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集中处理隧道大规模渗水的施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624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集中处理隧道大规模渗水的施工结构及方法,包括从二次衬砖层渗水处沿着整个环向方向挖除一定宽度原二次衬砖后留下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浇筑有新二次衬砌,新二次衬砌外侧对应的围岩层也沿着环向挖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沿着新二次衬砌背面环向设置的双壁波纹管,新二次衬砌顶端上方的围岩层内打孔安插有引流管,引流管壁面上开设有泄水孔,引流管的下端与双壁波纹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渗水结构,通过将渗水部位的二次衬砌替换成新的二次衬砌,然后安装引流管和双壁波纹管,将渗入的水流通过引流管和双壁波纹管引排至路面水沟统一排出隧道,避免水流渗入新的二次衬砌中,增加了隧道防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集中处理隧道大规模渗水的施工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病害整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集中处理隧道大规模渗水的施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建成既有隧道,多数出现了衬砌开裂、漏水的病害,业界更有“十隧九漏”的说法。究其原因,漏水隧道多在围岩构造发育,穿越断层、褶皱、断裂带处,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地质构造异常复杂,造成隧道衬砌剪应力集中,衬砌开裂、防水层破坏;遇到穿越灰岩地区,会遇到隐伏性岩溶、溶洞,隧道既有排水系统排水量不足,造成衬砌裂缝或施工缝渗水。如何处理隧道渗水,特别是大规模渗水是亟需解决的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处理隧道渗水,特别是大规模渗水,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集中处理隧道大规模渗水的施工结构及方法,通过在大规模渗水、漏水的段落,通过先期在二衬顶部注浆,将渗水严重段落两头的水量通过注浆向施工缝中间“赶”,使渗水段集中到一小范围,再在小范围内拆除二次衬砌,安装引流管和双壁波纹管,最终将水流通过引排至路面水沟统一排出隧道,增加了隧道防渗性,且维修部位较小,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隧道渗水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二次衬砖层渗水处沿着整个环向方向挖除一定宽度原二次衬砖后留下的环形空腔(1),环形空腔内浇筑有新二次衬砌,新二次衬砌外侧对应的围岩层也沿着环向挖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沿着新二次衬砌背面环向设置的双壁波纹管(2),新二次衬砌顶端上方的围岩层内打孔安插有引流管(3),引流管(3)壁面上开设有泄水孔(4),引流管(3)的下端与双壁波纹管(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隧道渗水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二次衬砖层渗水处沿着整个环向方向挖除一定宽度原二次衬砖后留下的环形空腔(1),环形空腔内浇筑有新二次衬砌,新二次衬砌外侧对应的围岩层也沿着环向挖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沿着新二次衬砌背面环向设置的双壁波纹管(2),新二次衬砌顶端上方的围岩层内打孔安插有引流管(3),引流管(3)壁面上开设有泄水孔(4),引流管(3)的下端与双壁波纹管(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隧道渗水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流管(3)的上端包覆有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隧道渗水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新二次衬砌朝向内侧的临空面上涂覆水泥基结晶层(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隧道渗水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3)采用直径为42mm,壁厚4mm的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张生王希宝廖沛源黎良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