶盖部具备将从所述流入开口流入的浸入水引导至所述排出开口的引导槽。以上的电源装置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外壳的组装简单,且能够长时间防止因浸入水所引起的危害。这是因为,以上的电源装置是由收纳壳体和顶盖部来构成外壳,在顶盖部设置有流入开口和排出开口,并能够将从设置在外壳的顶盖部的流入开口浸入到内部的水从排出开口排出到外部,其中该排出开口设置于顶盖部且与流入开口相比水路阻力小。特别是,以上的电源装置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由于在内置有电池的收纳壳体之上配置有顶盖部,且又在该顶盖部设置有流入开口和排出开口,能够将浸入水从顶盖部排出到外部,因此,不会出现浸入水流入到电池内置的收纳壳体内的情形,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浸入水引起的对电池的危害。另外,实现如下所述的特征:将设置有流入开口和排出开口的顶盖部连结于收纳壳体来进行组装,因此,能够在外壳来设置流入开口和排出开口双方,并且能够简单地进行组装。特别是,以上的电源装置并没有像现有技术那样利用填充料等而将外壳设制成密闭构造,因此,不会出现填充料老化而导致防水性能下降的情形,能够长时间保持优异的防水构造,而且即使在温度等外在环境严峻的使用环境下,也能够稳定地实现防水构造。此外,以上的电源装置还能够实现如下所述的特征:由于在顶盖部设置有排出开口,因此,能够将电池的排出阀打开而从电池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外壳顺利地排出到外部,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另外,根据第二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输出端子。另外,根据第三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顶盖部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所述流入开口设置于:构成所述顶盖部的部件的临界位置,所述排出开口设置于:所述顶盖部与所述收纳壳体之间的临界部分。此外,还根据第四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顶盖部可以具备:第3壳体,其配置于所述收纳壳体之上;第2壳体,其配置于所述第3壳体之上;以及第1壳体,其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之上,所述流入开口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另外,还根据第五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出开口可以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收纳壳体之间。另外,还根据第六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1壳体可以具备:配置于所述收纳壳体的上方开口缘之上的外周壁,在所述外周壁与所述收纳壳体之间设置有排出开口。另外,还根据第七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流入开口和所述排出开口可以是沿着所述收纳壳体的上方开口部延伸的间隙。另外,还根据第八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3壳体可以具备:插入周壁,其从所述收纳壳体的上方开口部紧贴于内侧而被插入;底板,其与所述插入周壁的上缘连结;以及内部周壁,其沿着所述底板的内侧而设置,所述插入周壁一直延伸到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在所述插入周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来作为排出开口,所述第3壳体在所述内部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将所述底板部作为槽底的所述引导槽。另外,根据第九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水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图3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VI-VI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顶盖部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顶盖部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封堵部插入至图8的框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图8的顶盖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从图4的电池集合体拆卸下金属板后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对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结构进行例示,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内容。另外,权利要求书所示的部件决不特定于实施方式的部件。特别是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就不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意思,不过是单纯的说明例而已。此外,各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为了明确说明而进行了夸张性描画。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同的名称、符号表示相同或同质的部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进一步地,关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各要素,既可以是由同一部件构成多个要素来由一个部件兼用作多个要素的方式,相反,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分担实现一个部件的功能。另外,在一部分实施例、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利用于其他实施例、实施方式等。对于以下所示的电源装置,主要是对:应用于仅通过马达来行驶的电动汽车或电动手推车等电动车辆的驱动用电源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装置用于通过发动机和马达双方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装置,其在外壳内置有电池单格,/n所述外壳具备:/n收纳壳体,其上方呈开口,并将所述电池单格内置于内部;以及/n顶盖部,其对所述收纳壳体的上方开口部进行封堵,其特征在于,/n所述顶盖部形成:/n流入开口,其用于使外部的水流入于外壳内;以及/n排出开口,其用于将从所述流入开口流入的浸入水排出到外部,且其水路阻力比所述流入开口的水路阻力还小,/n此外,所述顶盖部具备:用于将从所述流入开口流入的浸入水引导到所述排出开口的引导槽。/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900411.一种电源装置,其在外壳内置有电池单格,
所述外壳具备:
收纳壳体,其上方呈开口,并将所述电池单格内置于内部;以及
顶盖部,其对所述收纳壳体的上方开口部进行封堵,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部形成:
流入开口,其用于使外部的水流入于外壳内;以及
排出开口,其用于将从所述流入开口流入的浸入水排出到外部,且其水路阻力比所述流入开口的水路阻力还小,
此外,所述顶盖部具备:用于将从所述流入开口流入的浸入水引导到所述排出开口的引导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输出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部由多个部件构成,
所述流入开口设置于:构成所述顶盖部的部件的临界位置,
所述排出开口设置于:所述顶盖部与所述收纳壳体之间的临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部具备:
第3壳体,其配置于所述收纳壳体之上;
第2壳体,其配置于所述第3壳体之上;以及
第1壳体,其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田晴彦拝野真己岸田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