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93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包括恒温箱、设置在所述恒温箱内部且一侧面开口的内室、设置在所述内室内部且用于堆积粉尘的上端敞口的样品篮、进气管路、能够分别测定所述内室和所述样品篮内粉尘的测温系统、排气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测定粉尘在堆积状态下的自燃温度,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进行数据监测,从而有效避免因温度过高引燃可燃粉尘,从而提高了安全生产,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同时该装置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ed d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料仓中粉尘堆积会发生缓慢氧化,例如煤、金属粉尘,氧化反应会产生热量,热量累计会导致温度上升,当温度上升到某一阈值会引燃可燃粉尘,最终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因此测定堆积粉尘的自燃特性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进行数据监测,从而有效避免因温度过高引燃可燃粉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包括恒温箱、设置在所述恒温箱内部且一侧面开口的内室、设置在所述内室内部且用于堆积粉尘的上端敞口且体积确定的样品篮、进气管路、能够分别测定所述内室和所述样品篮内粉尘的测温系统、排气管路。具体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方的导流板。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内室的中心轴线上。具体地,所述排气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室一侧壁上方的第一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恒温箱顶部的第二排气孔。具体地,所述进气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室下方的第一进气孔、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连通且由铜管盘绕而成的逆热流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恒温箱底部且与所述逆热流交换器的另一端部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内室的中心轴线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上方。具体地,所述进气管路的流量可控,所述排气管路的流量可控。具体地,所述测温系统包括一端部伸在所述样品篮的粉尘内的第一热电偶和一端部伸在所述内室内部的第二热电偶。具体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能够将所述恒温箱和所述内室加热到要求温度的加热系统。具体地,所述样品篮可以有不同大小的体积且所述样品篮为不锈钢窄网格网。具体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室内部的平台,所述样品篮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能够测定粉尘在堆积状态下的自燃温度,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进行数据监测,从而有效避免因温度过高引燃可燃粉尘,从而提高了安全生产,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同时该装置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恒温箱;2、内室;21、第三支撑柱;3、第一排气孔;4、第一热电偶;5、第二热电偶;6、样品篮;7、导流板;71、第一支撑柱;81、第一进气孔;82、逆热流交换器;9、平台;91、第二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包括恒温箱1、内室2、样品篮6、进气管路、测温系统、排气管路、加热系统。内室2设置在恒温箱1内部且一侧面开口,为了便于内室2散热,在内室2的底部还设置了用于将内室2支撑在恒温箱1内的第三支撑柱21。本技术中,第三支撑柱21有四根且均匀布置在内室2的四个角上,第三支撑柱21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不是本技术保护的重点,只要能够实现支撑内室2即可。样品篮6的上端敞口且设置在内室2的内部,专门用于堆积粉尘,样品篮6可以有不同大小的体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体积的样品篮6。本实施例中,样品篮6为不锈钢窄网格网。因此本技术的装置,可以测定不同体积的粉尘的自燃特性。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内室2内部的平台9、用于支撑平台9的第二支撑柱91,第二支撑柱91有四根且均匀布置在平台9的四个角上,第二支撑柱91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不是本技术保护的重点,只要能够实现支撑平台9即可。样品篮6即放置在平台9上。测温系统能够分别测定内室2和样品篮6内粉尘的温度,测温系统包括一端部伸在样品篮6的粉尘内的第一热电偶4和一端部伸在内室2内部的第二热电偶5。加热系统能够将恒温箱1和内室2加热到要求温度,加热方式有多种,本技术中通过电阻丝加热的方式,这不是本技术保护的重点,只要能够实现加热。进气管路包括设置在内室2下方的第一进气孔81、一端部与第一进气孔81相连通且由铜管盘绕而成的逆热流交换器82、设置在恒温箱1底部且与逆热流交换器82的另一端部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孔(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81设置在内室2的中心轴线上;且导流板7设置在第一进气孔81的上方。排气管路包括设置在内室2一侧壁上方的第一排气孔3、设置在恒温箱1顶部的第二排气孔(图中未示出)。排气管路和进气管路均流量可控,实现流量可控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流量阀来控制气体的流量,这不是本技术保护的重点,只要能实现流量可控即可。通过进气管路进气,排气管路排气从而形成气流循环。为了能够让气体均匀且平稳进入内室2,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路上方的导流板7、用于支撑导流板7的第一支撑柱71。本实施例中,导流板7设置在内室2的中心轴线上,第一支撑柱71有三根且均匀设置在导流板7的底部。第一支撑柱71的根数以及设置方式不是本技术保护的重点,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电阻丝加热将恒温箱1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且保持恒定,然后将装有粉尘的确定体积的样品篮6放置在内室2的平台9上,同时将第一热电偶4的一端部伸到粉尘内部、第二热电偶5的一端部直接伸在内室2中进行温度的测量,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进气孔(图中未示出)、逆热流交换器82、第一进气孔81,经过导流板7导流以后进入到内室2中,多余的气体再通过第一排气孔3、内室2的敞口面、恒温箱1上的第二排气孔(图中未示出)排出,从而形成气流循环。本技术能够测定粉尘在堆积状态下的自燃温度,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进行数据监测,从而有效避免因温度过高引燃可燃粉尘,从而提高了安全生产,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同时该装置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第一热电偶4及第二热电偶5可以人工度数,也可以将第一热电偶4和第二热电偶5与电脑进行连接,从而可以批量处理读数,从而减少人工成本而且增加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效率。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1)、设置在所述恒温箱(1)内部且一侧面开口的内室(2)、设置在所述内室(2)内部且用于堆积粉尘的上端敞口的样品篮(6)、进气管路、能够分别测定所述内室(2)和所述样品篮(6)内粉尘的测温系统、排气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1)、设置在所述恒温箱(1)内部且一侧面开口的内室(2)、设置在所述内室(2)内部且用于堆积粉尘的上端敞口的样品篮(6)、进气管路、能够分别测定所述内室(2)和所述样品篮(6)内粉尘的测温系统、排气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方的导流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设置在所述内室(2)的中心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室(2)一侧壁上方的第一排气孔(3)、设置在所述恒温箱(1)顶部的第二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定堆积粉尘自燃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室(2)下方的第一进气孔(81)、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进气孔(81)相连通且由铜管盘绕而成的逆热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圣俊苗楠陈然蒋关宇王娜娜王健项广帅
申请(专利权)人:汇乐因斯福环保安全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