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转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69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转式输送装置,它包括转筒部件、吸附部件、转动驱动部件、提升驱动部件、气路部件,所述气路部件上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外部,所述出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内部。自转式输送装置通过内置管线,提升筒体表面的光洁程度,使得自转式输送装置更易维持表面清洁、易于达到无菌状态,完全能够满足无菌灌装领域的使用要求。

A kind of self rotating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转式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转式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无菌灌装领域,要求任何处于无菌环境的设备的表面尽可能地减少易于产生卫生问题的结构,例如过多的连接缝、转角、深缝、过于暴露的间隙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设备的表面积以及提高表面的光洁度、圆滑状态。因此,设备表面过多的分布连接管路或者设置连接结构不利于该设备在无菌灌装领域的适用性。现有技术中,无菌灌装领域使用的膜盖输送装置因其表面结构复杂,尤其是管线布置过多,不利于在无菌环境中长久维持无菌状态或者高洁净状态。此类膜盖输送装置为自转式输送装置,其设有一个自转的呈圆柱体的筒体,筒体表面设有沿着母线等距笔直排列的吸盘,筒体上等角度分布有列笔直的吸盘。吸盘工作依靠输气管提供的负压条件,这些输气管被设置在筒体外部、暴露在整个设备表面。吸盘数量多,因此,输气管的数量极多,输气管经过串并联的连接方式与外部气路接通,形成的分支结构夹带了众多的连接缝隙,这些结构都是不利于建立稳定的无菌状态。因而,现有的自转式输送装置在无菌灌装的使用要求中存在设计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筒体外部分布管线,由此得到一种适用于无菌灌装领域的自转式输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自转式输送装置包括转筒部件、吸附部件、转动驱动部件、提升驱动部件、气路部件,所述吸附部件安装在转筒部件上并与转筒部件同步运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与转筒部件连接并且转动驱动部件驱动转筒部件自转,所述提升驱动部件位于转筒部件外部,所述提升驱动部件与吸附部件活动连接,所述气路部件与转动驱动部件连接并且气路部件位于转筒部件的自转轴线上,所述转筒部件的一端通过气路部件与转动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气路部件上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外部,所述出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内部,所述吸附部件包括吸盘、分配管、支撑管、提升杆,所述分配管与支撑管连接,所述分配管与支撑管之间呈垂直的位置关系,所述分配管与支撑管连通,所述吸盘安装在分配管上,所述支撑管以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转筒部件上并且支撑管的一端伸入在转筒部件内部,所述支撑管伸入在转筒内部的该端与提升杆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杆与提升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支撑管通过输气管与气路部件的出气端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管线被内置于转筒部件内部即筒体内部,减少筒体外部分布管线的情况。这样,相比于管线布置在筒体外部而言,本技术方案内置带来的直接且显著的技术效果是提升筒体表面的光洁程度,减少了连接缝、转角、深缝、过于暴露的间隙等结构,表面越光洁、所能获得卫生等级越高、越容易保持高洁净度。从而该自转式输送装置更适合应用于灌装领域。气路部件不但担负了分配气路的功能,而且担负了转动轴的功能、需要具有低负荷的承载特性。在结构上,气路部件包括转动轴和分气环,所述分气环为环状结构,所述分气环活动安装在活动转动轴上,所述分气环在平行于转动轴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相对于转动轴静止,所述分气环相对于转动轴在围绕转动轴的中心线的方向上转动,所述分气环上设有环形结构的进气道,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与分气环数量一致的出气道,所述转动轴上的任意一个出气道始终只连通一个分气环上的进气道,所述进气端位于进气道的一端、所述出气端位于出气道的一端,所述转动轴与转筒部件连接并同步运动。为了实现高产能的生产要求,提升驱动部件的动力转换路径应当越短越好,一方面是缩短动力传输路径、提高响应速度,另一方面是减少部件数量、维持稳定的结构特点。在本技术方案中提升驱动部件包括电缸和卡块,所述卡块固定安装在电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卡块上设有卡槽,所述卡块的运动范围与提升杆的端部的运动范围相交,所述提升杆通过提升杆的端部嵌入在卡槽内与卡块活动连接。电缸具有可控高的优点,其作为整体还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电缸驱动卡块速度快、使得提升驱动部件具有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转式输送装置通过内置管线,提升筒体表面的光洁程度,使得自转式输送装置更易维持表面清洁、易于达到无菌状态,完全能够满足无菌灌装领域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转式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自转式输送装置包括转筒部件、吸附部件、转动驱动部件、提升驱动部件、气路部件、机架,如图1所示。转筒部件包括筒体1;转动驱动部件包括端盖Ⅰ2、端盖Ⅱ3、动力输入轴4。