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28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纸张分离上料设备,通过设置放料机构,可一次放入成摞的纸张,通过分页机构,将成摞的纸张最底部的一页纸张分离出来,再通过托料机构支撑其余纸堆,从而实现单张的精准分离,无需设置滚轮翻页,更加整齐;设置分离驱动机构,实现分页机构、托料机构和来料检测组件的往返摆动,实现循环作业;设置出纸机构,对分离出的纸张进行精准出纸和导向,方便接下来的折边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纸张分离上料设备
本技术涉及纸盒成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纸张分离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针对烟酒条盒使用的内托纸,在装配成型前需要对其进行折边。如图1所示,内托纸来料包括四个弯折边,在折边工序中,先将两条短边弯折,再将两条长边弯折。具体的,内托纸来料往往为成摞物料,因此,在对其进行折边作业前,需要从成摞物料中一次分离出一张,输送给折边机构进行折边作业。现有的纸张分离设备,一般采用胶辊在纸面滚动摩擦,分离出纸张,以上纸张分离设备应用于内托纸的分离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容易分离出多张内托纸,导致接下来的折边不整齐;第二方面,分离出的内托纸不够整齐,需要进行角度调整,耗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纸张分离精准、整齐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包括机架(1)、放料机构(2)、托料机构(3)、分页机构(4)和分离驱动机构(5),其中,机架(1),包括固定板(11)和若干转轴(12),转轴(12)与固定板(11)可转动连接;放料机构(2),供放入成摞的纸张;托料机构(3),包括托料板(31)和第一固定件(32),第一固定件(32)分别与托料板(31)和转轴(12)固定,托料板(31)正对成摞的纸张设置;分页机构(4),包括插板(41)和第二固定件(42),第二固定件(42)与转轴(12)可转动连接并与插板(41)固定,插板(41)正对成摞的纸张设置;分离驱动机构(5),驱动第一固定件(32)和第二固定件(42)往返摆动。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托料机构(3)还包括第一限位板(33),所述托料板(31)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腰圆孔(34),托料板(31)与第一固定件(32)通过螺栓和第一腰圆孔(34)紧固,第一限位板(33)设置于托料板(31)表面,且第一限位板(33)与托料板(31)之间形成纸张支撑台阶。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插板(41)呈“Z”字形,一端设置为楔形锥,另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二腰圆孔(43),插板(41)与第二固定件(42)通过螺栓和第二腰圆孔(43)紧固。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分离驱动机构(5)包括凸轮(51)、第一铰接件(53)、弹簧(54)、第二铰接件(55)和电机(56),其中,凸轮(51)嵌套固定在一转轴(12)上,所述分离驱动机构(5)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一第一铰接件(53)与第二固定件(42)固定并与其所对应的转轴(12)可转动连接,另一第一铰接件(53)与第一固定件(32)所对应的转轴(12)固定,凸轮(51)与第一铰接件(53)相互配合并驱动第一铰接件(53)往返摆动,第二铰接件(55)与第三转轴(12)固定并通过弹簧(54)与第一铰接件(53)连接,电机(56)与凸轮(51)所在转轴(12)传动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来料检测组件(6),所述来料检测组件(6)包括光电传感器(61)和第三固定件(62),第三固定件(62)分别与光电传感器(61)和转轴(12)固定,光电传感器(61)正对成摞的纸张设置,分离驱动机构(5),驱动第三固定件(62)往返摆动。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放料机构(2)包括承料板(21)、若干限位杆(22)和若干胶辊(23),承料板(21)固定在机架(1)上,限位杆(22)设置于承料板(21)上,若干限位杆(22)之间形成成摞纸张放料空间且正对托料机构(3)和分页机构(4)处设置有出料通道,胶辊(23)与转轴(12)固定并设置于出料通道上。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出纸机构(7),所述出纸机构(7)包括分页滚轮(71)、出纸胶辊(72)和若干第二限位板(73),其中,所述分页滚轮(71)固定在转轴(12)上并与胶辊(23)形成对辊,出纸胶辊(72)水平设置并固定在转轴(12)上,第二限位板(73)设置于胶辊(23)、分页滚轮(71)和出纸胶辊(72)外侧并引导纸张在胶辊(23)、分页滚轮(71)和出纸胶辊(72)之间传送。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页滚轮(71)表面设置有通槽(711),且靠近通槽(71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分页的台阶(712)。