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29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包括底座,在底座上方与底座上下相对设置有支撑板,底座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相对设置在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设置的支撑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组件,支撑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滑轨,滑轨固定在隧道支护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支撑柱上且滑轨位于支撑柱远离隧道支护结构的侧壁上,滑轨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滑轨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车轮,在车轮与滑轨之间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与滑轨卡接固定,在滑动件远离滑轨的一端与车轮转动连接,贯穿滑动件与滑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灵活移动稳固支护的效果。

Tunnel suppor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通常是指在山体或者地下进行通道挖掘,在进行隧道施工时,为了避免隧道顶出现塌方的情况,通常需要使用支护装置进行支撑防护。现有的支护装置大多为锚杆焊接或者铆接组成,不方便进行调整,同时不方便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增加了安装的复杂性,延长了安装周期,不方便进行及时安装防护。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702442U的中国专利提供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支架主体,在支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竖直固定安装支腿,在支腿底端安装有自锁轮,通过自锁轮可灵活移动隧道支护结构,将隧道支护结构移动至指定位置,锁定自锁轮,然后使支架将隧道支撑。但是由于隧道支撑需要稳固的支撑力,锁定的自锁轮承受压力强度差,易损坏,且自锁轮由于隧道高强度压力易使得自锁功能失灵,导致隧道支护结构在支撑隧道过程中发生偏移。当隧道支护结构偏移到非指定支撑位置,对于隧道施工作业非常危险,不仅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给地下隧道作业的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具有灵活移动稳固支护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底座,在底座上方与底座上下相对设置有支撑板,底座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相对设置在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设置的支撑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组件,支撑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滑轨,滑轨固定在隧道支护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支撑柱上且滑轨位于支撑柱远离隧道支护结构的侧壁上,滑轨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滑轨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车轮,在车轮与滑轨之间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与滑轨卡接固定,在滑动件远离滑轨的一端与车轮转动连接,贯穿滑动件与滑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组件的设置,实现灵活移动隧道支护结构且稳固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滑动件包括卡接轴套,卡接轴套呈管状,卡接轴套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滑轨卡接固定,卡接轴套的直径大于滑轨的宽,与滑轨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宽与滑轨的宽相吻合,滑轨卡在卡接轴套的固定槽中,固定槽内部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卡边,卡边的长度方向与滑轨的长度方向相同,卡接轴套的卡边与滑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卡槽,卡槽的长度方向于滑轨的长度方向相同,卡边卡在卡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轴套与滑轨的配合设置,便于将车轮沿滑轨上下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件包括沉头螺栓,沉头螺栓穿过卡接轴套的内孔且贯穿滑轨与滑轨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沉头螺栓的设置,实现将车轮灵活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和滑动柱,支撑柱与滑动柱滑动连接,支撑柱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在支撑柱顶端开设有空腔,滑动柱顶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滑动柱的底端插设在支撑柱的空腔内从而与滑动柱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实现将支撑板稳固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对设置的支撑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且位于支撑板下方与伸缩组件固定连接,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底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底面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组件的设置,实现便于调节隧道支护结构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与活塞杆相对的侧壁呈平面,活塞杆顶端与支撑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块的设置,实现增大活塞杆与支撑板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更好的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板的顶端且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若干微调组件,微调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底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辅助支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微调组件的设置,实现进一步支撑隧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辅助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组件的设置,通过观察件可以了解微调的辅助支板与隧道顶端侧壁的支撑力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观察件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辅助支板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与辅助支板的配合设置,通过观察弹簧的压缩量了解微调组件所要调节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若干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筋的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强支撑板的支撑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移动组件的设置,实现隧道支护结构灵活移动稳固支撑;2.通过伸缩组件的设置,实现灵活调节隧道支护结构的高度;3.通过微调组件与观察组件的配合设置,实现便于进一步支护隧道。附图说明图1是隧道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隧道支护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移动组件的爆炸图;图4是图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板;21、加强筋;22、支撑块;3、支撑组件;31、支撑柱;32、滑动柱;4、连接板;5、伸缩组件;51、第一液压缸;6、移动组件;61、滑轨;611、卡槽;62、车轮;63、滑动件;631、卡接轴套;6311、固定槽;632、卡边;64、沉头螺栓;7、微调组件;71、第二液压缸;72、辅助支板;8、观察件;81、弹簧;82、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矩形的底座1,在底座1上方与底座1上下相对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呈弧形,支撑板2向远离底座1的方向凸起,在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有若干交叉设置的加强筋21,通过加强筋21的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强支撑板2的支撑强度。在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相对设置在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柱31和滑动柱32,支撑柱31与滑动柱32滑动连接,支撑柱31底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在支撑柱31顶端开设有空腔,滑动柱32顶端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滑动柱32的底端插设在支撑柱31的空腔内从而与滑动柱32滑动连接。在相对设置的支撑组件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在连接板4上且位于支撑板2下方固定连接有伸缩组件5,从而便于灵活调节隧道支护结构的高度。在支撑组件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6,从而便于灵活移动隧道支护结构到指定位置。伸缩组件5包括第一液压缸51,第一液压缸51底端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51的活塞杆与支撑板2底面相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2,支撑块22与活塞杆相对的侧壁呈平面,活塞杆顶端与支撑块22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块22的设置,从而增大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撑块22的接触面积。启动第一液压缸51,第一液压缸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方与底座(1)上下相对设置有支撑板(2),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相对设置在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支撑组件(3)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组件(5),支撑组件(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6),移动组件(6)包括滑轨(61),滑轨(61)固定在隧道支护结构的支撑柱(31)上,滑轨(61)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31)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滑轨(6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车轮(62),在车轮(62)与滑轨(61)之间设置有滑动件(63),滑动件(63)与滑轨(61)卡接固定,在滑动件(63)远离滑轨(61)的一端与车轮(62)转动连接,贯穿滑动件(63)与滑轨(61)固定连接有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方与底座(1)上下相对设置有支撑板(2),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相对设置在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支撑组件(3)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组件(5),支撑组件(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6),移动组件(6)包括滑轨(61),滑轨(61)固定在隧道支护结构的支撑柱(31)上,滑轨(61)的长度方向沿支撑柱(31)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滑轨(6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车轮(62),在车轮(62)与滑轨(61)之间设置有滑动件(63),滑动件(63)与滑轨(61)卡接固定,在滑动件(63)远离滑轨(61)的一端与车轮(62)转动连接,贯穿滑动件(63)与滑轨(61)固定连接有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63)包括卡接轴套(631),卡接轴套(631)呈管状,卡接轴套(63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滑轨(61)卡接固定,卡接轴套(631)的直径大于滑轨(61)的宽,与滑轨(61)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6311),固定槽(6311)的宽与滑轨(61)的宽相吻合,滑轨(61)卡在卡接轴套(631)的固定槽(6311)中,固定槽(6311)内部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卡边(632),卡边(632)的长度方向与滑轨(61)的长度方向相同,卡接轴套(631)的卡边(632)与滑轨(61)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卡槽(611),卡槽(611)的长度方向于滑轨(61)的长度方向相同,卡边(632)卡在卡槽(6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沉头螺栓(64),沉头螺栓(64)穿过卡接轴套(631)的内孔且贯穿滑轨(61)与滑轨(6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峥权正国陈伟隆许文佳武文平何金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