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以及对应的飞机技术

技术编号:241781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27
一种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步骤包括:A、在飞机本体(BT)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以上的动力源,单组动力源包括在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单个动力部件,且单个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可调,同组动力部件安装在同一载体上,载体和飞机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轴沿飞机本体的侧向延伸;B、通过调节同组动力部件之间的输出功率比,使载体发生转向,从而使动力部件产生的推力发生转向,实现飞机由动力部件提供升力状态,到机翼或者机体提供升力状态之间的转换。通过上述结构改进减少飞机重量、简化飞机操作、降低飞机制造复杂性。此外还包括一种对应的飞机。

A method of power control for aircraft thrust steer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以及对应的飞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
技术介绍
鱼鹰V22,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的倾转旋翼飞机,它可以用直升机的状态起降,也可以用固定翼飞机的方式巡航。但是目前这类飞机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改变推力方向时,需要额外的动力,在有人飞机中,通常是一个液压系统,在无人飞机中,通常是一个额外的电机,这个系统在飞行过程中,是一个“呆重”。对于飞行器来说,每一克重量都是值得斤斤计较,减少不必要的无效重量,就可以增加有效的负荷,延长飞行距离。同时,倾转旋翼飞机在飞行中,旋翼和翼面都需要进行频繁地调整,操作复杂且飞机制作也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结构改进减少飞机重量、简化飞机操作、降低飞机制造复杂性的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以及对应的飞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步骤包括:A、在飞机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以上的动力源,单组动力源包括在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单个动力部件,且单个部件的输出功率可调,同组动力部件安装在同一载体上,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轴沿飞机本体的侧向延伸;B、通过调节同组动力部件之间的输出功率比,使所述载体绕所述连接轴发生转向,从而使动力部件产生的推力发生转向,实现飞机由动力部件提供升力状态,到机翼或者机体提供升力状态之间的转换。通过把飞机本体的动力源输出功率的调整来实现动力源的输出角度调整,进而调整飞机的各种动作,比如,飞机从地面升起来以后(这个过程由动力部件提供升力),飞机需要前进时,同时调整本体两侧的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最终使同组动力部件之间的输出比变化,就单侧的同组动力部件而言,加大位于飞机后方的动力部件输出,提高动能,该组的载体则会进行一个偏转(相对本体),使动力部件的动力输出方向从垂直变成斜向上,然后本体两侧的动力部件同时以此原理工作,则可以使飞机前进,且最终动力部件的推力水平,升力由机翼提供(动比部件的推力未完全水平之前,除机翼提供升力外,动力部件也提供部分升力),即达到的这个过程的中间阶段,升力可以由机翼提供一部分,推力提供一部分,同理,完成后退动作。同时,飞机需要转向时,通过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调整,飞机本体两侧的动力部件产生动力差,即可使飞机转向。具体的动力部件可以是旋翼或喷气式发动机,二者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相互替换。其次,对于爬升或下降,比如在前进状态下,通过调整不同组的旋翼的转速,使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不同组的旋翼产生动力差(也就是说本体单侧至少两组旋翼,如果单组旋翼为两个的话,单侧的旋翼数量就为四个),使飞机本体往前倾斜或往后倾斜,使飞机爬升或下降;飞机后退状态下同理。所以,由上述,通过本申请在飞机本体上设置的旋翼(或喷气式发动机),可以实现飞机的多种状态,且这些状态的改变不会造成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呆重”,通过结构改进减少飞机重量,而且飞机的各个状态的转变,通过调整旋翼的转速即可,简化飞机操作,同时也可以简化传统翼面的结构乃至其他功能相关结构,降低飞机制造复杂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B中,通过调整旋翼之间的转速比能够使飞机在停放、起飞、降落、前进、后退、转向、爬升或下降状态之间转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B中,通过调整不同旋翼的转速,使飞机本体两侧分别一组以上的旋翼对应的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的相对角度改变,从而对应旋翼的推进方向改变,使飞机达到前进或后退的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通过调整不同旋翼的转速,使飞机本体两侧的旋翼产生动力差,使飞机转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的相对角度能够通过一锁定装置锁定,为飞机姿态调整提供更多可能性,以及相比没有锁定功能结构,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操作达到飞机的不同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A中,在飞机本体单侧,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有共两组以上的旋翼,是飞机除去正常垂直升降以及前进后退的情况,还能够实现前进或后退中的爬升或下降。