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anti-fuse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anti-fuse单元。
技术介绍
anti-fuse(反熔丝)是一种常规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OneTimeProgramable,OTP),它通过击穿多晶硅层和N+扩散层之间的绝缘层,使得两层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导致等效逻辑值改变的方式进行编程。anti-fuse单元面积较小,采用标准CMOS工艺,成本低,安全性好。随着对芯片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芯片内部用于参数设置的专用模块,OTP面积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传统anti-fuse单元的面积较大,随着需求容量的增加,使得采用anti-fuse单元的OTP版图面积变得不可接受,同时基于传统anti-fuse单元的存储器控制每行anti-fuse单元导通需要较多NMOS控制管,结构复杂且寄生电容大,响应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anti-fuse单元,采用这种单元的存储模块可以缩小面积,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anti-fuse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元是由一个anti-fuse编程管和一个二极管构成的两端口器件结构,包括VH和VL端,VH端电压比VL端高。anti-fuse编程管的栅端形成anti-fuse单元的VH端,分别接外部的敏感放大器SA和列选择信号线BL,anti-fuse编程管的源端和二极管的P端连接,二极管的N端形成anti-fuse单元的VL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anti-fuse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元是由一个anti-fuse编程管和一个二极管构成的两端口器件结构,包括VH和VL端,VH端电压比VL端高。anti-fuse编程管的栅端形成anti-fuse单元的VH端,分别接外部的敏感放大器SA和列选择信号线BL,anti-fuse编程管的源端和二极管的P端连接,二极管的N端形成anti-fuse单元的VL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nti-fuse单元,其特征在于,加载在anti-fuse单元的VH端和VL端的编程电压,击穿anti-fuse编程管的栅端和源端之间的绝缘层,导致栅端和源端之间的绝缘层的电阻值变小。
3.一种新型anti-fuse单元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单元应用在存储器阵列上,所述存储器阵列包括m*n个新型anti-fuse单元组成。每列的新型anti-fuse单元的VH端共同连接到一根列选择信号线BL上,每行的新型anti-fuse单...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