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依次包括战斗部、固体发动机以及分离弹底机构;固体发动机包括固体发动机壳体、固体发动机药筒、用于喷出燃烧产物的喷管以及固发点火器;固体发动机药筒设置于固体发动机壳体内部;分离弹底机构包括弹底、底排壳体和底排点火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底排装药和固体发动机装药产生的燃气将分离弹底机构与弹丸分离,固体发动机继续推动剩余的有效载荷飞行;通过分离弹底机构有效得减少了弹丸飞行过程中的消极质量,到达在同等装药条件下弹丸飞行的距离更远的目的。这种分离弹底的设计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弹丸空中飞行过程的消极质量,且方法简单,便于实现,具有安全可靠,使用要求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间弹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
技术介绍
火炮弹丸的弹底结构主要作用是承载发射时的高过载,保护弹丸毁伤部件不会被高膛压损坏,所以在结构上较为厚重;并且弹底上一般还会设置有铜质的密封弹带,在弹丸飞行时这部分弹底质量就会成为消耗弹丸飞行动能的消极质量。即弹底在炮弹离开炮膛之后,对弹丸的飞行过程并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弹底重量的存在降低了炮弹的飞行速度。为了追求射程更远的终点毁伤效应,底排减阻和固发增程是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然而,经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尚未发现通过减小消极质量的设计方法达到增程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分离弹底机构有效的减少了弹丸飞行过程中的消极质量,到达在同等装药条件下弹丸飞行的距离更远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依次包括战斗部、固体发动机以及分离弹底机构;所述固体发动机包括固体发动机壳体、固体发动机药筒、用于喷出燃烧产物的喷管以及固发点火器;所述固体发动机药筒设置于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内部。所述分离弹底机构包括弹底、底排壳体和底排点火器;所述喷管的出口与底排壳体均设置于所述弹底内部;所述底排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推进剂的药柱;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战斗部上,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弹底底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排壳体设置于所述喷管与所述弹底之间。优选的,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的另一侧套接或粘接在所述弹底的底端。优选的,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与所述弹底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上。在炮弹发射过程中,分离弹底机构高速旋转,而弹丸与分离弹底机构之间是轴承连接的,故弹丸由于惯性的作用低速旋转,有效减小了弹丸炮口转速,有利于后期对弹丸的控制。优选的,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的底端与所述弹底的底端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弹底外侧设置有弹带,能承载高温高压的燃气冲击,发射时弹带嵌入膛线,封闭火药气体,使弹丸高速旋转,保证弹丸飞行稳定。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底排装药和固体发动机装药产生的燃气将分离弹底机构与弹丸分离,固体发动机继续推动剩余的有效载荷飞行;通过分离弹底机构有效得减少了弹丸飞行过程中的消极质量,到达在同等装药条件下弹丸飞行的距离更远的目的。这种分离弹底的设计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弹丸空中飞行过程的消极质量,且方法简单,便于实现,具有安全可靠,使用要求低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炮弹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弹底,2为固发点火器,3为底排点火器,4为底排壳体,5为喷管,6为固体发动机,7为固发药筒,8为战斗部,9为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依次包括战斗部8、固体发动机以及分离弹底机构;固体发动机包括固体发动机壳体6、固体发动机药筒7、用于喷出燃烧产物的喷管5以及固发点火器2;固体发动机药筒7设置于固体发动机壳体6内部。分离弹底机构包括弹底1、底排壳体4和底排点火器3;喷管5的出口与底排壳体4均设置于弹底1内部;底排壳体4设置于喷管5与弹底1之间。底排壳体4内部设置有容纳推进剂的药柱;固体发动机壳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战斗部8上,固体发动机壳体6的另一侧套接在弹底1内侧端,且固体发动机壳体6的底端与弹底1的底端过盈配合,保证了弹丸整体性。弹底1外侧设置有弹带,能承载高温高压的燃气冲击,发射时弹带嵌入膛线,封闭火药气体,使弹丸高速旋转,保证弹丸飞行稳定。本专利技术利用底排装药和固体发动机装药产生的燃气将分离弹底机构与弹丸分离,固体发动机继续推动剩余的有效载荷飞行;通过分离弹底机构有效得减少了弹丸飞行过程中的消极质量,到达在同等装药条件下弹丸飞行的距离更远的目的。这种分离弹底的设计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弹丸空中飞行过程的消极质量,且方法简单,便于实现,具有安全可靠,使用要求低的优点。实施例二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固体发动机壳体6与弹底1之间设置有轴承9,轴承9固定设置在固体发动机壳体6上。在炮弹发射过程中,分离弹底机构高速旋转,而弹丸与分离弹底机构之间是轴承连接的,弹丸受到的径向力小,故弹丸由于惯性的作用低速旋转,有效减小了弹丸炮口转速,有利于后期对弹丸的控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战斗部(8)、固体发动机以及分离弹底机构;所述固体发动机包括固体发动机壳体(6)、固体发动机药筒(7)、用于喷出燃烧产物的喷管(5)以及固发点火器(2);所述固体发动机药筒(7)设置于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6)内部;/n所述分离弹底机构包括弹底(1)、底排壳体(4)和底排点火器(3);所述喷管(5)的出口与底排壳体(4)均设置于所述弹底(1)内部;所述底排壳体(4)内部设置有容纳推进剂的药柱;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战斗部(8)上,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6)的另一侧与所述弹底(1)底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战斗部(8)、固体发动机以及分离弹底机构;所述固体发动机包括固体发动机壳体(6)、固体发动机药筒(7)、用于喷出燃烧产物的喷管(5)以及固发点火器(2);所述固体发动机药筒(7)设置于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6)内部;
所述分离弹底机构包括弹底(1)、底排壳体(4)和底排点火器(3);所述喷管(5)的出口与底排壳体(4)均设置于所述弹底(1)内部;所述底排壳体(4)内部设置有容纳推进剂的药柱;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战斗部(8)上,所述固体发动机壳体(6)的另一侧与所述弹底(1)底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底分离减质增程炮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排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尧,陈智刚,潘玉田,王保国,郭保全,赵永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