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4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前支架和后支架为中空管状体,后支架带有可伸缩内管,前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座架的前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的下部相联接;后剪刀状连杆的两上、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带可伸缩内管的后支架的上、下部相联接,前、后支架之间相套接并形成可旋转连接,座架与前支架、后支架之间形成可旋转连接,该结构利用前、后剪刀状连杆的闭合与打开及后支架内管的伸出与缩进,可一次实现将椅子完全收合成为小体积收藏状态以方便携带,该结构的椅子既节省材料、又收折方便,并能形成小体积收藏状态以方便携带。(*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可完全收合成为小体积收藏状态以方便携带的椅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剪刀状连杆、座架、椅面、椅背,前支架为中空管状体,后支架为含有可伸缩内管的中空管状体,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相套接并形成可旋转联接;前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座架的前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的下部相联接;后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上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下部相联接;座架与前支架、后支架形成可旋转连接;椅面、椅背为软质材料,椅面套入座架,椅背套在后支架或前支架上。所述的后支架为中部带有一节可伸缩内管的中空管状体,内管的上端固定在中空管状体上部的内壁,内管的下端从中空管状体上部的切断处向下滑动套接在中空管状体内。所述的后支架中空管状体切断处的上、下部还各套接一塑胶筒。所述的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的相套接为前支架的上端头打弯并击扁后套入后支架上部所设的凹孔或后支架的上端头打弯并击扁后套入前支架上部所设的凹孔,并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所述的剪刀状连杆为两根中部交叉相铆接并可旋转的管状实心体,每根管状实心体的中间各有一段打扁为半截形的管状实心体,剪刀状连杆的各端头通过连接件分别与前支架、后支架、座架相联接。所述的连接件为U形构件,U形连接件的底侧分别与前支架、后支架、座架固定相铆接,剪刀状连杆的端头套入连接件的U形槽中,并与U形槽的两侧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后支架上采用了可伸缩内管,将后剪刀状连杆的上、下端头分别与后支架的上、下部相联接,将前剪刀状连杆的上端头与座架相联接,将前剪刀状连杆的下端头与前支架的下部相联接,采用了上述构造后,只需将座架向上提起,利用前、后剪刀状连杆的闭合与打开及后支架内管的伸出与缩进,即可使椅子一次实现完全收合成为小体积收藏状态或打开成使用状态。该结构的椅子既节省材料、又收合方便,并能形成小体积收藏状态以方便携带,特别是户外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开启成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椅架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椅架收合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一椅架的侧面剖视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二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开启成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椅架的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椅架收合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实施例二椅架的侧面剖视放大图。实施例二,参见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技术的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剪刀状连杆31、32、座架5、椅面4、椅背7,前支架1为中空管状体,后支架2为中部带有一节可伸缩内管22的中空管状体,内管22的上端与中空管状体上部的内壁相焊接,内管22的下端从中空管状体上部的切断处21向下滑动套接在中空管状体内,中空管状体切断处21的上、下部还各套接一塑胶筒8。在前支架1的上部有一打弯12并设一扁端头13,在后支架2的上部设有一凹孔25,前支架1的扁端头13套入后支架2的凹孔25中,并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剪刀状连杆31或32为两根中部交叉相铆接并可旋转的管状实心体,每根管状实心体的中间各有一段打扁311或321为半截形管状实心体;前剪刀状连杆31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座架5的前部通过连接件6相联接,连接件6为U形构件,U形连接件6的底侧与座架5的前部固定相铆接,前剪刀状连杆31的上端头套入连接件6的U形槽中,并与U形槽的两侧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前剪刀状连杆31的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1的下部通过连接件6相联接,U形连接件6的底侧与前支架1的下部固定相铆接,前剪刀状连杆31的下端头套入连接件6的U形槽中,并与U形槽的两侧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后剪刀状连杆32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2的上部通过连接件6相联接,U形连接件6的底侧与后支架2的上部固定相铆接,后剪刀状连杆32的上端头套入连接件6的U形槽中,并与U形槽的两侧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后剪刀状连杆32的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2的下部通过连接件6相联接,U形连接件6的底侧与后支架2的下部固定相铆接,后剪刀状连杆32的下端头套入连接件6的U形槽中,并与U形槽的两侧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椅面4、椅背7为软质材料,如帆布、皮、塑胶合成皮、尼龙布、编织物等,椅面4套入座架5,椅背7套在后支架2上。采用上述构造后,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利用前、后剪刀状连杆31、32的闭合与打开及后支架2内管22的伸出与缩进,可使椅子一次实现完全收合成为小体积收藏状态或打开成使用状态。以收合为例,先将座架5向上提起,座架5围绕与前支架1的连接处旋转,使座架5与后支架2的连接点向下运动,并使后支架2的伸缩内管22拉伸,使前支架1与后支架2相贴合,在座架5向上提起的同时,与座架5前部相联接的前剪刀状连杆31闭合,后支架2的伸缩内管22拉伸的同时也带动后剪刀状连杆32闭合,为此实现了一次动作即可将折叠椅收合成小体积收藏状态(如图3、图7所示)。当需打开时,将座架5向下压下即可实现一次动作将折叠椅打开。该结构的椅子既节省材料、又收折方便,并能形成小体积收藏状态以方便携带。权利要求1.一种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剪刀状连杆、座架、椅面、椅背,椅面、椅背为软质材料,椅面套入座架,椅背套在后支架或前支架上,座架与前支架、后支架形成可旋转连接,其特征在于前支架为中空管状体,后支架为含有可伸缩内管的中空管状体,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相套接并形成可旋转联接;前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座架的前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的下部相联接;后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上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下部相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架为中部带有一节可伸缩内管的中空管状体,内管的上端固定在中空管状体上部的内壁,内管的下端从中空管状体上部的切断处向下滑动套接在中空管状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架中空管状体切断处的上、下部还各套接一塑胶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与后支架的相套接为前支架的上端头打弯并击扁后套入后支架上部所设的凹孔或后支架的上端头打弯并击扁后套入前支架上部所设的凹孔,并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刀状连杆为两根中部交叉相铆接并可旋转的管状实心体,每根管状实心体的中间各有一段打扁为半截形管状实心体,剪刀状连杆的各端头通过连接件分别与前支架、后支架、座架相联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U形构件,U形连接件的底侧分别与前支架、后支架、座架固定相铆接,剪刀状连杆的端头套入连接件的U形槽中,并与U形槽的两侧用铆钉形成可旋转铆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前支架和后支架为中空管状体,后支架带有可伸缩内管,前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座架的前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的下部相联接;后剪刀状连杆的两上、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带可伸缩内管的后支架的上、下部相联接,前、后支架之间相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完全收合式折叠椅,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剪刀状连杆、座架、椅面、椅背,椅面、椅背为软质材料,椅面套入座架,椅背套在后支架或前支架上,座架与前支架、后支架形成可旋转连接,其特征在于:前支架为中空管状体,后支架为含有可伸缩内管的中空管状体,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相套接并形成可旋转联接;前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座架的前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的下部相联接;后剪刀状连杆的两上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上部相联接,两下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下部相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革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