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地震流体识别是油气勘探地球物理的前沿基础课题,随着油气勘探深入细化和能源需求加大,具有很强各向异性的储层成为油气识别的重要目标,地震流体因子构建是地震流体识别的关键,地震岩石物理模型是地震流体因子构建的基础,是实现含油气储层流体定量表征的重要发展方向。不同流体因子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局限性与适用性,基于弹性理论构建的流体因子可以初步得到地下流体的大致分布,但会因地下岩性不同而产生敏感性差异导致流体识别假象,基于孔隙介质理论构建的流体因子是基于地下各向同性介质的假设,没有能真正利用地震资料中蕴含的丰富各向异性信息,目前,如何能够准确可靠的检测各向异性储层流体的类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更加精细的提高储层中流体识别的精度的基于岩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包括:/n步骤1,基于线性滑动理论,构造干燥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n步骤2,根据广义Gassmann公式,构建流体饱和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n步骤3,推导饱和流体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纵横波速度,并构建各向异性流体因子;/n步骤4,将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改写为储层弹性参数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函数;/n步骤5,计算储层各向异性流体因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线性滑动理论,构造干燥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
步骤2,根据广义Gassmann公式,构建流体饱和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
步骤3,推导饱和流体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纵横波速度,并构建各向异性流体因子;
步骤4,将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改写为储层弹性参数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函数;
步骤5,计算储层各向异性流体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裂隙岩石的柔度等于裂隙柔度与围岩的柔度的和,其中围岩是各向同性的;用公式表达即S=Sb+Sf,S为含有裂隙地层的柔度矩阵,柔度矩阵为弹性矩阵的倒数,Sb为围岩地层的柔度矩阵,Sf为裂隙的柔度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基于长波场假设,一组单组裂缝充填于各项同性介质背景,被认为是各向异性介质,则干燥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表示为:
其中,λ,μ是围岩的拉梅常数,裂缝参数ΔT为切向柔度与裂缝参数ΔN为法向柔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于各向异性介质,
其中,代表流体充填的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和代表干燥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δij和δkl代表Kronecker符号,Km和Kf代表固体矿物颗粒和流体等效体积模量,φ为孔隙度,改写为:
其中,
I=iδij+(9-i-j)(1-δij),·J=kδkl+(9-k-l)(1-δkl),
其中,和分表代表流体充填的各向异性介质和干燥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I和J分别表示与双下标形式下的刚度矩阵下标参数,βI和βJ分别代表不同下标下的中间变量,与干燥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以及固体矿物颗粒模量有关;
其中,代表干燥各向异性介质刚度矩阵,Km和Kf代表固体矿物颗粒和流体等效体积模量,I,J=1,2,...6,φ为孔隙度,∑代表求和符号;
为各向异性介质中孔隙体积模量,在裂缝参数较小,流体体积模量远远小于固体颗粒的假设下,化简上式表达式得出,
根据公式(3)求出,
其中,Kd代表各向同性干岩石的有效体积模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储层介质中饱含流体的刚度矩阵参数得到饱和流体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并构建出反应各向异性流体信息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各向异性流体因子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饱含流体的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为方程(6)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梅,宗兆云,韩宏伟,冯德永,江洁,魏文,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