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子交换玻璃基表面波导模斑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器件、集成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交换玻璃基表面波导模斑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969年,S.E.Miller提出了集成光学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在同一块衬底(或基片)的表面制作光波导,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光源、耦合器、滤波器等各种器件的集成化制作。通过这种集成化,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稳定化,提高器件性能。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在玻璃基片(1)上制作的集成光器件一直受到企业界和研究者们的重视。基于离子交换技术的玻璃基集成光波导器件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质,包括:传输损耗低,易于掺杂高浓度的稀土离子,与光纤的光学特性匹配,耦合损耗小,环境稳定性好,易于集成,成本低廉等。1972年,第一篇关于离子交换制作光波导的论文发表,标志着玻璃基集成光学器件研究的起步。自那时起,各国研究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玻璃基集成光器件的开发。截至目前,一些玻璃基片(1)上的集成光学器件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系列化,成功地用于光通信、光互连和光传感网络,并显示出巨大的竞争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交换玻璃基表面波导模斑转换器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用离子交换法在玻璃基片(1)的表面制作条形离子掺杂区(4);第二个环节是将玻璃基片(1)竖直放置在水平热板(5)上进行梯度温度离子扩散。这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将表面制作有条形离子掺杂区(4)的玻璃基片(1)竖直放置在水平热板(5)上进行梯度温度离子扩散,利用玻璃基片(1)内沿条形离子掺杂区(4)长度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玻璃基片(1)中沿条形离子掺杂区(4)长度方向产生掺杂离子扩散速率的梯度,增大玻璃基片(1)表面的条形离子掺杂区(4)在贴近热板(5)一端的横截面尺寸,将条形离子掺杂区(4)变成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交换玻璃基表面波导模斑转换器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用离子交换法在玻璃基片(1)的表面制作条形离子掺杂区(4);第二个环节是将玻璃基片(1)竖直放置在水平热板(5)上进行梯度温度离子扩散。这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将表面制作有条形离子掺杂区(4)的玻璃基片(1)竖直放置在水平热板(5)上进行梯度温度离子扩散,利用玻璃基片(1)内沿条形离子掺杂区(4)长度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玻璃基片(1)中沿条形离子掺杂区(4)长度方向产生掺杂离子扩散速率的梯度,增大玻璃基片(1)表面的条形离子掺杂区(4)在贴近热板(5)一端的横截面尺寸,将条形离子掺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寅雷,邓鑫宸,牛梦华,蒋建光,车录锋,周柯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