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29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构件,属于膜技术领域,包括朝向来水侧的第一PTFE膜和背向来水侧的PTFE复合膜,所述第一PTFE膜包括透气部和环绕所述透气部设置的粘接部,所述PTFE复合膜包括基材和设于基材上的第二PTFE膜,所述基材背向来水侧设置,所述第二PTFE膜与所述第一PTFE膜的一面之间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一PTFE膜的另一面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二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水透气构件,通过设置第一PTFE膜和PTFE复合膜,可以达到IPX5或IPX6防水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气构件
本技术涉及膜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透气构件。
技术介绍
防水透气贴膜主要用于户外通讯基站电子部件上,主要是RRU、滤波器、塔放、合路器、功放、双工器、天线和传感器等。相比于防水透气阀,防水透气贴膜更能满足通讯基站等户外电子设备腔体小型化的趋势。但是现有的防水透气贴膜达不到主要通讯设备厂商要求的IPX5或IPX6防水等级。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贴膜,其包括第一软胶层、单膜层、第二软胶层和支撑层,第一软胶层压覆于单膜层的正面,第二软胶层压覆于单膜层的背面,支撑层压覆于第二软胶层上。该防水透气贴膜测试时,水直接喷射到单膜层后,单模层会发生变形,造成膜孔增大,此时部分水会透过单膜层渗透到支撑层上,而由于支撑层采用防水性能差的无纺布,因此水会经支撑层进入腔体内导致测试失败,达不到所要求的IPX5或IPX6防水等级。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另外一种防水透气贴膜,包括第一双面背胶、带开孔的塑料片、第二双面背胶和膜,第一双面背胶压覆于带开孔的塑料片正面,第二双面背胶压覆于带开孔的塑料片反面,膜压覆于第二双面背胶。虽然塑料片能够有效降低水压以避免水直射到复合膜时使复合膜产生分层现象,但是由于其防水性能较差,因此仍会有较多的水经开孔流动至膜处,进而渗漏至腔体内导致测试失败,达不到所要求的IPX5或IPX6防水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达到IPX5或IPX6防水等级的防水透气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透气构件,包括朝向来水侧的第一PTFE膜和背向来水侧的PTFE复合膜,所述第一PTFE膜包括透气部和环绕所述透气部设置的粘接部,所述PTFE复合膜包括基材和设于基材上的第二PTFE膜,所述基材背向来水侧设置,所述第二PTFE膜与所述第一PTFE膜的一面之间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一PTFE膜的另一面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二胶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TFE膜的孔径为0.2μm~3μm,透气量Gurley为0.5秒~3秒,厚度为30μm~150μm,所述第二PTFE膜的孔径为1μm~10μm,透气量Gurley为0.3秒~2秒,厚度为50μm~400μ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TFE膜和PTFE复合膜之间具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间隙为0.05mm-0.4mm。进一步的,所述透气部的直径为D,所述粘接部的外径为D1,1/4<D/D1<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单边宽度为1mm~10mm。进一步的,所述基材的厚度为130μm~155μm。更进一步的,所述基材的厚度为t1,所述第二PTFE膜的厚度为t2,1≤t1/t2≤10。更进一步的,所述基材的透气部受到来水侧的压力后向内发生凹陷变形,所述透气部产生单位毫米凹陷深度时所对应的弹性应力不小于20kpa。更进一步的,所述基材为PET膜、PE膜、PP膜或尼龙膜。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0.05mm~0.4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防水透气构件在进行IPX5或IPX6防水等级测试时,由于水首先作用于第一PTFE膜上,因此第一PTFE膜受到动态水压的作用会向着PTFE复合膜方向发生凹陷变形,由于形变后第一PTFE膜相当于被拉伸了,因此会造成第一PTFE膜孔径变大,导致防水失效;而本技术中PTFE复合膜的基材能够对第一PTFE膜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能够有效减少第一PTFE膜受到水压时发生的变形量,以使得第一PTFE膜的形变变弱,使得孔径不会过分增大,由此提高了第一PTFE膜的防水性能;另外,在极端环境下,水透过第一PTFE膜后,在PTFE复合膜与第一PTFE膜之间的间隙中水的流速和冲击力会显著下降,将IPX5/IPX6测试过程中的动态水压转化为静态水压,即使有渗出的水珠,也不会导致PTFE复合膜分层,且第二PTFE膜的变形极小,因此提供了第二道防水保护,从而确保了防水透气构件通过IPX5或IPX6测试;其次,由于PTFE复合膜与第一PTFE膜之间的间隙容积较小,因此间隙内的残留水会在第一PTFE膜和第二PTFE膜两侧正负压作用下,逐渐汽化蒸发;最后,本技术中PTFE复合膜通过第二PTFE膜与第一胶层粘接固定,相比基材朝外设置并与第一胶层粘接固定来说,第二PTFE膜与第一胶层的粘接性更好,不容易脱开,另一方面,水也不易从第一胶层和PTFE复合膜对应区域之间穿过造成渗漏。