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96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调取用户的账号信息;对所述账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存储于各子系统中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相匹配,则验证通过并建立相应子系统与请求端的通信连接,以便相应子系统将所述待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共享至所述请求端。其打通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用户体系,使得原本独立于各子系统中的信息实现互通,减少了多个子系统的用户体系的维护成本,并能够建立系统用户数据的关联性,提高了系统能力,从而解决了公司或组织中数据流向分离而导致的数据汇总困难、各系统之间信息调用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系统间信息调用
,具体涉及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商用化,各种应用系统层出不穷,公司内各子系统之间往往会出现账号鉴权方面的各种问题,增加系统的维护成本以及开发成本。为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目前的常用作法是,根据工作职能不同,需要管理员开具不同系统的中的不同权限账号,以满足需求。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增加了管理员的工作难度与复杂度,也存在耦合紧密的问题。账号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子系统只维护本系统的账号体系,需要调整某个人员权限时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管理员维护多个子系统账号体系的。目前多系统使用中,大部分都是依靠各个系统下,独立的账号体系,这种方式,对于管理员来说,工作复杂度高,效率较低,数据一致性比较差,数据完整性有待提高,经常会出现A系统的中a人员的数据与B系统中的a员工的数据被拆分,报表中的数据如果需要完整体现需要人工拆分组合,人工参与度过高,不仅数据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且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系统之间信息调用困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调取用户的账号信息;对所述账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存储于各子系统中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相匹配,则验证通过并建立相应子系统与请求端的通信连接,以便相应子系统将所述待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共享至所述请求端。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不匹配,则验证失败并将验证失败信息发送至所述请求端。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字段信息、密钥和身份码。进一步地,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将获取的字段信息与预存字段相比对,并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将获取的密钥与预存密钥相比对,并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将获取的身份码与预存身份码相比对,并得到第三匹配结果;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所述第二匹配结果和所述第三匹配结果中任一结果为不匹配,则验证失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装置,用于实施如上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服务端,用于获取待调取用户的账号信息;中间端,用于对所述账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存储于各子系统中的配置信息;鉴权端,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相匹配,则验证通过并建立相应子系统与请求端的通信连接,以便相应子系统将所述待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共享至所述请求端。进一步地,所述鉴权端还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不匹配,则验证失败并将验证失败信息发送至所述请求端。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字段信息、密钥和身份码。进一步地,所述鉴权端,具体用于:将获取的字段信息与预存字段相比对,并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将获取的密钥与预存密钥相比对,并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将获取的身份码与预存身份码相比对,并得到第三匹配结果;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所述第二匹配结果和所述第三匹配结果中任一结果为不匹配,则验证失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于被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系统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能够对鉴权通过的用户进行子系统中的人员信息的共享,打通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用户体系,使得原本独立于各子系统中的信息实现互通,减少了多个子系统的用户体系的维护成本,并能够建立系统用户数据的关联性,提高了系统能力,从而解决了公司或组织中数据流向分离而导致的数据汇总困难、各系统之间信息调用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基于图1所示方法的使用场景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用于具有多个子系统的公司或组织中,实现多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避免数据流向分离而导致的数据汇总困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调取用户的账号信息;S2:对所述账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存储于各子系统中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字段信息、密钥和身份码,在鉴权过程中,上述各配置信息需要全部匹配才可验证成功,若有任一个不匹配,即验证失败。也就是说,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将获取的字段信息与预存字段相比对,并得到第一匹配结果;将获取的密钥与预存密钥相比对,并得到第二匹配结果;将获取的身份码与预存身份码相比对,并得到第三匹配结果;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所述第二匹配结果和所述第三匹配结果中任一结果为不匹配,则验证失败。S3: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相匹配,则验证通过并建立相应子系统与请求端的通信连接,以便相应子系统将所述待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共享至所述请求端;S4: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待调取用户的账号信息;/n对所述账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存储于各子系统中的配置信息;/n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相匹配,则验证通过并建立相应子系统与请求端的通信连接,以便相应子系统将所述待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共享至所述请求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调取用户的账号信息;
对所述账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存储于各子系统中的配置信息;
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相匹配,则验证通过并建立相应子系统与请求端的通信连接,以便相应子系统将所述待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共享至所述请求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且判定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鉴权信息不匹配,则验证失败并将验证失败信息发送至所述请求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字段信息、密钥和身份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配置信息与预设的鉴权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包括:
将获取的字段信息与预存字段相比对,并得到第一匹配结果;
将获取的密钥与预存密钥相比对,并得到第二匹配结果;
将获取的身份码与预存身份码相比对,并得到第三匹配结果;
若所述第一匹配结果、所述第二匹配结果和所述第三匹配结果中任一结果为不匹配,则验证失败。


5.一种多系统账号协同调用装置,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服务端,用于获取待调取用户的账号信息;
中间端,用于对所述账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存储于各子系统中的配置信息;
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会君王志尧
申请(专利权)人:洪泰智造青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