步骤B中,在飞机前进或后退时,通过调整不同组的旋翼的转速,使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不同组的旋翼产生动力差,使飞机本体往前倾斜或往后倾斜,使飞机达到爬升或下降的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A中,在所述飞机本体和所述载体上均设置有若干加速度传感器;步骤B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工作,用于反应飞机本体以及载体的姿态;便于对飞机姿态信息更好地把控。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飞机,其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以上的动力源,单组动力源包括在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单个动力部件,且单个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可调,同组动力部件安装在同一载体上,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轴沿飞机本体的侧向延伸。通过调整不同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来改变动力部件的输出方向,进而实现飞机各种动作的调整。在采用旋翼作为动力部件的例子中,飞机需要前进时,同时调整本体两侧的旋翼的转速,就单侧的同组旋翼而言,加大位于飞机后方的旋翼,提高动能,该组的载体则会进行一个偏转(相对本体),使旋翼的动力输出方向从垂直变成斜向上,然后本体两侧的旋翼同时以此原理工作,则可以使飞机前进,同理,完成后退动作。同时,飞机需要转向时,通过旋翼的转速调整,飞机本体两侧的旋翼产生动力差,即可使飞机转向。其次,对于爬升或下降,比如在前进状态下,通过调整不同组的旋翼的转速,使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不同组的旋翼产生动力差(也就是说本体单侧至少两组旋翼,如果单组旋翼为两个的话,单侧的旋翼数量就为四个),使飞机本体往前倾斜或往后倾斜,使飞机爬升或下降;飞机后退状态下同理。所以,由上述,通过本申请在飞机本体上设置且仅设置这种特别的旋翼,可以实现飞机的多种状态,且这些状态的改变不会造成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呆重”,通过结构改进减少飞机重量,而且飞机的各个状态的转变,通过调整旋翼的转速即可,简化飞机操作,同时也可以简化传统翼面的结构乃至其他功能相关结构,降低飞机制造复杂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的相对角度能够通过一锁定装置锁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飞机本体和所述载体上均设置有若干加速度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涉及的飞机的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5为实施例2涉及的飞机的各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右发动机一-R1,右发动机二-R2,右发动机三-R3,右发动机四-R4,左发动机一-L1,左发动机二-L2,左发动机三-L3,左发动机四-L4,方向翼面一-FXY1,方向翼面二-FXY2,方向翼面三-FXY3,方向翼面四-FXY4,右旋翼一-RJY1,右旋翼二-RJY2,右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步骤包括:/nA、在飞机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以上的动力源,单组动力源包括在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单个动力部件,且单个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可调,同组动力部件安装在同一载体上,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轴沿飞机本体的侧向延伸;/nB、通过调节同组动力部件之间的输出功率比,使所述载体绕所述连接轴发生转向,从而使动力部件产生的推力发生转向,实现飞机由动力部件提供升力状态,到机翼和/或者机体提供升力状态之间的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步骤包括:
A、在飞机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以上的动力源,单组动力源包括在飞机长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单个动力部件,且单个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可调,同组动力部件安装在同一载体上,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轴沿飞机本体的侧向延伸;
B、通过调节同组动力部件之间的输出功率比,使所述载体绕所述连接轴发生转向,从而使动力部件产生的推力发生转向,实现飞机由动力部件提供升力状态,到机翼和/或者机体提供升力状态之间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是旋翼或喷气式发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通过调整旋翼之间的转速比能够使飞机在停放、起飞、降落、前进、后退、转向、爬升或下降状态之间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通过调整不同动力部件的输出功率,使飞机本体两侧分别一组以上的动力部件对应的所述载体和飞机本体的相对角度改变,从而对应动力部件的推进方向改变,使飞机达到前进或后退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的飞行器推力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不同动力部件的转速,使飞机本体两侧的动力部件产生动力差,使飞机转向。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灼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