第一PTFE膜的孔径为0.2μm~3μm,透气量Gurley为0.5秒~3秒,厚度为30μm~150μm,第二PTFE膜的孔径为1μm~10μm,透气量Gurley为0.3秒~2秒,厚度为50μm~400μm。如此设计,由于第一PTFE膜能够起到防止大量水渗透的作用,因此只有少量的水渗透至第二PTFE膜处,将第二PTFE膜的孔径设计成大于第一PTFE膜的孔径,也能保证其防水性能,同时也增加了防水透气构件的透气性能。第一PTFE膜和PTFE复合膜之间具有缓冲间隙,缓冲间隙为0.05mm-0.4mm。如此设计,既能避免第一PTFE膜形变过大,又能保证将动态水压转化为静态水压。若缓冲间隙大于0.4mm时,则PTFE复合膜对第一PTFE膜的支撑作用变弱,此时第一PTFE膜形变量较大,容易防水失效;若缓冲间隙小于0.05mm时,间隙过小,难以形成将动态水压转化为静态水压的功能。透气部的直径为D,粘接部的外径为D1,1/4<D/D1<2/3。如此设计,既能保证防水透气构件的透气量,又能保证第一PTFE膜和PTFE复合膜之间以及防水透气构件与防水外壳的粘接可靠性;当D/D1<1/4时,透气部过小,导致防水透气构件的透气性能较差;当D/D1>2/3时,所述粘接部的面积过小,导致第一PTFE膜和PTFE复合膜易脱开,以及降低了防水透气构件的安装可靠性。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单边宽度为1mm~10mm。如此设计,既能保证防水透气构件的透气性能,降低用胶量,又能增强粘接可靠性,以保证防水效果;当单边宽度小于1mm时,容易脱落,且容易脱开而导致防水失效;当单边宽度大于10mm时,防水透气构件的透气性能变差,且用胶量变多,成本上升。基材的厚度为130μm~155μm。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基材的强度,使其能够很好的支撑第一PTFE膜,又能避免过厚导致透气性能降低;当基材的厚度小于130μm时,基材较薄,不能很好的支撑第一PTFE膜;当基材的厚度大于150μm时,基材的透气性能降低。基材的厚度为t1,第二PTFE膜的厚度为t2,1≤t1/t2≤10。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基材的透气性能,又能有效吸收进入缓冲间隙内的水蒸汽,以防止水蒸汽渗透至腔体内;当t1/t2>10时,基材的透气性能较差;当t1/t2<1时,基材吸收进入缓冲间隙内的水蒸汽量有限,导致部分未被吸收的水蒸汽渗透至腔体内。基材的透气部受到来水侧的压力后向内发生凹陷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气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朝向来水侧的第一PTFE膜和背向来水侧的PTFE复合膜,所述第一PTFE膜包括透气部和环绕所述透气部设置的粘接部,所述PTFE复合膜包括基材和设于基材上的第二PTFE膜,所述基材背向来水侧设置,所述第二PTFE膜与所述第一PTFE膜的一面之间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一PTFE膜的另一面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二胶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气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朝向来水侧的第一PTFE膜和背向来水侧的PTFE复合膜,所述第一PTFE膜包括透气部和环绕所述透气部设置的粘接部,所述PTFE复合膜包括基材和设于基材上的第二PTFE膜,所述基材背向来水侧设置,所述第二PTFE膜与所述第一PTFE膜的一面之间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一PTFE膜的另一面设有粘接于所述粘接部上的第二胶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TFE膜的孔径为0.2μm~3μm,透气量Gurley为0.5秒~3秒,厚度为30μm~150μm,所述第二PTFE膜的孔径为1μm~10μm,透气量Gurley为0.3秒~2秒,厚度为50μm~4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TFE膜和PTFE复合膜之间具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间隙为0.05mm-0.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郭江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普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