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维桂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8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支架,包括壳体、上活动臂、下活动臂、第一扭簧、摆臂、连接臂与托爪,两个上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两个下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啮合传动连接,若干个第一扭簧设在壳体内且分别与上活动臂和下活动臂弹性抵接,两个下活动臂分别活动连接有摆臂,若干个摆臂通过连接臂联接,托爪分别设在下活动臂与摆臂的连接处、摆臂与连接臂的连接处以及上活动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夹持手机稳定,便于夹持不同大小的手机,手机不易脱落。

A kind of vehicl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支架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
,尤指一种车载支架。
技术介绍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带动支架需求的发展。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多便利的集成功能及更为简便的操作方式。而在驾驶环境下,使用手机作为导航工具也是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熟知的外出驾驶方式。而在车载状态下智能手机如何可以更为安全、便捷的使用更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车主一般会在车内安装一个支架用于夹持手机,但现有的支架使用不方便,夹持稳定性不够,手机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夹持稳定的车载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支架,包括壳体、上活动臂、下活动臂、第一扭簧、摆臂、连接臂与托爪,两个所述上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两个所述下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所述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啮合传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扭簧设在壳体内且分别与上活动臂和下活动臂弹性抵接,两个下活动臂分别活动连接有摆臂,若干个所述摆臂通过连接臂联接,所述托爪分别设在下活动臂与摆臂的连接处、摆臂与连接臂的连接处以及上活动臂上。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与上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所述上壳内设有面盖,所述面盖通过弹性件在上壳内弹性移动。优选地,所述下壳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有安装柱,所述第一扭簧设在安装槽内,所述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穿设在安装柱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根扭臂卡设在安装槽内,另一根扭臂抵设在上活动臂或下活动臂的侧面。优选地,所述上壳内设有回弹胶片,所述回弹胶片的一端抵设在面盖上。优选地,所述上活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部,另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第一传动部内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传动部外设有第一外齿。优选地,所述下活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二传动部,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内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传动部外设有第二外齿,所述连接部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卡孔。优选地,所述下活动臂与摆臂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根扭臂设在摆臂内,另一根扭臂设在下活动臂内。优选地,所述上活动臂向上转动角度为35°-40°。优选地,所述下活动臂向下转动角度为0-45°。优选地,所述托爪为“蘑菇”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夹持手机稳定,通过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的啮合传动连接以及下活动臂与摆臂的联动连接和摆臂通过连接臂的联动连接,将手机放入后,利用杠杆原理以及啮合传动原理带动上活动臂、下活动臂与摆臂的活动使托爪的产生位移,从而将手机夹持住,便于夹持不同大小的手机,且夹持稳定性好,手机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壳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下壳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上活动臂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下活动臂的立体结构图。图8是摆臂的立体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上壳;111.容纳槽;112.回弹胶片;113.弹簧;12.下壳;121.安装槽;122.安装柱;13.面盖;2.上活动臂;21.第一传动部;211.第一安装孔;212.第一外齿;22.第一连接柱;3.下活动臂;31.第二传动部;311.第二安装孔;312.第二外齿;32.连接部;321.凹槽;4.摆臂;41.卡柱;42.凸柱;5.连接臂;6.托爪;7.第一扭簧;8.