筒体1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端盖Ⅰ2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1的一端、端盖Ⅱ3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1的另一端,端盖Ⅰ2与筒体1之间可自由转动、端盖Ⅱ3与筒体1之间也可自由转动。端盖Ⅰ2、端盖Ⅱ3则都与机架固定连接,促使筒体1可以在端盖Ⅰ2、端盖Ⅱ3之间转动。安装后的筒体1的中心线处于水平面内。动力输入轴4整体为T形结构,其由圆柱状部位和圆盘状部位组合而成,圆盘状部位上设有镂空的通孔结构、使其内部呈现为辐射状的结构。动力输入轴4的圆盘状部位与筒体1固定连接,安装后动力输入轴4与端盖Ⅰ2都位于筒体1的同一端。使用时,动力输入轴4与外部提供的电机相连接,由电机直接带动筒体1转动。吸附部件包括吸盘5、分配管6、支撑管7、提升杆8,其中分配管6、支撑管7、提升杆8都为笔直状结构。有两根支撑管7固定安装在分配管6上,两根支撑管7之间处于平行的位置关系,每根支撑管7与分配管6呈垂直的连接关系,吸盘5安装在分配管6上并且等间距笔直排列。支撑管7通过滑套与筒体1滑动连接,滑套外部还设有波纹管,这样支撑管7可以在筒体1的半径方向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分配管6与筒体1中心线平行。支撑管7的一端连接分配管6而位于筒体1外部、支撑管7的另一端位于筒体1内部。提升杆8固定在支撑管7的外部,且位于筒体1内部,提升杆8两端都安装有轴承。筒体1转动时整个吸附部件随之运动,提升杆8在筒体1内部可绕着筒体1的中心线做回转运动。气路部件包括转动轴9和分气环11。转动轴9整体为T形结构,其由圆柱状部位和圆盘状部位组合而成,圆盘状部位上设有镂空的通孔结构、使其内部呈现为辐射状结构。转动轴9的圆盘状部位与筒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后转动轴9的中心线与筒体1的中心线重合,筒体1转动时转动轴9与筒体1一起同步同向运动。转动轴9的圆柱状部位内设有出气道10,每条出气道10都沿着转动轴9的中心线分布并且每条出气道10都相互独立。出气道10的一端为整个气路部件的出气端。分气环11为环状结构的部件,其本体内部设有进气道12,由于进气道12是沿着分气环11本体分布、故进气道12整体也呈环形结构,只是进气道12在分气环11表面开设有开口以便进气和出气。进气道12的其中一个开口为整个气路部件的进气端。分气环11的数量与转动轴9内部的出气道10的数量相同。转动轴9上设有固定块,该固定块也为环状结构,它和分气环11一起套装在转动轴9上,安装后分气环11集中在一起而位于两个固定块之间。固定块和所有分气环11都通过一个连接杆与端盖Ⅱ3固定连接。分气环11活动安装在转动轴9,该活动方式是指分气环11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转式输送装置,所述自转式输送装置包括转筒部件、吸附部件、转动驱动部件、提升驱动部件、气路部件,所述吸附部件安装在转筒部件上并与转筒部件同步运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与转筒部件连接并且转动驱动部件驱动转筒部件自转,所述提升驱动部件位于转筒部件外部,所述提升驱动部件与吸附部件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部件与转动驱动部件连接并且气路部件位于转筒部件的自转轴线上,所述转筒部件的一端通过气路部件与转动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气路部件上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外部,所述出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内部,所述吸附部件包括吸盘(5)、分配管(6)、支撑管(7)、提升杆(8),所述分配管(6)与支撑管(7)连接,所述分配管(6)与支撑管(7)之间呈垂直的位置关系,所述分配管(6)与支撑管(7)连通,所述吸盘(5)安装在分配管(6)上,所述支撑管(7)以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转筒部件上并且支撑管(7)的一端伸入在转筒部件内部,所述支撑管(7)伸入在转筒内部的该端与提升杆(8)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杆(8)与提升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支撑管(7)通过输气管与气路部件的出气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转式输送装置,所述自转式输送装置包括转筒部件、吸附部件、转动驱动部件、提升驱动部件、气路部件,所述吸附部件安装在转筒部件上并与转筒部件同步运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件与转筒部件连接并且转动驱动部件驱动转筒部件自转,所述提升驱动部件位于转筒部件外部,所述提升驱动部件与吸附部件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部件与转动驱动部件连接并且气路部件位于转筒部件的自转轴线上,所述转筒部件的一端通过气路部件与转动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气路部件上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外部,所述出气端位于转筒部件的内部,所述吸附部件包括吸盘(5)、分配管(6)、支撑管(7)、提升杆(8),所述分配管(6)与支撑管(7)连接,所述分配管(6)与支撑管(7)之间呈垂直的位置关系,所述分配管(6)与支撑管(7)连通,所述吸盘(5)安装在分配管(6)上,所述支撑管(7)以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转筒部件上并且支撑管(7)的一端伸入在转筒部件内部,所述支撑管(7)伸入在转筒内部的该端与提升杆(8)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杆(8)与提升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支撑管(7)通过输气管与气路部件的出气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中伟史正厉大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