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耙子收纳架
本技术涉及耙子收纳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耙子收纳架。
技术介绍
耙子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农具,可以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虽然随着科技发展,这些农具逐渐被大型机械所替代,但依然有一些贫穷地区会使用到耙子,有些清洁工人在秋天为了将树叶归拢,也可能会使用到耙子,故对耙子或耙子的收纳进行研究也是对社会具有意义的。如图1所示,现有的耙子一般包括用于归拢或散开谷物的耙齿,耙齿上固定连接有供人们拿持的耙杆。现有对耙杆的收纳都是直接将其任意堆放在屋内,由于耙子的随意堆放,显得即不整洁又容易过多地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耙子收纳架,其具有更好地收纳耙子并节约空间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耙子收纳架,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矩形框、水平放置的第二矩形框、用于支撑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第一矩形框的两侧,两组所述支撑架相正对,所述第一矩形框位于第二矩形框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矩形框朝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耙子收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矩形框(1)、水平放置的第二矩形框(2)、用于支撑第一矩形框(1)和第二矩形框(2)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第一矩形框(1)的两侧,两组所述支撑架相正对,所述第一矩形框(1)位于第二矩形框(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矩形框(1)朝向第一矩形框(1)中心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一杆件(3),所述第一杆件(3)与所述第一矩形框(1)构成了若干第一限位框(4),所述第二矩形框(2)朝向第二矩形框(2)中心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杆件(5),所述第二杆件(5)与所述第二矩形框(2)构成了若干第二限位框(6),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耙子收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矩形框(1)、水平放置的第二矩形框(2)、用于支撑第一矩形框(1)和第二矩形框(2)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第一矩形框(1)的两侧,两组所述支撑架相正对,所述第一矩形框(1)位于第二矩形框(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矩形框(1)朝向第一矩形框(1)中心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一杆件(3),所述第一杆件(3)与所述第一矩形框(1)构成了若干第一限位框(4),所述第二矩形框(2)朝向第二矩形框(2)中心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二杆件(5),所述第二杆件(5)与所述第二矩形框(2)构成了若干第二限位框(6),所述第二限位框(6)与所述第一限位框(4)数量相等且相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耙子收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网框(7),所述网框(7)水平放置且位于第二矩形框(2)的正下方,所述网框(7)的开口朝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耙子收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耙子收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立于地面的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9)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顶端通过水平转轴(11)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9)朝向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通过水平转轴(11)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2),所述第一连接杆(12)远离第一支撑杆(9)的一端通过水平转轴(11)铰接有直立的第二连接杆(13),所述第二连接杆(13)处于第一支撑杆(9)与第二支撑杆(10)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上端均分别通过水平转轴(11)与第一矩形框(1)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中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下部均分别通过水平转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余小燕,李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博耐特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