第二扭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8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车载支架,包括壳体1、上活动臂2、下活动臂3、第一扭簧7、摆臂4、连接臂5与托爪6,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11、下壳12与面盖13,所述上壳11与下壳12定位卡接,所述上壳11的外端面设有容纳槽111,所述容纳槽111内设有弹簧113与回弹胶片112,所述面盖13通过弹簧113与回弹胶片112在容纳槽111内移动,所述下壳12的外端面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壳体1安装在车内,所述下壳12的内断端面设有四个安装槽121,四个安装槽121呈“口”形分布,四个所述安装槽121上分别设有安装柱122,四个所述第一扭簧7分别设在四个安装槽121内,两个上活动臂2分别穿设在上面两个安装柱122内从而相对活动设在下壳12内,两个下活动臂3分别穿设在下面两个安装柱122内从而相对活动设在下壳12内,设在上面两个安装槽121内的第一扭簧7的一端卡设在安装槽121内,另一端抵设在上活动臂2的下面,设在下面两个安装槽121内的第一扭簧7的一端卡设在安装槽121内,另一端抵设在下活动臂3的上面,两个摆臂4分别与两个下活动臂3联动连接,两个摆臂4通过连接臂5联动连接,所述托爪6设有六个,其中两个托爪6分别设在两个上活动臂2上,两个托爪6分别设在下活动臂3与摆臂4的连接处,两个托爪6设在摆臂4与连接臂5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上活动臂2的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部21,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柱22,所述第一传动部21内设有第一安装孔211,通过第一安装孔211穿设在安装柱122上使上活动臂2在下壳12内转动,上活动臂2可向上转动35°-40°,所述第一传动部21的外缘设有第一外齿212,两个上活动臂2通过第一外齿212啮合传动连接,上活动臂2的另一端设在壳体1外,所述第一连接柱22上安装有托爪6。优选地,所述下活动臂3的一端设有第二传动部31,另一端设有连接部32,所述第二传动部31内设有第二安装孔311,通过第二安装孔311穿设在安装柱122上使下活动臂3在下壳12内转动,下活动臂3可向下转动45°,所述第二传动部31外缘设有第二外齿312,两个下活动臂3通过第二外齿312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连接部32设在壳体1外,所述连接部32内设有凹槽321,所述凹槽321内设有卡孔,所述摆臂4的一端设有卡柱41,通过卡柱41与卡孔连接使下活动臂3与摆臂4联动连接,所述凹槽321内安装有第二扭簧8,所述第二扭簧8的一端卡设在凹槽321内,另一端与摆臂4连接。优选地,所述摆臂4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凸柱42,所述连接臂5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连接臂5通过通孔穿设在凸柱42上从而使两个摆臂4联动连接,其余四个托爪6分别安装在凸柱42上。优选地,所述上活动臂2与下活动臂3通过第一外齿212与第二外齿312啮合从而同步传动连接。优选地,两个上活动臂2与两个下活动臂3在初始位置呈“一”字形。优选地,所述托爪为“蘑菇”状结构,其中间部分用于承托手机或夹持手机,其顶部伞状部分用于挡住手机,防止手机掉落。工作原理:放入手机,手机推动面盖13向内移动,此时面盖13在弹簧113与回弹胶片112的弹力作用下紧贴在手机的背面,手机压设在最底部的两个托爪6上,设在摆臂4与连接臂5连接处的两个托爪6将手机托住,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摆臂4向下移动,根据杠杆原理,摆臂4带动下活动臂3向下转动,设在摆臂4与下活动臂3连接处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活动臂、下活动臂、第一扭簧、摆臂、连接臂与托爪,两个所述上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两个所述下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所述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啮合传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扭簧设在壳体内且分别与上活动臂和下活动臂弹性抵接,两个下活动臂分别活动连接有摆臂,若干个所述摆臂通过连接臂联接,所述托爪分别设在下活动臂与摆臂的连接处、摆臂与连接臂的连接处以及上活动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活动臂、下活动臂、第一扭簧、摆臂、连接臂与托爪,两个所述上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两个所述下活动臂相对设在壳体内且相互啮合连接,所述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啮合传动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扭簧设在壳体内且分别与上活动臂和下活动臂弹性抵接,两个下活动臂分别活动连接有摆臂,若干个所述摆臂通过连接臂联接,所述托爪分别设在下活动臂与摆臂的连接处、摆臂与连接臂的连接处以及上活动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与上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所述上壳内设有面盖,所述面盖通过弹性件在上壳内弹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有安装柱,所述第一扭簧设在安装槽内,所述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穿设在安装柱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根扭臂卡设在安装槽内,另一根扭臂抵设在上活动臂或下活动臂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内设有回弹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桂谭模欢
申请(专利权)人:周维桂谭模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