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05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所述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排水结构和置于基坑坑顶周边的堆载土方,在基坑坑顶与堆载土方之间的区域设有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所述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从基坑顶面垂直向下打入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的土体内,每个应力释放孔的孔长3~5m,孔径60~12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环保,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能有效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对基坑稳定的不利影响,避免了采用其它新增加固措施带来的巨大成本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且该结构成本较低、现场易操作、可实现快速推广。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reducing earth load stress around foundation pit in soft soil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软土地区尤其是深厚软土地区,由于基坑稳定性对坑顶周边荷载较为敏感,设计时往往会限制基坑周边的堆载大小和距离,从而保证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坑顶位移、坑底隆起等)在设计和规范允许范围内。然而由于场地限制或者管理不善,施工场地内经常出现坑顶临近的周边土方堆载的情况,并且堆载面积和高度持续扩大。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加大过程中,坑外土体的孔隙水往往排出困难,而水又不可压缩,由土力学原理可知土方堆载的应力将大部分由水承担,此时引起基坑外侧土体内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较小,对基坑稳定性极为不利。根据调查资料,在软土地区因在基坑坡顶大面积堆载土方导致基坑变形甚至垮塌的事故多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该结构施工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能有效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对基坑稳定的不利影响,避免采用其它新增加固措施带来的巨大施工成本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排水结构和置于基坑坑顶周边的堆载土方,其特征在于:在基坑坑顶与堆载土方之间的区域设有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所述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从基坑顶面垂直向下打入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的土体内,每个应力释放孔的孔长3~5m,孔径60~120mm。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放坡坡面挂网喷、止水搅拌桩和土钉或注浆花管,所述土钉或注浆花管从基坑内坡面倾斜打入基坑周边的土体内;所述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坑底排水沟、坑顶排水沟和分布在基坑内坡面的多个泄水孔;所述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置于坑顶排水沟以及土钉或注浆花管打设范围土体与堆载土方之间的区域内。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每排应力释放孔等距分布,且同一排应力释放孔的中心距为1.0~2.0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当应力释放孔设有多排时,相邻两排应力释放孔交错排列,呈梅花形分布,相邻两排应力释放孔的排间距为1.0~2.0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应力释放孔采用木桩打入引孔,成孔后采用级配碎石封孔。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坑深度3~5m,周边堆载土方距基坑顶距离为3~4倍的基坑深度。本技术在软土地区基坑顶与坑顶周边堆载土方之间按梅花形布置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通过应力释放孔不断排出坑外软土内孔隙水,大大降低孔隙水压力,使附加应力大部分或完全转变为土体有效应力,有效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对基坑稳定的不利影响,然后结合基坑放坡坡面挂网喷砼、止水搅拌桩和土钉(或注浆花管)等比较常规的基坑支护结构便可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避免了采用其它新增加固措施(高压旋喷桩、型钢+锚杆等)带来的巨大施工成本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且该结构成本较低、现场易操作、可实现快速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应力释放孔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1—应力释放孔,1-1—级配碎石,2—堆载土方,3—基坑放坡坡面挂网喷砼,4—止水搅拌桩,5—土钉或注浆花管,6—泄水孔,7—坑底排水沟,8—坑顶排水沟,9—坑底面,10—基坑坑顶,11—基坑内土体,12—基坑坡体,13—坑顶与堆载土方之间的土体,14—堆载土方外侧的土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3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排水结构和置于基坑坑顶周边的堆载土方2,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放坡坡面挂网喷砼3、止水搅拌桩4和土钉或注浆花管5,所述土钉或注浆花管5从基坑内坡面倾斜打入基坑周边的土体内;所述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坑底排水沟7、坑顶排水沟8和分布在基坑内坡面的多个泄水孔6;所述基坑12深度3~5m,周边堆载土方2距基坑顶距离为3~4倍的基坑12深度。如图1和图2所示,在基坑坑顶10的坑顶排水沟8以及土钉或注浆花管5打设范围土体与堆载土方2之间的区域内设有多排应力释放孔1,所述多排应力释放孔1从基坑顶面垂直向下打入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的土体内,如图3所示,所述应力释放孔1采用木桩打入引孔,成孔后采用级配碎石1-1封孔,每个应力释放孔1的孔长3~5m,孔径60~120mm。如图2所示,相邻两排应力释放孔1交错排列,使多排应力释放孔1呈梅花形分布,相邻两排应力释放孔1的排间距为1.0~2.0m,所述每排应力释放孔1等距分布,且同一排应力释放孔1的中心距为1.0~2.0m。本技术在软土地区基坑顶与坑顶周边堆载土方间按梅花形布置多排应力释放孔,通过应力释放孔不断排出坑外软土内孔隙水,大大降低孔隙水压力,使附加应力大部分或完全转变为土体有效应力,能有效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对基坑稳定的不利影响。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排水结构和置于基坑坑顶周边的堆载土方(2),其特征在于:在基坑坑顶(10)与堆载土方(2)之间的区域设有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1),所述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1)从基坑顶面垂直向下打入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的土体内,每个应力释放孔(1)的孔长3~5m,孔径60~12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排水结构和置于基坑坑顶周边的堆载土方(2),其特征在于:在基坑坑顶(10)与堆载土方(2)之间的区域设有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1),所述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1)从基坑顶面垂直向下打入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的土体内,每个应力释放孔(1)的孔长3~5m,孔径60~1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减软土地区基坑周边土方堆载应力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放坡坡面挂网喷砼(3)、止水搅拌桩(4)和土钉或注浆花管(5),所述土钉或注浆花管(5)从基坑内坡面倾斜打入基坑周边的土体内;所述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坑底排水沟(7)、坑顶排水沟(8)和分布在基坑内坡面的多个泄水孔(6);所述一排或多排应力释放孔(1)置于坑顶排水沟(8)以及土钉或注浆花管(5)打设范围土体与堆载土方(2)之间的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伟江宝庆庞成立赵旭荣李青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