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06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包括主动盘、从动盘一和二,所述主动盘的中部固定有支架,横杆一和横杆二通过滑轴分别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横杆一和的横杆二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右连杆一和右连杆二分别通过偏心机构与横杆一连接,右连杆一和右连杆二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从动盘一上;左连杆一和左连杆二分别通过偏心机构与横杆二连接,左连杆一和左连杆二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连接在从动盘二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既适用于大角度的高精度传递,也适用于小角度的高精度传递。通过旋转偏心轴,调校左右连杆在横杆端的距离,实现将主动盘转动的角度高精度地传递给从动盘。

A high precision large ang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具体的涉及一种运用于火炮类瞄准器中的、传递角度可达90°、传递精度可达0.1密位的高精度角度传递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各种含有角度传递机构的装备或设备中,传递误差与所传递的角度成线性关系,即传递角度小则传递误差小,传递角度大则传递误差大。由于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现有的高精度角度传递机构,一般传递角度较小,如坦克炮等的传递角度一般小于20°,因而不能完成装备的大角度传递任务。也有个别能够传递较大角度的角度传递机构,如榴弹炮等,需要传递的角度一般小于70°,其精度较低,特别是在大角度传递时,角度传递误差甚至达1密位以上,无法精准的完成瞄准任务。因此,现有装备的角度传递机构不能同时满足大、小角度的精准传递任务,进而无法精确的瞄准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够同时兼顾大、小角度的高精度传递任务,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既能实现高精度的小角度传递,又能确保在大角度下获得较高的角度传递精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盘、从动盘一、从动盘二,所述从动盘一和从动盘二分别位于主动盘的两侧,所述主动盘的中部固定有支架,横杆一和横杆二通过滑轴分别安装在支架上,横杆一和横杆二呈上下分布,横杆一和横杆二可在各自的安装滑轴上滑动,且横杆一和横杆二均与支架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所述横杆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右连杆一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与横杆一的一端连接,右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上;同理,右连杆二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与横杆一的另一端连接,右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上。所述横杆二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左连杆一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与横杆二的一端连接,左连杆一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连接在从动盘二上;同理,左连杆二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与横杆二的另一端连接,左连杆二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连接在从动盘二上。进一步地,所述偏心机构包括偏心轴、轴承、轴承压圈、固定座和抱紧螺钉,所述偏心轴的一端为圆柱体,偏心轴的另一端为方形体,该方形体的设计使得后期进行的旋转调校更为方便可靠,只要是合适大小的卡口工具都可以完成偏心轴的转动,如若是将方形体改为圆形结构,则需用工具夹紧圆柱面转动,属于两条线受力,容易打滑。偏心轴的中部设置有凸台一,凸台一底部的边沿设置有凸台二。所述偏心轴的凸台一、凸台二、以及方形体上部的圆柱体三者同轴,凸台一上部圆柱体的轴线与凸台一的轴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轴贯穿于各个安装位置的横杆、连杆,或连杆、从动盘二,当凸台一、凸台二、圆柱体安装到位,固定座通过螺母固定在各个连杆或从动盘二的一侧后,通过抱紧螺钉将偏心轴的方形体端固定在固定座内;轴承套装在圆柱体上,轴承的上部设置有轴承压圈。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一和横杆二的中部均设有镂空孔,该设计能减轻横杆的重量,从而使得机构的整体重量进一步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调校方便,通过调校偏心轴位置,即可实现高精度大角度传递。2、只要主动盘或横杆旋转后与连杆不产生干涉,在此情形下任何角度的高精度传递,均可运用本专利技术的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3、本专利技术的角度传递机构不仅适用于大角度的高精度传递,也适用于小角度的高精度传递。本专利技术既适用于一个主动盘将角度传递到两个从动盘,同时,在去掉一个横杆和一侧的左连杆、右连杆、从动盘后,也适用于将角度传递到一个从动盘。4、横杆一和横杆二中部的镂空设计,能减轻横杆的重量,从而使得机构的整体重量进一步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底部示意图;图3是偏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偏心机构的部件分解图;图5是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二维图;图7是图6中的P-P剖视图;图中:1、主动盘,11、支架,12、横杆一,13、横杆二,14、滑轴,2、从动盘一,21、右连杆一,22、右连杆二,3、从动盘二,31、左连杆一,32、左连杆二,4、偏心机构,41、偏心轴,411、凸台一,412、凸台二,413、圆柱体,414、方形体,42、轴承,43、轴承压圈,44、固定座,45、抱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阐述如下: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包括主动盘1、从动盘一2、从动盘二3,从动盘一2和从动盘二3分别位于主动盘1的两侧。主动盘1的中部固定有支架11,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通过滑轴14分别安装在支架11上,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呈上下分布,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可在各自的安装滑轴14上滑动,且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均与支架11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可以消除因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的距离误差对装配产生的影响。