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忠宝专利>正文

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231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采收过程中的排砂排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该装置包括射流泵,射流泵包括射流泵外管和射流泵体,射流泵外管内部开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内腔室,射流泵体固定在射流泵外管内腔室并与射流泵外管内腔室内壁之间密封,射流泵上接头将上喷嘴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上部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将井筒内妨碍生产的砂和液排出井口至地面,而不是防控在井底,解决因井下出砂出液严重影响采油采气的问题,提高油井的生产周期,提高采收率,同时采用水作为动力单元,井下管柱都是静态无相对运动,避免了井下管柱的互相磨损和普通抽油机的冲程损失,提高产量,减少作业次数而降低采油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采收过程中的排砂排液
,特别涉及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
技术介绍
:疏松砂岩油藏是我国油气田生产的主力类型油藏之一,分布范围较广、储量大、产量占有重要地位。但此类油藏开发会经常遇到油井出砂严重的问题,传统的筛管防砂和固砂工艺开发会降低油气产量,而且抽油泵采油方式导致油井杆管泵磨蚀和砂卡现象频繁发生,频繁冲砂和检泵作业又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天然气煤层气井在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层出水和粉煤灰堵塞射孔井段的问题,造成储气层压力下降天然气的产量降低,频繁作业排水排泥也造成采气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将井筒内妨碍生产的砂和液排出井口至地面,而不是防控在井底,解决因井下出砂出液严重影响采油采气的问题,提高油井的生产周期,提高采收率,同时采用水作为动力单元,井下管柱都是静态无相对运动,避免了井下管柱的互相磨损和普通抽油机的冲程损失,提高产量,减少作业次数而降低采油成本。克服了现有油气井排砂排液工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包括设置在油管内的空心抽油杆;还包括射流泵,射流泵包括射流泵外管和射流泵体,射流泵外管内部开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内腔室,射流泵体固定在射流泵外管内腔室并与射流泵外管内腔室内壁之间密封,射流泵上接头将上喷嘴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上部内部,射流泵上接头上端与空心抽油杆相连接,射流泵上接头下端与射流泵体上端相连接,射流泵下接头将下喷嘴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下部内部,射流泵下接头与射流泵体下端相连接,射流泵体中部内部开有吸入腔,上喷嘴下端、下喷嘴上端均伸入到该吸入腔内,上喷嘴与下喷嘴相对应且不连接,上喷嘴的孔径大于下喷嘴的孔径,下喷嘴上端喷嘴外壁成锥面状,上喷嘴下端设计成与下喷嘴上端锥面外壁相匹配的喇叭口状;射流泵的射流泵外管上端连接油管,射流泵的射流泵外管下端连接筛管,筛管末端连接丝堵,射流泵外管上部侧壁上开有动力孔道,该动力孔道上端与油管和空心抽油杆之间环空相通,该动力孔道下端与射流泵外管内腔室底部相通,射流泵外管下部侧壁上开有原油孔道,该原油孔道上端与吸入腔相通,该原油孔道下端与筛管相通,空心抽油杆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地面沉降罐。射流泵体与射流泵外管内腔室内壁之间通过胶圈密封。射流泵外管上部侧壁上开有三条动力孔道。射流泵外管下部侧壁上开有三条原油孔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将井筒内妨碍生产的砂和液排出井口至地面,而不是防控在井底,解决因井下出砂出液严重影响采油采气的问题,提高油井的生产周期,提高采收率,同时采用水作为动力单元,井下管柱都是静态无相对运动,避免了井下管柱的互相磨损和普通抽油机的冲程损失,提高产量,减少作业次数而降低采油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射流泵使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包括设置在油管2内的空心抽油杆1;还包括射流泵4,射流泵4包括射流泵外管3和射流泵体13,射流泵外管3内部开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内腔室,射流泵体13固定在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并与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内壁之间密封,射流泵上接头6将上喷嘴8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13上部内部,射流泵上接头6上端与空心抽油杆1相连接,射流泵上接头6下端与射流泵体13上端相连接,射流泵下接头11将下喷嘴10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