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面板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96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作面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信息部,形成为包括文字和/或图案信息;光源部,设于所述信息部一侧,用于将所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投射至所述显示区域的后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显示区域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从而显示区域的壁厚较薄,文字和/或图案信息被投射至显示区域的后表面后,用户可以从本体的前侧直接观察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这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还保证了控制面板外侧的结构完整性,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面板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的操作面板,特别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用的操作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滚筒操作面板显示部分主要是通过将发光源导出至透明或半透明IMD/IML件或PET/PC膜或玻璃进行显示,需要多一个转换零件,工艺复杂且导致成本升高,另外,这还导致操作面板的外观不平整,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操作面板,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操作面板的衣物处理装置。一种操作面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信息部,形成为包括文字和/或图案信息;光源部,设于所述信息部一侧,用于将所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投射至所述显示区域的后表面。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将显示区域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从而显示区域的壁厚较薄,文字和/或图案信息被投射至显示区域的后表面后,用户可以从本体的前侧直接观察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这使得本技术不需要再在本体的前侧设置PET/PC膜或玻璃进行显示,从而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还保证了控制面板外侧的结构完整性,提高用户体验。传统概念认为,由于壁厚越薄透光性越好,因此,按此理论,壁厚越薄显示效果会越好;事实上,本申请技术人发现,在控制面板等部件中,由于不同显示信息之间的位置较为接近,因此,若显示区域过薄,会导致显示信息之间互相干扰,从而导致信息之间难以辨析,显示效果变差;同时,也会导致用户易于观察到操作面板的内部结构,降低美感。因此,技术人基于以上发现,进行了显示区域壁厚设计,当显示区域的厚度设置为0.5mm~2.5mm时,可以获得较为清晰的显示效果。更优的,当显示区域的壁厚设置为1mm~2mm时,如设置为1.0mm、1.2mm、1.4mm、1.5mm、1.8mm时显示效果更佳,当设置为1.2mm时显示效果最佳。优选的,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本体的其他区域之间存在过渡区,所述过渡区呈坡面。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呈坡面的过渡区的设置使得操作面板的制作过程中易于模具的脱离,从而提高本产品的良品率。优选的,所述信息部包括聚光部及信息膜(本技术所称的信息膜,并不单指膜片状的信息载体,也包括其他各种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嵌有信息的塑料块等等,只要其载有信息即可),所述信息膜设有所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所述聚光部形成有通光孔,所述光源部设于所述聚光部的后侧,且至少部分所述光源部的发光体伸入所述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内设有聚光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光孔的设置使得发光体的光线被聚集(即光线被限制在通光孔内部),从而减少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散射的情况,这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优选的,所述聚光件包括设于所述通光孔后端附近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反射面大致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信息膜的喇叭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喇叭状的反射面的设置使得发光体发出的侧向光线(如垂直于通光孔中轴线方向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而照向通光孔前侧,这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光效果,使得信息膜上的文字和/或图案信息被进一步照亮,这有利于提高该文字和/或图案信息的可识别度。可选的,所述反射面在所述通光孔中轴线方向上的截面为直线和/或曲线。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直面型反射面或曲面型反射面均可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更优的,曲面性的反射面的设置可以使得光线被多次反射,从而可以调节光线的射出方向,如,使得光线更加趋向于射向通光孔前侧开口的中心部位,这更加有利于提高显示清晰度。可选的,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形成为所述聚光件,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具有反光特性,且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大致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信息贴膜的喇叭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将聚光件直接形成为通光孔的内壁,从而使得不需要单独设置聚光件,这有利于简化制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优选的,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直面和/或曲面。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直面型反射面或曲面型反射面均可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更优的,曲面性的反射面的设置可以使得光线被多次反射,从而可以调节光线的射出方向,如,使得光线更加趋向于射向通光孔前侧开口的中心部位,这更加有利于提高显示清晰度。优选的,所述通光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通光孔组合形成为与所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一致的通光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此,可以使得光线在通过通光区后直接将文字和/或图案信息点亮,同时还减少光线散射或被遮挡的情形。优选的,所述信息膜为塑料贴膜,所述塑料贴膜适于粘贴于所述通光区的前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塑料贴膜形式的信息膜使得其安装更加简单,效果更加可靠。优选的,所述光源部包括PCB基体,及设于所述PCB基体前侧的发光体,所述PCB基体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聚光部。优选的,所述发光体为LED灯珠。LED灯珠形式的发光体使得其体积更小,更加易于伸入至通光孔内,从而保证聚光效果的实现。优选的,所述聚光部包括显示板盒,所述通光孔设于所述显示板盒上;所述显示板盒的侧边形成有螺钉孔、第一卡勾及第一卡扣,所述本体上对应设有螺钉柱、第二卡扣、第二卡勾,所述螺钉孔与所述螺钉柱配合、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勾配合以将所述显示板盒装配至所述本体。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此,使得PCB基体与显示板盒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减少二者意外分离的概率,同时,还提高了安装便利性。优选的,所述显示板盒还设有旋钮安装孔,所述旋钮安装孔与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旋钮安装区对应。优选的,所述本体还设有洗涤剂盒安装孔,洗涤剂盒适于自前侧穿过所述洗涤剂盒安装孔而被安装。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及设于箱体内部的桶体组件,还包括上述的操作面板,因此,该衣物处理装置具备上述操作面板的所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操作面板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操作面板的本体的后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面图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聚光部的前视图图6为图5的C-C剖面图图7为图6的D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部;2、聚光部;4、本体;11、发光体;12、弹簧腔;20、显示板盒;200、信息膜;21、第一卡扣;22、通光区;23、聚光件(反光面);24、通光孔;25、过孔;26、旋钮安装孔;27、第一卡勾;28、螺钉孔;29、显示板盒;41、连接支架、42、第二卡勾;43、显示区域;431、过渡区;44、其他区域;45、洗涤剂盒安装孔;46、旋钮安装区;47、第二卡扣;48、螺钉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n信息部,形成为包括文字和/或图案信息;/n光源部,设于所述信息部一侧,用于将所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投射至所述显示区域的后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
信息部,形成为包括文字和/或图案信息;
光源部,设于所述信息部一侧,用于将所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投射至所述显示区域的后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厚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厚度为1.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本体的其他区域之间存在过渡区,所述过渡区呈坡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部包括聚光部及信息膜,所述信息膜设有所述文字和/或图案信息;所述聚光部形成有通光孔,所述光源部设于所述聚光部的后侧,且至少部分所述光源部的发光体伸入所述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内设有聚光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件包括设于所述通光孔后端附近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反射面大致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信息膜的喇叭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面在所述通光孔中轴线方向上的截面为直线和/或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形成为所述聚光件,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具有反光特性,且所述通光孔的内侧壁大致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信息贴膜的喇叭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碧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