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及模拟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油田提高采收率
,具体涉及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及模拟方法。
技术介绍
岩心驱替实验是油田提高采收率
常用的实验方法,实验中常用到的物理模型主要包括天然岩心、人造岩心以及填砂管模拟岩心,其中填砂管模拟岩心因其具有良好的承压能力、较短的准备时间、可多次重新填制等优点,能有效的缩短实验周期、节约实验成本,因此填砂管模拟岩心成为岩心驱替实验中一种不可替代的物理模型。目前,常规模拟地层岩心的填砂管装置为两端密封的单层直筒型,只能模拟单一地层的岩心,无法研究流体在地层间的渗流规律。为了研究地层间的隔层窜槽内部流体的渗流规律,人们通过在填砂直筒内设置金属挡板,挡板上的漏孔模拟隔层窜槽,挡板两侧填装不同颗粒大小的砂体模拟不同渗透率的地层,但其存在以下问题:(1)金属挡板与填砂管体内壁贴合处流体窜流严重,影响实验效果;(2)由于挡板的存在,影响了密封盖对砂体的施压效果,影响了模拟地层渗透率的准确度;(3)挡板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其特征在于:这种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包括密封盖、填砂管体、管体外壳(4),填砂管体由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对合在一起形成,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结构相同,均为半圆柱填砂管体,且半圆柱填砂管体轴向切面上靠近管体一端设有一个过滤孔;管体外壳(4)由半圆形外壳对扣在填砂管体外的环形凹槽内,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构成,对填砂管体施加围压,管体外壳(4)将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可拆卸地紧固在一起,拼接成完整的圆柱体,拼接形成的填砂管体两端具有外螺纹;填砂管体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其特征在于:这种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包括密封盖、填砂管体、管体外壳(4),填砂管体由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对合在一起形成,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结构相同,均为半圆柱填砂管体,且半圆柱填砂管体轴向切面上靠近管体一端设有一个过滤孔;管体外壳(4)由半圆形外壳对扣在填砂管体外的环形凹槽内,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构成,对填砂管体施加围压,管体外壳(4)将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可拆卸地紧固在一起,拼接成完整的圆柱体,拼接形成的填砂管体两端具有外螺纹;填砂管体两端通过密封盖密封,密封盖包括密封盖外壳、密封堵头,密封盖外壳带有内螺纹,密封堵头分别紧固在填砂管体两端,密封堵头具有分别与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相通的孔道,密封盖外壳与填砂管体螺纹连接,密封盖外壳具有用于密封堵头的流道与外部管线连接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对合在一起,当两个过滤孔重合时形成贯通的窜槽;当将管体外壳拆开后,改变下层填砂管的方向时,两个过滤孔分别位于填砂管体的两端,实现不改变上层注入方向的前提下改变窜槽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填砂管(1-1)的轴向切面中心设有一个定位凹槽,切面上靠近管体一端设有一个过滤孔,下层填砂管(1-2)的轴向切面中心设有一个定位凸起,上层填砂管(1-1)和下层填砂管(1-2)对合在一起时,定位凸起位于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外壳为分段式的,由三段分外壳构成,管体外表面设置三个环形凹槽,三个环形凹槽间隔设置,每段分外壳通过相应的环形凹槽紧固在填砂管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隔层胶结差地层的可分离双层耐压填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堵头在密封盖外壳可自由转动,密封堵头一端的中心具有卡槽,卡槽将密封堵头分成上半块与下半块,上半块、下半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赵博文,傅程,张宇,宋考平,程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