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81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涉及电力工具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第一夹臂(4)的一端与第一套筒(9)相连接,第二夹臂(5)的一端与第二套筒(6)相连接,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分别套在螺杆(10)的两端,螺杆(10)的一端连接在壳体(2)左侧的内壁上,螺杆(1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右侧的侧壁,第一夹臂(4)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5)的夹线部分别突出在壳体(2)的顶部开口处,螺杆(10)的中间设置有电动装置。该装置既能够手动操作,又能够电力驱动使用,从而使得该装置运用更加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具
,具体为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导线,指的是用作电线电缆的材料,工业上也指电线。一般由铜或铝制成,也有用银线所制(导电、热性好),用来疏导电流或者是导热,耐张线夹用来将导线或避雷线固定在非直线杆塔耐张绝缘子串,起锚作用,亦用来固定拉线杆塔的拉线。对于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进行修补时,需要将损坏部分导线剪切去除,传统的剪切装置有电动和手动两种,手动装置在操作时较为费力,而电动装置又受环境影响,有时没有电力供应,但同时携带两种装置又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剪切装置操作费力或功能受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与第一套筒相连接,所述第二夹臂的一端与第二套筒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套在螺杆的两端,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在壳体左侧的内壁上,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壳体右侧的侧壁,所述第一夹臂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的夹线部分别突出在壳体的顶部开口处,第一夹臂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的夹线部在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齿刃,所述螺杆的中间设置有电动装置。本技术所述的电动装置包括传动齿轮,所述的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连接,驱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有电机。本技术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胶套。本技术所述的螺杆上还连接有转把。本技术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铰接处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本技术所述限位架的两侧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条形凸起,该条形凸起和所述矩形凹槽的结构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采用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螺杆、转把、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装置既能够手动操作,又能够电力驱动使用,将两种方式集合为一体,从而使得该装置运用更加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限位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转把的侧视图。图中:1-把手,2-壳体,3-限位架,4-第一夹臂,5-第二夹臂,6-第二套筒,7-转把,8-胶套,9-第一套筒,10-螺杆,11-传动齿轮,12-驱动齿轮,13-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所述的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包括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相互交叉铰接。第一夹臂4一端和第一套筒9铰接,第二夹臂5的一端和第二套筒6铰接。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的分别套在螺杆10的两端,此处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与螺杆10分别螺纹连接,且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与螺杆10的连接结构相反,此结构使得螺杆10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同时向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达到带动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进行剪切操作的效果。螺杆10的一端连接在壳体2左侧的内壁上,螺杆1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右侧的侧壁,此结构使得操作者可通过手动控制螺杆10旋转,使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进行剪切操作。第一夹臂4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5的夹线部分别突出在壳体2的顶部开口,且第一夹臂4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5的夹线部在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齿刃,该部分结构能够剪切导线。为便于手动转运螺杆,螺杆10穿过壳体2右侧的侧壁后连接有转把7,转把7与螺杆10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该结构更便于使用者对螺杆10徒手操作。螺杆10的中间设置有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1通过焊接固定,传动齿轮11的底部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12,驱动齿轮12的一侧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在壳体2内,此结构使得螺杆10的旋转能够由电机13带动,从而使得该装置既能够手动操作,又能够电力驱动使用,将两种方式集合为一体,从而使得该装置运用更加灵活方便。本技术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把手1上设置有胶套8,把手1通过螺丝连接固定,而胶套8通过胶合固定,此结构更便于操作者将该装置携带。本技术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的铰接处连接有限位架3,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中间贯穿的销轴与限位架3中间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限位架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2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此结构能够对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的活动进行限位,辅助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偏斜。限位架3的两侧开设有矩形凹槽,壳体2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条形凸起,该条形凸起和矩形凹槽的结构相匹配,通过条形凸起对矩形凹槽的限制,使得限位架3上下滑移更加稳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先检查该装置是否存在零件破损或连接不牢的情况,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使用。当操作者旋转螺杆10时,能够带动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同时向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移动,当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向相对的方向移动时,达到带动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进行剪切操作的效果。螺杆10突出壳体2的一端连接有转把7,操作者可通过徒手转动转把7,控制螺杆10旋转,而且螺杆10中间的传动齿轮11通过驱动齿轮12与电机13连接,让螺杆10的旋转能够由电机13带动,从而使得该装置既能够手动操作,又能够电力驱动使用,实现将两种方式集合为一体,使得该装置运用更加灵活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所述第一夹臂(4)的一端与第一套筒(9)相连接,所述第二夹臂(5)的一端与第二套筒(6)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分别套在螺杆(10)的两端,所述螺杆(10)的一端连接在壳体(2)左侧的内壁上,螺杆(1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右侧的侧壁,所述第一夹臂(4)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5)的夹线部分别突出在壳体(2)的顶部开口处,第一夹臂(4)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5)的夹线部在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齿刃,所述螺杆(10)的中间设置有电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夹臂(4)和第二夹臂(5),所述第一夹臂(4)的一端与第一套筒(9)相连接,所述第二夹臂(5)的一端与第二套筒(6)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套筒(9)和第二套筒(6)分别套在螺杆(10)的两端,所述螺杆(10)的一端连接在壳体(2)左侧的内壁上,螺杆(1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右侧的侧壁,所述第一夹臂(4)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5)的夹线部分别突出在壳体(2)的顶部开口处,第一夹臂(4)的夹线部和第二夹臂(5)的夹线部在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齿刃,所述螺杆(10)的中间设置有电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补导线及耐张线夹弯管裂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装置包括传动齿轮(11),所述的传动齿轮(11)与驱动齿轮(12)相连接,驱动齿轮(12)的一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明杨红斌侯继伟李国彬卯卫斌杨波徐世伟梁江涛张国建李志伟王延辉李彦锋杨畅贤秦滨慧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