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96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共振的发生的电源装置。电源装置(100)具备:电池集合体(40),其包括一个以上的电池单格,外形设制成长方体状,且具有相互以平行状态分离开的顶面(41)和底面(42)、以及在顶面(41)和底面(42)之间将它们连接起来的侧面(43);收纳壳体(10),其对电池集合体(40)进行收纳,并将筒状的一方的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一开口部(11),将该壳体第一开口部(11)相反侧的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二开口部(12);顶盖部(20),其对壳体第一开口部(11)封堵;以及底盖部(30),其对壳体第二开口部(12)封堵。顶盖部(20)和底盖部(30)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使与电池集合体(40)抵接的多个集合体引导肋(30)彼此分离开地从内表面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具备多个二次电池单格(cell)的电源装置由于将二次电池单格串联连接而能够提高输出电压,因此被使用于例如助力自行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的驱动用电源那样的以大电流进行充放电的用途。由于这种驱动用的电源装置暴露于振动下,所以希望尽可能地避免共振本身的发生,以避免共振引起的诸如松动等问题。但是,在物理方面抑制由共振的发生是极其困难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64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往的这种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共振的发生的电源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具备:电池集合体,其包含一个以上的电池单格,外形设制成长方体状,且该电池集合体具有彼此以平行状态分离开的顶面和底面、以及在该顶面和底面之间而将该顶面和底面连接起来的侧面;收纳壳体,其对所述电池集合体进行收纳,并将筒状的一个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一开口部,将与该壳体第一开口部相反侧的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二开口部;顶盖部,其对所述壳体第一开口部进行封堵;以及底盖部,其对所述壳体第二开口部进行封堵,其中,所述顶盖部和底盖部的至少一方形成为:使与所述电池集合体抵接的多个集合体引导肋彼此分离开地从内表面突出。根据上述结构,在与收纳壳体嵌合的同时,通过集合体引导肋,能够填埋收纳壳体与电池集合体之间的间隙,从而使电池集合体与收纳壳体一体化,由此能够阻止在收纳壳体内与电池集合体之间产生间隙而发生松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共振的发生。另外,根据第二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是,具备:电池集合体,其包含一个以上的电池单格,外形设制成长方体状,且该电池集合体具有彼此以平行状态分离开的顶面和底面、以及在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而将该顶面和底面连接起来的侧面;收纳壳体,其对所述电池集合体进行收纳,形成有至少使一个面呈开口而得到的壳体第一开口部;以及顶盖部,其对所述收纳壳体的壳体第一开口部进行封堵,其中,所述顶盖部形成为:使多个第一肋作为与所述电池集合体抵接的集合体引导肋而呈分离开地从内表面突出。根据上述结构,在与收纳壳体嵌合的同时,通过集合体引导肋,能够填埋收纳壳体与电池集合体的间隙,从而使电池集合体与收纳壳体一体化,由此能够阻止在收纳壳体内与电池集合体之间产生间隙而发生松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共振的发生。另外,根据第三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收纳壳体可以形成有:使所述壳体第一开口部的相反侧的端缘呈开口而得到的壳体第二开口部,所述电源装置还具备:对所述壳体第二开口部进行封堵的底盖部,所述底盖部形成为:在其内部,使多个第二肋作为与所述电池集合体抵接的集合体引导肋而呈分离开地从内表面突出。此外,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各集合体引导肋可以形成为:使端缘朝向开口端侧而变宽的锥形。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将电池集合体引入至集合体引导肋而进行嵌入。另外,还根据第五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具备:在所述顶盖部的内表面的角部配置的、且与该顶盖部分体地形成的拐角部,并且,在该拐角部设置有第三引进肋。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注射成型困难的顶盖部内表面的角部处的集合体引导肋作为其他部件来进行组合,从而即使在角部也能够配置集合体引导肋,由此能够避免在角部形成间隙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松动和共振的发生。另外,还根据第六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多个集合体引导肋可以分别形成于:所述顶盖部或底盖部的内表面的所相对的部位。另外,还根据第七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顶盖部或底盖部可以为矩形,所述多个集合体引导肋形成于:构成所述顶盖部或者底盖部的矩形的各边。另外,还根据第八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多个集合体引导肋彼此可以是以平行状态分离开地形成的。另外,还根据第九方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各集合体引导肋可以以俯视观察呈L字形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顶盖部或者底盖部。此外,还根据第十方面所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电池集合体可以形成为:使长方形的短边侧的一部分欠缺(或缺失)后而得到的形状。根据上述结构,在收纳壳体内,能够将输出端子等部件配置于欠缺空出的空间。