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的中部均设有镂空孔,可能减轻横杆的重量,从而使得机构的整体重量进一步降低。横杆一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4,右连杆一21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一12的一端连接,右连杆一21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2上;同理,右连杆二22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一12的另一端连接,右连杆二22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2上。横杆二13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4,左连杆一31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二13的一端连接,左连杆一31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连接在从动盘二3上;同理,左连杆二32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二13的另一端连接,左连杆二32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连接在从动盘二3上。如图3、4和5所示,偏心机构4包括偏心轴41、轴承42、轴承压圈43、固定座44和抱紧螺钉45,偏心轴41的一端为圆柱体413,偏心轴41的另一端为方形体414,该方形体414的设计使得后期进行的旋转调校更为方便可靠。偏心轴41的中部设置有凸台一411,凸台一411底部的边沿设置有凸台二412。所述偏心轴41的凸台一411、凸台二412、以及方形体414上部的圆柱体三者同轴,凸台一411上部圆柱体413的轴线与凸台一411的轴线平行。偏心轴41贯穿于各个安装位置的横杆、连杆,或连杆、从动盘二3,当凸台一411、凸台二412、圆柱体413安装到位,固定座44通过螺母固定在各个连杆或从动盘二3的一侧后,通过抱紧螺钉45将偏心轴41的方形体414端固定在固定座44内;轴承42套装在圆柱体413上,轴承42的上部设置有轴承压圈43。工作原理:将主动盘1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的安装平台上,当需要传递角度时,主动盘1带动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转动一个角度α,横杆一12带动右连杆一21、右连杆二22,使从动盘一2旋转一个角度β1,横杆二13带动左连杆一31、左连杆二32,使从动盘二3旋转一个角度β2。若右连杆一21、右连杆二22两端的间距一致,则α=β1,角度得到精确传递;若右连杆一21、右连杆二22两端的间距不一致,则α≠β1,两者存在误差。同理,若左连杆一31、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盘(1)、从动盘一(2)、从动盘二(3),所述从动盘一(2)和从动盘二(3)分别位于主动盘(1)的两侧,所述主动盘(1)的中部固定有支架(11),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通过滑轴(14)分别安装在支架(11)上,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呈上下分布,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可在各自的安装滑轴(14)上滑动,且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均与支架(11)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n所述横杆一(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4),右连杆一(21)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一(12)的一端连接,右连杆一(21)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2)上;右连杆二(22)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一(12)的另一端连接,右连杆二(22)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2)上;/n所述横杆二(13)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4),左连杆一(31)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二(13)的一端连接,左连杆一(31)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连接在从动盘二(3)上;左连杆二(32)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二(13)的另一端连接,左连杆二(32)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连接在从动盘二(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大角度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盘(1)、从动盘一(2)、从动盘二(3),所述从动盘一(2)和从动盘二(3)分别位于主动盘(1)的两侧,所述主动盘(1)的中部固定有支架(11),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通过滑轴(14)分别安装在支架(11)上,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呈上下分布,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可在各自的安装滑轴(14)上滑动,且横杆一(12)和横杆二(13)均与支架(11)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
所述横杆一(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4),右连杆一(21)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一(12)的一端连接,右连杆一(21)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2)上;右连杆二(22)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一(12)的另一端连接,右连杆二(22)的另一端连接在从动盘一(2)上;
所述横杆二(13)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偏心机构(4),左连杆一(31)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二(13)的一端连接,左连杆一(31)的另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连接在从动盘二(3)上;左连杆二(32)的一端通过偏心机构(4)与横杆二(13)的另一端连接,左连杆二(32)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德强刘力良李继泉陈正正胡婷任松林周厚友周熙霖周滨王云龙程翔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