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内模及内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700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箱梁内模及内模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模安装和拆卸步骤繁多的问题。包括:能够依次首尾配合在环向上连接的左顶板、左侧板、左底板、右底板、右侧板及右顶板,所述左顶板下端和所述左侧板上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上端和所述左侧板下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下端和所述右底板下端均为自由端且间隔设置,所述右底板上端和所述右侧板下端铰接,所述右顶板下端和所述右侧板上端铰接;第一竖向伸缩机构,其上端和所述左顶板内侧铰接,其下端和所述左底板内侧铰接;第二竖向伸缩机构,其上端和所述右顶板内侧铰接,其下端和所述右底板内侧铰接;水平伸缩机构,其左端和所述左侧板内侧连接,其右端和所述右侧板内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梁内模及内模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箱梁内模及内模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内模往往是直接通过模板固定形成,其安装和拆卸时均比较麻烦,延误工期且成本高,同时其设计到多个内模的安装时,由于其由单个模板固定而成,其容易导致各个模板之间的安装误差较大,从而影响工程外观和工程质量。现有的还有通过预制内模,在需要使用时将预制内模安装,然后通过液压控制预制内模扩张实现安装到位,当成型完成后,通过液压控制预制内模收缩实现和混凝土的脱离,从而实现拆卸,但是其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需要多段分别控制,其控制步骤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梁内模及内模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模安装和拆卸步骤繁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箱梁内模,包括:能够依次首尾配合在环向上连接的左顶板、左侧板、左底板、右底板、右侧板及右顶板,所述左顶板下端和所述左侧板上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上端和所述左侧板下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下端和所述右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n能够依次首尾配合在环向上连接的左顶板、左侧板、左底板、右底板、右侧板及右顶板,所述左顶板下端和所述左侧板上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上端和所述左侧板下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下端和所述右底板下端均为自由端且间隔设置,所述右底板上端和所述右侧板下端铰接,所述右顶板下端和所述右侧板上端铰接;/n至少一个第一竖向伸缩机构,所述第一竖向伸缩结构上端和所述左顶板内侧铰接,所述第一竖向伸缩机构下端和所述左底板内侧铰接;/n至少一个第二竖向伸缩机构,所述第二竖向伸缩结构上端和所述右顶板内侧铰接,所述第二竖向伸缩机构下端和所述右底板内侧铰接;/n至少一个水平伸缩机构,所述水平伸缩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依次首尾配合在环向上连接的左顶板、左侧板、左底板、右底板、右侧板及右顶板,所述左顶板下端和所述左侧板上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上端和所述左侧板下端铰接,所述左底板下端和所述右底板下端均为自由端且间隔设置,所述右底板上端和所述右侧板下端铰接,所述右顶板下端和所述右侧板上端铰接;
至少一个第一竖向伸缩机构,所述第一竖向伸缩结构上端和所述左顶板内侧铰接,所述第一竖向伸缩机构下端和所述左底板内侧铰接;
至少一个第二竖向伸缩机构,所述第二竖向伸缩结构上端和所述右顶板内侧铰接,所述第二竖向伸缩机构下端和所述右底板内侧铰接;
至少一个水平伸缩机构,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左端和所述左侧板内侧连接,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右端和所述右侧板内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板右端和所述右顶板左端通过斜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板右端和所述右顶板左端通过垂直面配合且在拼接状态时存在避让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伸缩机构、所述第二竖向伸缩机构和所述水平伸缩机构为伸缩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锡钢单广昆雷玲雨夏春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