13下部内部,射流泵下接头11与射流泵体13下端相连接,射流泵体13中部内部开有吸入腔9,上喷嘴8下端、下喷嘴10上端均伸入到该吸入腔9内,上喷嘴8与下喷嘴10相对应且不连接,上喷嘴8的孔径大于下喷嘴10的孔径,下喷嘴10上端喷嘴外壁成锥面状,上喷嘴8下端设计成与下喷嘴10上端锥面外壁相匹配的喇叭口状;射流泵4的射流泵外管3上端连接油管2,射流泵4的射流泵外管3下端连接筛管5,筛管5末端连接丝堵,射流泵外管3上部侧壁上开有动力孔道7,该动力孔道7上端与油管2和空心抽油杆1之间环空相通,该动力孔道7下端与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底部相通,射流泵外管3下部侧壁上开有原油孔道12,该原油孔道12上端与吸入腔9相通,该原油孔道12下端与筛管5相通,空心抽油杆1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地面沉降罐。射流泵体13与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内壁之间通过胶圈密封。射流泵外管3上部侧壁上开有三条动力孔道7。射流泵外管3下部侧壁上开有三条原油孔道12。如图3所示,动力水经过地面柱塞泵加压后,经油管2和空心抽油杆1之间的环形空间通过射流泵外管3上的动力孔道7进入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底部,进而进入下接头11、下喷嘴10,从下喷嘴10向上喷射向上喷嘴8;因上喷嘴8的孔径大于下喷嘴10的孔径,水柱喷射是产生负压;井底的含砂油水混合体经过筛管5过滤后将适当直径的砂、油、水进入到筛管5内,再经过原油孔道12进入吸入腔9,在射流泵负压的作用下随喷射的动力水流经上喷嘴8向上喷射进入空心抽油杆1内孔道,最终流向地面沉降罐。砂粒在地面沉降罐中沉积收集排出;油水液体进入输油管线输送走。一部分水可以继续进入柱塞泵作为动力水参与射流泵工作。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包括设置在油管(2)内的空心抽油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射流泵(4),射流泵(4)包括射流泵外管(3)和射流泵体(13),射流泵外管(3)内部开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内腔室,射流泵体(13)固定在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并与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内壁之间密封,射流泵上接头(6)将上喷嘴(8)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13)上部内部,射流泵上接头(6)上端与空心抽油杆(1)相连接,射流泵上接头(6)下端与射流泵体(13)上端相连接,射流泵下接头(11)将下喷嘴(10)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13)下部内部,射流泵下接头(11)与射流泵体(13)下端相连接,射流泵体(13)中部内部开有吸入腔(9),上喷嘴(8)下端、下喷嘴(10)上端均伸入到该吸入腔(9)内,上喷嘴(8)与下喷嘴(10)相对应且不连接,上喷嘴(8)的孔径大于下喷嘴(10)的孔径,下喷嘴(10)上端喷嘴外壁成锥面状,上喷嘴(8)下端设计成与下喷嘴(10)上端锥面外壁相匹配的喇叭口状;/n射流泵(4)的射流泵外管(3)上端连接油管(2),射流泵(4)的射流泵外管(3)下端连接筛管(5),筛管(5)末端连接丝堵,射流泵外管(3)上部侧壁上开有动力孔道(7),该动力孔道(7)上端与油管(2)和空心抽油杆(1)之间环空相通,该动力孔道(7)下端与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底部相通,射流泵外管(3)下部侧壁上开有原油孔道(12),该原油孔道(12)上端与吸入腔(9)相通,该原油孔道(12)下端与筛管(5)相通,空心抽油杆(1)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地面沉降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包括设置在油管(2)内的空心抽油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射流泵(4),射流泵(4)包括射流泵外管(3)和射流泵体(13),射流泵外管(3)内部开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内腔室,射流泵体(13)固定在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并与射流泵外管(3)内腔室内壁之间密封,射流泵上接头(6)将上喷嘴(8)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13)上部内部,射流泵上接头(6)上端与空心抽油杆(1)相连接,射流泵上接头(6)下端与射流泵体(13)上端相连接,射流泵下接头(11)将下喷嘴(10)压入固定在射流泵体(13)下部内部,射流泵下接头(11)与射流泵体(13)下端相连接,射流泵体(13)中部内部开有吸入腔(9),上喷嘴(8)下端、下喷嘴(10)上端均伸入到该吸入腔(9)内,上喷嘴(8)与下喷嘴(10)相对应且不连接,上喷嘴(8)的孔径大于下喷嘴(10)的孔径,下喷嘴(10)上端喷嘴外壁成锥面状,上喷嘴(8)下端设计成与下喷嘴(10)上端锥面外壁相匹配的喇叭口状;
射流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忠宝
申请(专利权)人:林忠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