此外,还根据第十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源装置,在上述任意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具备:金属板,其分别配置于构成所述电池集合体的长方体状的各边上;以及销部,其在所述电池集合体的顶面以及底面的四角的各个角处,将所述金属板彼此以在端部重叠的状态下贯穿该金属板的方式来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图3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从图3的电池集合体拆卸下金属板后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斜下方观察图6的电池集合体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6的电池集合体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8的电池集合体进一步分解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由金属板来紧固电池集合体的状态的分解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7的金属板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金属板的立体图。图13是图3的底盖部的立体图。图14是图4的顶盖部的立体图。图15A是表示将电池集合体压入至底盖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B是表示将电池集合体压入至引进肋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顶盖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表示封堵部插入至图16的框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6的顶盖部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对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结构进行例示,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内容。另外,权利要求书所示的部件决不特定于实施方式的部件。特别是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就不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意思,不过是单纯的说明例而已。此外,各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为了明确说明而进行了夸张性描画。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同的名称、符号表示相同或同质的部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进一步地,对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各要素,既可以是由同一部件构成多个要素来由一个部件兼用作多个要素的方式,相反,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分担实现一个部件的功能。另外,在一部分实施例、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利用于其他实施例、实施方式等。对于以下所示的电源装置,主要是对:应用于仅通过马达来行驶的电动汽车或电动手推车等电动车辆的驱动用电源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的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n电池集合体,其包含一个以上的电池单格,外形设制成长方体状,且该电池集合体具有彼此以平行状态分离开的顶面和底面、以及在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将该顶面和底面连接起来的侧面;/n收纳壳体,其对所述电池集合体进行收纳,并将筒状的一个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一开口部,将与该壳体第一开口部相反侧的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二开口部,/n顶盖部,其对所述壳体第一开口部进行封堵;以及/n底盖部,其对所述壳体第二开口部进行封堵,/n其中,/n所述顶盖部和底盖部的至少一方形成为:使与所述电池集合体抵接的多个集合体引导肋彼此分离开地从内表面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900391.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
电池集合体,其包含一个以上的电池单格,外形设制成长方体状,且该电池集合体具有彼此以平行状态分离开的顶面和底面、以及在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将该顶面和底面连接起来的侧面;
收纳壳体,其对所述电池集合体进行收纳,并将筒状的一个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一开口部,将与该壳体第一开口部相反侧的开口端作为壳体第二开口部,
顶盖部,其对所述壳体第一开口部进行封堵;以及
底盖部,其对所述壳体第二开口部进行封堵,
其中,
所述顶盖部和底盖部的至少一方形成为:使与所述电池集合体抵接的多个集合体引导肋彼此分离开地从内表面突出。


2.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
电池集合体,其包含一个以上的电池单格,外形设制成长方体状,且该电池集合体具有彼此以平行状态分离开的顶面和底面、以及在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将该顶面和底面连接的侧面;
收纳壳体,其对所述电池集合体进行收纳,形成有至少使一个面呈开口而得到的壳体第一开口部;以及
顶盖部,其对所述收纳壳体的壳体第一开口部进行封堵,
其中,
所述顶盖部形成为:使多个第一肋作为与所述电池集合体抵接的集合体引导肋而呈分离开地从内表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壳体形成有:使所述壳体第一开口部的相反侧的端缘呈开口而得到的壳体第二开口部,
所述电源装置还具备:对所述壳体第二开口部进行封堵的底盖部,
所述底盖部形成为:在其内部,使多个第二肋作为与所述电池集合体抵接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田晴彦拝野真己岸田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