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样品瓶传输方法,包括:配置密封的传输路径;对所述传输路径抽真空,以使传输路径内处于负压状态;向所述传输路径中进气,利用气体流动推动样品瓶从传输路径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样品瓶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路、第一收发装置、第二收发装置、真空装置、进气装置,所述传输管路为密封结构,用于传输样品瓶,第一收发装置和第二收发装置分别设于传输管路的两端,真空装置用于对所述传输管路抽真空,进气装置用于向抽真空后的传输管路中进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真空抽吸气动方式进行传输,可实现小管径高速双向远距离传输,可避免发生放射性气体外泄。
A transfer method and system of sample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样品瓶传输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
,具体涉及一种样品瓶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核工业中的用于放置放射性液体的样品瓶都是采用压空传输:在样品的发送端通入带压气体(空气),即传输系统内为正压状态,将样品瓶吹送至接收端。然而,压空传输存在以下不足:(1)若传输管路系统发生泄漏,会导致放射性气体外泄,造成环境污染;(2)传输过程需消耗大量的带压气体,且传输速度越快,气体消耗越大,导致传输成本高;(3)传输路径单一,无法实现从一个发送端传输至多个不同的接收端;(4)传输过程中无法对样品瓶进行探测定位,若发生样品瓶卡滞,无法判断样品瓶堵塞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样品瓶的传输方法及系统,可避免传输过程发生放射性气体外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样品瓶传输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样品瓶传输方法,包括:配置密封的传输路径;对所述传输路径抽真空,以使传输路径内处于负压状态;向所述传输路径中进气,利用气体流动推动样品瓶从传输路径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优选的,所述传输路径内的负压压力为-20~-60KPa。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样品瓶的传输过程中检测和定位所述样品瓶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气体采用常压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样品瓶传输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样品瓶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路、第一收发装置、第二收发装置、真空装置、进气装置,所述传输管路为密封结构,用于传输样品瓶,所述第一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收发装置分别设于传输管路的两端,两者通过所述传输管路连通,所述真空装置,用于对所述传输管路抽真空,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向抽真空后的传输管路中进气,以利用气体流动推动样品瓶从第一收发装置/第二收发装置经传输管路传输至第二收发装置/第一收发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收发装置还通过抽吸管路连通,所述真空装置与所述抽吸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收发装置与所述真空装置之间的抽吸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收发装置与所述真空装置之间的抽吸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装置和第二进气装置,所述第一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抽吸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抽吸管路与所述第二进气装置连通。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设于所述传输管路上,所述第一收发装置和所述换向装置之间的传输管路称为第一管路,所述第二收发装置和所述换向装置之间的传输管路称为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收发装置采用与所述第一管路的数量相应的多个,多个第一收发装置与换向装置通过多个第一管路分别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管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收发装置采用与所述第二管路的数量相应的多个,多个第二收发装置与换向装置通过多个第二管路分别连接。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设于所述传输管路上,所述第一收发装置和所述换向装置之间的传输管路称为第一管路,所述第二收发装置和所述换向装置之间的传输管路称为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收发装置采用与所述第二管路的数量相应的多个,多个第二收发装置与换向装置通过多个第二管路分别连接。优选的,所述换向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向装置串联或并联设置,可实现多个第一收发装置和多个第二收发装置的连接。优选的,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缓冲罐,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缓冲罐连通,用于对所述缓冲罐抽负压;所述缓冲罐还与所述抽吸管路连通。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设于所述传输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样品瓶在传输管路中传输时的实时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样品瓶传输方法及系统,采用真空抽吸方式进行传输,所述样品瓶特别适用于存放放射性液体,可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风险,减少气体消耗,降低成本,实现小管径高速双向远距离传输。与传统的放射性液体样品瓶采用压空传输相比,其有益效果具体如下:(1)采用真空抽吸的方式,使传输时传输管路内处于负压状态,气体不会外泄,可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泄露风险,能够实现放射性动态包容,提高样品瓶传输的安全性;(2)可以以常压气体(如自然进气)提供传输动力,使得耗气量大大减少,可减少放射性尾气的处理成本;(3)可以在负压条件下进行传输,阻力更小,可降低传输管道的尺寸,实现小管径传输,传输管路的管径可以≤DN80;(4)传输速度更快,有利于实现高速传输,传输速度可达10m/s以上,传输距离更远,可达1000m以上,最终实现小管径高速双向远距离传输;(5)在传输过程中可以对样品瓶的位置进行检测和定位,方便掌握样品瓶的传输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样品瓶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收发装置;20-第二收发装置;31-传输管路;32-抽吸管路;40-真空装置;41-真空泵;42-缓冲罐;51-第一阀门;52-第二阀门;60-第一进气装置;61-第三阀门;62-第一流量计;70-第二进气装置;71-第四阀门;72-第二流量计;80-换向装置;90-探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放样品瓶传输的方法,包括:配置密封的传输路径;对所述传输路径抽真空,以使传输路径内处于负压状态;向所述传输路径中进气,利用气体流动推动样品瓶从传输路径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本实施例中的传输方法是用于传输装有放射性液体的样品瓶或空样品瓶(以下统称样品瓶),当然,该方法也可以传输其它类型的样品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传输路径:配置密封的传输路径,将样品瓶放入传输路径的一端(即发送端),并密封,以使整个传输路径处于密闭状态。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传输管路31作为样品瓶的传输路径。S2,抽真空:采用真空装置对传输管路进行抽真空,使传输管路内保持为负压状态。其中,传输路径中内的负压(真空度)越大,对样品瓶传输时的阻力越小,越有利于样品瓶的传输,负压的大小与真空装置的抽真空能力有关,本实施例中,根据传输路径管道长度,传输压力值优选为-20~-60KPa。S3,传输:采用进气装置,向已被抽真空的传输路径中进气,利用气体流动的推动作用,将样品瓶从传输管路的一端(即发送端)传输至另一端(即接收端),并在接收端取出样品瓶,完成传输过程。本实施例中,进入的气体可以为空气、或其它任意其它气体,且这些气体为常压气体,在样品瓶传输过程中即使发生气体泄漏,也不会导致的放射性物质外泄,可满足样品瓶传输过程中无屏蔽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样品瓶传输方法,包括:/n配置密封的传输路径;/n对所述传输路径抽真空,以使传输路径内处于负压状态;/n向所述传输路径中进气,利用气体流动推动样品瓶从传输路径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样品瓶传输方法,包括:
配置密封的传输路径;
对所述传输路径抽真空,以使传输路径内处于负压状态;
向所述传输路径中进气,利用气体流动推动样品瓶从传输路径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路径内的负压压力为-20~-60K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样品瓶的传输过程中检测和定位所述样品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样品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采用常压空气。
5.一种样品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管路(31)、第一收发装置(10)、第二收发装置(20)、真空装置(40)、进气装置,
所述传输管路为密封结构,用于传输样品瓶,
所述第一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收发装置分别设于传输管路(31)的两端,两者通过所述传输管路连通,
所述真空装置,用于对所述传输管路抽真空,
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向抽真空后的传输管路中进气,以利用气体流动推动样品瓶从第一收发装置/第二收发装置经传输管路传输至第二收发装置/第一收发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收发装置还通过抽吸管路(32)连通,
所述真空装置与所述抽吸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收发装置与所述真空装置之间的抽吸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51),所述第二收发装置与所述真空装置之间的抽吸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52),
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装置(60)和第二进气装置(70),
所述第一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抽吸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收发装置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宗太,陈勇,侯留东,张兆清,史惠杰,李银华,陈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