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压辊机构(8),所述压辊机构(8)包括架体(81)和若干压辊(82),所述架体(81)与转轴(12)可转动连接,若干压辊(82)与架体(81)铰连接并与出纸胶辊(72)形成对辊。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纸张为条盒内托纸。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放料机构,可一次放入成摞的纸张,通过分页机构,将成摞的纸张最底部的一页纸张分离出来,再通过托料机构支撑其余纸堆,从而实现单张的精准分离,无需设置滚轮翻页,更加整齐;(2)设置分离驱动机构,实现分页机构、托料机构和来料检测组件的往返摆动,实现循环作业;(3)设置出纸机构,对分离出的纸张进行精准出纸和导向,方便接下来的折边作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条盒内托纸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的机架部分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去除承料板后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的分页机构、托料机构部分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的正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条盒内托纸,四周设置有多个弯折边。本技术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如图2和图6所示,包括机架1、放料机构2、托料机构3、分页机构4、分离驱动机构5、来料检测组件6、出纸机构7和压辊机构8。其中,机架1,如图2所示,包括固定板11和若干转轴12,转轴12与固定板11可转动连接。转轴12在固定板11内转动,部分转轴12为主动转动,部分转轴12为从动转动。放料机构2,供放入成摞的纸张,方便单次放料。具体的,如图2~4所示,料机构2包括承料板21、若干限位杆22和若干胶辊23,其中,承料板21固定在机架1上,支撑成摞的纸张;限位杆22设置于承料板21上,对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放料机构(2)、托料机构(3)、分页机构(4)和分离驱动机构(5),其中,/n机架(1),包括固定板(11)和若干转轴(12),转轴(12)与固定板(11)可转动连接;/n放料机构(2),供放入成摞的纸张;/n托料机构(3),包括托料板(31)和第一固定件(32),第一固定件(32)分别与托料板(31)和转轴(12)固定,托料板(31)正对成摞的纸张设置;/n分页机构(4),包括插板(41)和第二固定件(42),第二固定件(42)与转轴(12)可转动连接并与插板(41)固定,插板(41)正对成摞的纸张设置;/n分离驱动机构(5),驱动第一固定件(32)和第二固定件(42)往返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放料机构(2)、托料机构(3)、分页机构(4)和分离驱动机构(5),其中,
机架(1),包括固定板(11)和若干转轴(12),转轴(12)与固定板(11)可转动连接;
放料机构(2),供放入成摞的纸张;
托料机构(3),包括托料板(31)和第一固定件(32),第一固定件(32)分别与托料板(31)和转轴(12)固定,托料板(31)正对成摞的纸张设置;
分页机构(4),包括插板(41)和第二固定件(42),第二固定件(42)与转轴(12)可转动连接并与插板(41)固定,插板(41)正对成摞的纸张设置;
分离驱动机构(5),驱动第一固定件(32)和第二固定件(42)往返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托料机构(3)还包括第一限位板(33),所述托料板(31)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腰圆孔(34),托料板(31)与第一固定件(32)通过螺栓和第一腰圆孔(34)紧固,第一限位板(33)设置于托料板(31)表面,且第一限位板(33)与托料板(31)之间形成纸张支撑台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41)呈“Z”字形,一端设置为楔形锥,另一端表面开设有第二腰圆孔(43),插板(41)与第二固定件(42)通过螺栓和第二腰圆孔(43)紧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分离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分离驱动机构(5)包括凸轮(51)、第一铰接件(53)、弹簧(54)、第二铰接件(55)和电机(56),其中,凸轮(51)嵌套固定在一转轴(12)上,所述分离驱动机构(5)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一第一铰接件(53)与第二固定件(42)固定并与其所对应的转轴(12)可转动连接,另一第一铰接件(53)与第一固定件(32)所对应的转轴(12)固定,凸轮(51)与第一铰接件(53)相互配合并驱动第一铰接件(53)往返摆动,第二铰接件(55)与第三转轴(12)固定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纯军黄正烈董阳邓博哲张双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科天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