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物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657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从物方起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T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T2)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T3);所述第一透镜群(T1)包括至少一片正光焦度透镜,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群(T1)中从物侧起的第一片透镜的物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群(T2)由多组胶合透镜组组成;所述第三透镜群(T3)由正光焦度透镜部分和负光焦度透镜部分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微镜物镜可满足最大视场数40、数值孔径大于0.8、工作距离大于0.8mm和400nm‑1000nm实现复消色差,并具有较低灵敏度,较好的可加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微镜物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微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
技术介绍
平面电子感光器件(如CCD、CMOS)在显微镜成像中广泛使用。相比于人眼,电子感光器件的分辨能力、同时观察视场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生命科学、工业领域对于观察分辨能力和成像速度要求的提升,显微镜物镜的趋势是视场更大和孔径(NA)更大。因此,为提高显微镜物镜的性能,大视场、大数值孔径是显微镜物镜的发展趋势。实现大视场、大数值孔径复消色差的同时,需要保证显微镜物镜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能,对大视场、大数值孔径显微镜物镜投入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更换第一部分镜片的曲率、厚度和空气间隙,改变工作距离,观察不同厚度和折射率介质覆盖下的样本,使显微镜物镜的应用更加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显微镜物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微镜物镜,从物方起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至少一片正光焦度透镜,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群中从物侧起的第一片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从物方起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T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T2)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T3);/n所述第一透镜群(T1)包括至少一片正光焦度透镜,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群(T1)中从物侧起的第一片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凹面;/n所述第二透镜群(T2)由多组胶合透镜组组成;/n所述第三透镜群(T3)由正光焦度透镜部分和负光焦度透镜部分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从物方起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T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T2)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T3);
所述第一透镜群(T1)包括至少一片正光焦度透镜,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群(T1)中从物侧起的第一片透镜为弯月形透镜,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群(T2)由多组胶合透镜组组成;
所述第三透镜群(T3)由正光焦度透镜部分和负光焦度透镜部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4<D/fobj<9,3<fobj;其中,D表示物面到所述显微镜物镜最后一面的距离;fobj表示所述显微镜物镜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0.7<NA<1;NA表示所述显微镜物镜物方数值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0.1<|H2/H1|<1,0.1<|H2/H3|<1;其中,H1表示中心视场边缘光线在透镜表面最高的投射高度;H2表示中心视场边缘光线在透镜表面最低的投射高度;H3表示中心视场边缘光线在最后一片透镜表面的投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梦婷李伸朋孙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