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89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柱的端部,包括与支座总成铰接的插槽结构,试件柱端部能够插入插槽结构中;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梁的端部,包括铰接件,铰接件能够与试件梁的端部铰接,铰接件与支座总成滑动连接,铰接件能够沿试件梁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反力墙:设置在支座总成一侧;夹紧机构:与反力墙固定连接,用于对支座总成进行夹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能够更加真实的还原试件的受力情况,且更换试件支座尺寸时,操作省时、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梁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拟静力试验又称低周反复循环荷载试验,是使结构或结构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专利技术人发现,结构实验室采用的用于对结构构件端部进行支撑的支座通常其上下两端均为铰接形式,在框架梁反弯点节点加载过程中节点处梁端容易产生竖向位移,不能较为真实的模拟梁的受力条件。再者,专利技术人还发现,使用作动器对梁在反弯点处施加低周反复荷载,对于不同尺寸的试件支座,需要有不同的固定装置来模拟实际工况,以往的固定方法是通过在试件支座两端施加千斤顶及加塞合适厚度的钢板来达到固定试件支座的目的,该处理方法的缺点是所用的千斤顶数量多且易顶坏失效,更换不同尺寸的试件支座时,千斤顶的量程范围无法使千斤顶顶住试件支座,需要找到合适厚度的钢板来配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加载装置,能够更加真实的模拟框架梁反弯点节点处的受力情况,可以对试件支座进行有效固定,不用额外寻找支撑材料,有效解决试件的固定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柱的端部,包括与支座总成铰接的插槽结构,试件柱端部能够插入插槽结构中。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梁的端部,包括铰接件,铰接件能够与试件梁的端部铰接,铰接件与支座总成滑动连接,铰接件能够沿试件梁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反力墙:设置在支座总成一侧。夹紧机构:与反力墙固定连接,用于对支座总成进行夹紧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总成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座用于铰接插槽结构,第一支座的两侧设有第二支座,第二支座用于连接铰接件,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总成与基础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铰接件包括两个铰接板,两个铰接板之间能够连接铰接轴,两个铰接板穿过滑轴,铰接板能够沿滑轴滑动,并且能够与滑轴锁紧。进一步的,所述铰接件与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升降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滑块与设置在支座总成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铰接件做升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部和第二升降部,所述第一升降部和第二升降部均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接块铰接,另一端与铰接件铰接,第三连杆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铰接,第四连杆一端与第二连接块铰接,另一端与铰接件铰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穿过有双向丝杠,双向丝杠能够驱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做同步的相向或远离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部和第二升降部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铰接件升高至设定高度时对铰接件进行锁紧,所述锁紧机构采用伸缩管结构,包括固定管及能够做伸缩运动且能够与固定管锁紧固定的伸缩管,固定管与滑块固定连接,伸缩管与铰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与反力墙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件及设置在支座总成两侧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靠近反力墙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及第三固定件穿过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穿出第二固定件的杆段连接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杆穿出第三固定件的杆段连接有第二螺母,第一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穿过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位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之间的杆段连接有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由多个螺杆段通过螺纹套筒拼接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件设置在反力墙的一侧,反力墙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反力墙及第四固定件中穿过有第三螺杆,第三螺杆上旋紧有第五螺母和第六螺母,第五螺母和第六螺母能够将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压紧在反力墙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固定装置,铰接件只与支座总成滑动连接,铰接件能够在支座总成上沿试件梁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试件梁的端部不会产生竖向位移,更加真实的还原了梁反弯点处的节点受力情况。2.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具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具有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及四个螺母,通过第四螺母和第一螺母能够调节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距离,使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夹紧固定支座总成,第一固定工件和第二固定件距离调节范围大,满足了不同尺寸试件支座的夹紧固定需求,避免了传统的采用千斤顶夹紧的缺陷。3.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具有升降机构,满足了具有不同长度试件柱的试件的固定需求。4.本技术的固定装置,两个铰接板可以沿滑轴滑动,并锁紧,满足了具有不同宽度试件梁的试件的固定需求。5.本技术的固定装置,支座总成既与基础可拆卸连接,又通过与反力墙固定连接的夹紧机构夹紧固定,保证了加载过程中支座总成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升降机构与铰接件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固定管和伸缩管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夹紧机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三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试验过程中试件受力情况示意图;其中,1.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连接梁,4.支撑架,5.滑轨,5-1.凸起结构,6.滑块,7.滚轮,8.限位板,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一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5.双向丝杠,16.固定管,17.伸缩管,18.第一调节槽,19.固定螺栓,20.第一铰接板,21.第二铰接板,22.铰接轴,23.压紧螺母,24.滑轴,25.锁紧螺母,26.连接板,27.安装板,28.插槽结构,29.反力墙,30.第一固定件,30-1.第一固定槽,31.第二固定件,32.第三固定件,32-1.第一固定部,32-2.水平连接部,32-3.竖直连接部,32-4.分隔部,32-5.第二固定槽,33.第四固定件,34.第三螺杆,35.第五螺母,36.第六螺母,37.第一螺杆,38.螺纹套筒,39.第一螺母,40.第二螺母,41.第二螺杆,42.第三螺母,43.第四螺母,44.试件梁,45.试件柱,46.第二调节槽,47.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柱的端部,包括与支座总成铰接的插槽结构,试件柱端部能够插入插槽结构中;/n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梁的端部,包括铰接件,铰接件能够与试件梁的端部铰接,铰接件与支座总成滑动连接,铰接件能够沿试件梁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n反力墙:设置在支座总成一侧;/n夹紧机构:与反力墙固定连接,用于对支座总成进行夹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柱的端部,包括与支座总成铰接的插槽结构,试件柱端部能够插入插槽结构中;
设置在第一连接机构两侧的第二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试件梁的端部,包括铰接件,铰接件能够与试件梁的端部铰接,铰接件与支座总成滑动连接,铰接件能够沿试件梁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
反力墙:设置在支座总成一侧;
夹紧机构:与反力墙固定连接,用于对支座总成进行夹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总成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座用于铰接插槽结构,第一支座的两侧设有第二支座,第二支座用于连接铰接件,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总成与基础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包括两个铰接板,两个铰接板之间能够连接铰接轴,两个铰接板穿过滑轴,铰接板能够沿滑轴滑动,并且能够与滑轴锁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与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升降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滑块与设置在支座总成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铰接件做升降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框架梁反弯点拟静力试验用试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部和第二升降部,所述第一升降部和第二升降部均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王旗周扬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