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气仪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93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掺气仪校准装置,包括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和水气掺混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和所述供气系统各自布置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上游。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掺气仪校准装置,可通过调节进气量和进水量获得不同掺气浓度的标准掺气水流,对掺气仪进行校准,可操作性强,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掺气仪校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掺气仪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电导式掺气仪是一种常见的测量高速水流掺气浓度的仪器,其通过测得水流掺气前后电阻的变化,利用计算模块将所得到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掺气水流的掺气量。电导式掺气仪经过长期使用后,设备会出现使用损耗,为保证其测量精度,需进行调参校准。但是,目前掺气仪的校准装置尚属空白,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标准掺气浓度水流对掺气仪进行校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检验掺气仪的精度,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标准掺气浓度水流对掺气仪进行校准的装置。所述校准装置通过控制进水量与进气量以及相应的温度和压力,通过在装置内充分掺混得到具有标准掺气浓度的掺气水流,对掺气仪测得掺气浓度数值进行校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掺气仪校准装置,包括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和水气掺混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和所述供气系统各自布置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上游。优选地,所述水气掺混系统包括: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的水气接触段、初步掺混段、标准浓度段和出口段。水气接触段、初步掺混段、标准浓度段、出口段按顺序密闭连接成密闭整体。优选地,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内依次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用于供给水;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控制所供给的水的流量;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测量进水量。所述供水管道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的上游端处与其中心相连。优选地,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供气主管道和从所述供气主管道分支的一个或更多个支管,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支管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的上游端处分别与其侧部相连。所述供气主管道内依次设置:空气压缩机;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控制进气量;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测量进气量。优选地,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从所述供气主管道的第二阀门与第二流量计之间分支的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与大气直接连通,并且在所述进气支管中设置第三阀门以控制进气量。优选地,待校准的掺气仪布置在所述标准浓度段处。优选地,所述水气接触段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或,所述标准浓度段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这种设置考虑到空气为可压缩气体,其体积受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实时监测温度与压力,以利于对标准段浓度段的掺气浓度进行科学计算。优选地,所述初步掺混段的下游端的宽度为所述水气接触段的上游端的进水口宽度的2倍至4倍。优选地,所述标准浓度段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标准浓度段的宽度的20倍,以保证水、气的充分掺混。优选地,所述出口段的下游端的出水口宽度不小于所述水气接触段的进水口宽度。标准浓度段用来布置电导式掺气仪电极。优选地,所述待校准的掺气仪的电极位置距所述出口段的下游端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标准浓度段的宽度的5倍。本技术的优点是:科学准确的制造出标准掺气浓度的水流用于掺气仪的检测、校准。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掺气仪校准手段;可通过调节进气量和进水量获得不同掺气浓度的标准掺气水流,可操作性强;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布置。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完全地描述本技术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当被认为限于本文所提出的实施例。相反,附图与说明书一起例示本技术的一些示例实施例,并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方面。在图中,为了例示清楚,尺寸可能被夸大。贯穿全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掺气仪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掺气仪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改进的水气掺混系统;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气系统与水气接触段的连接方式改进后的平面布置图;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改进后的供气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其中:A:水汽接触段;B:初步掺混段;C:标准浓度段;D:出口段;T:温度传感器;P:压力传感器;M:流量计;1:水泵;2:第一阀门;3:第一流量计;4:空气压缩机;5:第二阀门;6:第二流量计;7: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9:待校准掺气仪;10:第二温度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第三阀门;13:空气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简单地通过例示的方式被示出和描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因此,图和描述将被视为在本质上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下面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实施例一:结合图1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的掺气仪校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如所示的掺气仪校准装置,分为三部分:水气掺混系统、供水系统和供气系统,供水系统和供气系统各自布置在水气掺混系统上游。水气掺混系统除必要的进出口外均为密封状态。水气掺混系统由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的水气接触段A、初步掺混段B、标准浓度段C和出口段D组成。水气接触段A与标准浓度段C分别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10与第一压力传感器8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1,实时监测温度与压力;标准浓度段C用来安装需要校准的掺气仪9。在其它示例中,可以仅在水气接触段A或标准浓度段C中设置温度传感器T和压力传感器P。这主要考虑到空气为可压缩气体,其体积受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实时监测温度与压力,以利于对标准段浓度段C的掺气浓度进行科学计算,这样能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供水系统控制并监测进水量。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道,供水管道内依次设置:用于供水的水泵1、控制进水量的第一阀门2和测量进水量的流量计M(即,第一流量计3),供水管道在水气掺混系统的上游端处与其中心相连,具体而言,供水管道与水气接触段A的上游端中心处的进水口相连。供气系统控制并监测进气量。供气系统包括供气主管道和从供气主管道分支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在水气掺混系统的上游端具体而言,在水气接触段A的上游端的的上侧与下侧通过进气口与其相连。供气主管道内依次设置:空气压缩机4、控制进气量的第二阀门5和测量进气量的流量计M(即,第二流量计6)。关于水气掺混系统,如图1所示,水气接触段A和标准浓度段C采用圆柱形管道的形式,初步掺混段B和出口段D从上游到下游采用渐缩圆锥形管道的形式。优选地,初步掺混段B的下游端的宽度为水气接触段A的上游端的进水口宽度的2倍至4倍。优选地,标准浓度段C的长度不小于标准浓度段C的宽度的20倍,以保证水、气的充分掺混。优选地,出口段D的下游端的出水口宽度不小于水气接触段A的进水口宽度。标准浓度段C用来布置电导式掺气仪电极。优选地,待校准的掺气仪9的电极位置距出口段的下游端的距离不小于标准浓度段C的宽度的5倍。从而,保证待校准的掺气仪电极所在位置的掺气水流具有标准掺气浓度。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中水气掺混系统的改造,本实施例中水气接触段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掺气仪校准装置,包括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和水气掺混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和所述供气系统各自布置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上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掺混系统包括: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的水气接触段(A)、初步掺混段(B)、标准浓度段(C)和出口段(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气仪校准装置,包括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和水气掺混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和所述供气系统各自布置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上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掺混系统包括: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的水气接触段(A)、初步掺混段(B)、标准浓度段(C)和出口段(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气仪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内依次设置:
水泵(1),所述水泵(1)用于供给水;
第一阀门(2),所述第一阀门(2)控制所供给的水的流量;和
第一流量计(3),所述第一流量计(3)测量进水量,
所述供水管道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的上游端处与其中心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气仪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供气主管道和从所述供气主管道分支的一个或更多个支管,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支管在所述水气掺混系统的上游端处分别与其侧部相连;
所述供气主管道内依次设置:
空气压缩机(4);
第二阀门(5),所述第二阀门(5)控制进气量;和
第二流量计(6),所述第二流量计(6)测量进气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掺气仪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宁孙双科卢吉柳海涛郑铁刚庞博慧郭子琪王岑张浩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